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诊治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108例诊治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108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祛除诱发因素和对症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8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或停药后6个月内病情反复但程度减轻16 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5.19%。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需要遵循综合及个体化的原则。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该病虽然是功能性疾病,不会危及生命,但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浪费医疗资源,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对FD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很有必要。现对我院诊治的108例FD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FD患者资料。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26±11.81)岁,病程时间6~18个月,平均病程(11.09±3.54)个月;其中,男性48例,平均年龄(38.04±11.94)岁,平均病程(11.52±3.54)个月;女性60例,平均年龄(36.63±11.78)岁,平均病程(10.75±3.5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胀痛62例、上腹部烧灼感36例、早饱感32例、餐后饱胀47例,焦虑42例,失眠12例,注意力不集中8例,其他伴随症状有反酸、嗳气、恶心等。

1.2方法

1.2.1诊断 参照罗马Ⅲ标准[1],即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早饱和餐后饱胀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时间>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持续存在),并经胃镜、心电图、腹部超声、血常规、血清心肌酶学、肝肾功能及尿淀粉酶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等检查排除可以解释的器质性疾病。

1.2.2治疗 给予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方式: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习惯调理如戒烟、戒酒饮食规律,饮食调理如避免辛辣、冷硬食物以及心理疏导等;药物治疗采用抗酸剂、抑酸剂、促动力药、抗焦虑、消化酶等,对其实行综合治疗。使用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400mg,q12h)、雷尼替丁(150mg,bid),M受体阻断剂法莫替丁(20mg,bid),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20mg,qd)、兰索拉唑(20~40mg,qd)、泮托拉唑(40mg,qd),以上药物中任选一种;对于有早饱、餐后饱胀感者给予多潘立酮常用剂量是10~20 mg;同时对于有焦虑、失眠者给予多虑平或阿米替林。

2 结果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半年以上无复发8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或停药后6个月内病情反复但程度减轻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5.19%。见表1。

3 讨论

bFD是一种相当常见的上胃肠道综合征,大多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没有明显异常体征。随着临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深入研究,发现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诱发FD的生活因素有[2]:①胃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和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②内脏感觉过敏: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的水平异常有关;③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④精神和社会因素,焦虑、抑郁和个性异常。另外,还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临床疾病治疗情况分析发现,我国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其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

因此,对FD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方面,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的搭配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疗效的药物种类包括:抑酸药、促进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心理和精神调节药物等,还可以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在促胃动力药物中,尚有莫沙必利或伊托必利可以选用,一种治疗FD 的新药阿考替胺(Acotiamide hydrochloride hydrate,Z-338,YM-443Z)已于2013年6月在日本上市,该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水平而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FD 尤其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消化不良症状[3,4]。生活治疗是除药物治疗以外,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最具疗效的方式之一,在对FD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心理疏导。

总之,在对FD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详细的询问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能对诊断提供线索,及时安排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同时很有必要了解患者此次就诊的原因及其家族史和社会背景,确定有无精神-心理的异常;了解导致症状加重的原因,排除近期饮食的变化所引起的症状。诊治过程中应做到认真、仔细,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并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对已确诊的FD要做出正确的解释,避免人为的夸大病情,也要向患者说明FD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使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以确保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菁,袁耀宗.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肠病[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0(6):20-22.

[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6-374.

[3]Tack J,Janssen P.Acotiamide(Z-338,YM443),a new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Expertopin Investig Drugs,2011,20(5):701-702.

[4]Tack J,Talley NJ.Functional dyspepsia-symptoms,definitions and validity of the RomeIII criteria[J].Nat Rev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10(3):134-141.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