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尤其对于小学生,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心理特征,教师更应该选择最佳的引导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开拓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05-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浅谈本人的几点想法。

一、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3、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了如下的问题: (1)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化曲为直法)(2)出示一个硬纸板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滚动法)(3)怎样量出我们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测绳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D讨论D解疑,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有效地“说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例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

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数学语言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重要方式之一。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好的问题所给予的方向和动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

1、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并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参透教材,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多并适合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的发散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2、设计互逆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一反三,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反过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会很快地回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100倍、1以X倍 ……。在这样的逆向问题情境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设问题、设疑问,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多的培养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