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初步实践为基础,探求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与探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1 引言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则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实践表明,不断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可以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2005-2006学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工作为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制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试行办法

2.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动态的检查和评价,可以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讲授水平及其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水平,树立良好教风、学风,保证系部正常教学秩序,从而全面提高系部本科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巩固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

2.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形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1)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系统:在教学主任领导下,由系办公室、各教研室对日常课堂教学及教学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系教学督导组督学系统: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有责任心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督导组,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3)系教研室同行教师评价系统:由系教研室主任组织对主讲教师的听课安排、青年教师试讲和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4)校内外专家评价体系: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我系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5)辅导员担任信息员系统:由系部聘任各年级辅导员担任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员,通过学生及时掌握并反馈教学信息。

2.3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分为三步:

(1)开学前和学期初

由教学主任进行全面布置和安排课程计划,主要检查任课教师安排、教材到位情况、教师教案(讲稿)及教学日历。

(2)学期中

由各教研室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作业、习题等)检查。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同行教师及校内外专家随机听课,获取课堂教学信息,填写《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同行专家评价表》;主讲教师填写《主讲教师对辅导教师评价表》;在学生中进行网上评教,由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和《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表》中对教师进行投票,如实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系部及时对评价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将核实反馈结果向各教研室通报,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学期末

由各教研室进行试卷检查和成绩分析,总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各级督导组综合本学期的教学调研、听课结果,分别向学校职能部门和系部提供本学期教学的总体情况。系办公室汇总评教资料。

3 师生评教范围

系专家督导组由8名教授组成:系主任任组长,系副主任任副组长。聘请校内专家9名。教研室同行评教教师共18名。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主讲教师评价对象是系部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共计38人。辅导教师评价对象是所有带辅导课的教师,共计25人。学生对主讲教师的评价涉及到9个系部共计156个班级,对辅导教师的评价涉及到5个系部共计135个班级。全院约有1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了此次评教活动。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评价对象扩大为系部全体任课教师,主讲及辅导教师人数分别为61人和15人。实施了学生网上测评系统,共接受学生网上测评问卷10015份,其中主讲老师8257份,辅导老师1756份,主讲教师有效样本8217份,辅导老师有效样本1756份,有效率分别为99.5%、100%,覆盖了全系5个教研室的30门课程。

4 评教数据统计与分析

4.1 计算及统计方法

计算及统计的具体方法为:以每一份教学调查问卷为一个样本,样本中各项调查问题的得分,经过平均得到的综合指标值Xi是一个随机变量,每位参评教师有N个样本,则作为这些Xi的均值也是一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由样本数N和综合指标值Xi确定。

本次统计用(-K,+K)表示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分的置信区间,其中K与N、Xi及Xi的假设分布有关,表示了统计数据的估计误差(或统计数据的估计精确度),区间的大小意味着估计误差。在数理统计学中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要用有确切意义的数字表达某个未知总体参数在一定区间之内的“肯定程度”。若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的期望值记为a(未知),“区间(-K,+K)包含a”的真实性的置信程度,称之为置信系数(或置信概率),(-K,+K)称为置信区间,简记为“”。

每位参评教师的样本数(有效调查问卷份数)N的值越小,置信区间的长度越长(即K≥0的值越大),表示调查统计结果的误差越大,为了使调查统计结果能够公平地反映学生对每位教师课程教学打分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置信概率为97%,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分的置信区间用“”表示,并规定统计时去掉3%的扰动数据,样本按正态分布计算。

4.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体得分情况

通过获取系部61名主讲教师和15名辅导教师的学生评价教学总得分与各项分指标的得分,分析评价结果的信度,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优良(80分以上)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的85%和93%,教学效果差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的1.64%和0%。整个评价结果的内部一致性高。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稳定,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趋于稳定,不同年级的评价者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并未造成对评估结果的明显影响。

4.3 教师各指标得分的分析

学生对主讲教师评价总得分由基本涵盖课堂教学环节的5项指标得分组成,各指标得分见表1。

结果显示:指标1的得分总体最高,指标4的得分较低;指标3和5的离散度最大,其余指标的得分比较接近。数据表明: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向学生说明了该课程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所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胆管理学生这几个方面教师还有待加强。而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熟练程度,概念准确性、原理清晰性、举例典型性和逻辑性、重点突出性、概括难点准确性,反映科学前沿信息,扩大学生视野,有计划地进行质疑、答疑、讨论、习题课、计算机操作及作业批改等方面表现参差不齐。

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总得分由基本涵盖教学环节的3项指标得分组成,各指标得分见表2。

结果显示:指标1,2,3的得分总体很接近,但是指标2离散度最大。数据表明:辅导教师在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辅导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表现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在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是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是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基本技能和个性发展,是否有计划地进行质疑、答疑、讨论、习题课、计算机操作及作业批改等表现参差不齐。

主讲老师对辅导老师评价和同行对主讲老师评价,因为数据量较少,不具有统计性。

4.4 教学得分的分布情况

学生对主讲教师评价总得分统计情况见图1。

结果显示:90~100分占31%,80~89占54%,80分以下占5%。总体看来,主讲老师的教学情况较好。85%以上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但是15%的主讲老师授课上还存在问题,甚至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差和不及格。

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总得分统计情况见图2。

结果显示:90~100分占13%,80~89占80%,70~79分占7%,70分以下占0%。总体看来,辅导老师的辅导情况很好。93%以上的辅导老师都得到了学生较好的评价。

5 评教的奖惩方案

从爱护并培养青年教师为着眼点,学院本着以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基于此,系部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课酬挂钩,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加权排名在前列的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给予其课酬10%至20%的奖励。

对于加权排名在后3名的主讲教师,立即暂停其主讲资格,仅安排下一学期的辅导课程,扣其10%的课酬以示提醒,督促其尽快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一学期的辅导课结束之后,本人要求重新上课时,须经试讲,综合评分通过后方能开课。

加权排名在后3名的辅导教师,除扣其10%的课酬以示提醒外,视其个人实际情况分别予以安排。

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要求所有辅导教师,必须全部跟班听课,掌握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做好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并写出教案,做出全部习题,按时答疑,上好习题课。对新上课或开新课的青年教师教师须经严格审查、试讲通过后方能开课。

6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成效

通过该体系的初步实践,在学院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组织体系,保证了教学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建立了以系办公室为中枢,由专家、教师、教学督导员、信息员和网站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建立了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以及切合实际、权重分明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本系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了质量意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过程。评价既是对系部教学工作的检验,也促使系部进一步思考、研究教学工作,从而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2)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科学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的建立,对系部教、学、管工作都具有诊断、监督、导向的作用。使正确的做法得到及时强化,使不合适的计划、方案、做法得到及时调整和纠正,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同时系部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3)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了我系教师的工作潜力和能动性。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学科专业研究、教学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及改进方面积极投入,多出成果。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的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对教学质量实施了全面的监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中约束机制增多,学习的压力增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广大学生将被动的心理压力变成了学习的动力,促进了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的学风。

(4)促进了系部教学管理的规范

评价指标既结合了教育部的评估要求,也考虑了学校及系部的实际,它是一种导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过实践,既检验了系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了系部之间的交流、学习。因为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5)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系统、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激活了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对系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各因素的实时监控,促进各方面及时调整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通过建立内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了系部教学自身的内在动力,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崔立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3]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