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悉心从教 爱心育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悉心从教 爱心育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学生眼中,黄世林是位相当有魅力的老师,每一篇课文到了他的手上,仿佛拥有了魔力,充实的教学内容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同事眼中,他也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人,有的老师遇到教学上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教黄世林。记者心生好奇:黄世林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无为”胜“有为”

问题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和未知领域有着天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束缚,给他们多一些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天性。基于这样的认识,黄世林在设计教学时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舍弃了自己的主观臆断,使教学在表面上看似“无为”,实则“有为”。从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备课上的“无为”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做、不备课就去上课,恰恰相反,需要教师做的反而更多,它要求教师对任何一篇课文都胸有丘壑,对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黄世林认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非常丰富,仅仅从课文本身入手难以尽现其高妙与精要,只有广纳信息、高屋建瓴才能举重若轻,这是对“无为”备课的“有为”要求。

在准备《月光曲》一课时,黄世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贝多芬的生平、贝多芬的语录、贝多芬的鸣奏曲和交响曲、当时的社会背景、各时期人们对他的评价、月光鸣奏曲的来历及赏析等,并且对文本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贝多芬个人的感情线索到兄妹俩的情感起伏,再到作者的表达意愿,最后细细品味语言的精准。围绕课程目标与单元训练重点,黄世林最终定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谱写、幽静、恬静、陶醉”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文章如何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这4个教学目标的落实、落实的途径以及由此拓展出来的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越“无为”,学生则越“有为”。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曲调美、语言美、自然美;在全班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同作者一起经历了震撼人心的情感变化;在练习联想这一写作手法中,学生分清了现实与联想二者的关系,感受了想象与联想的妙处;在个性思考中,有的学生感悟了盲姑娘对生活的信心和追求,有的学生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厚积薄发”,有的学生感受到了贝多芬的爱心,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兄妹情深。没有预先设计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满堂灌”,没有步步紧逼的“满堂问”,没有表演的花哨,有的只是老师的随机插问和启发暗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就是黄世林“无为”胜“有为”的教学魅力。

善用三个“敢于”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识与自身完整。”黄世林在课堂中运用“无为而治”的教学理念,具体可以理解为教师以自己之大智慧,从容自若,以静诱动,以不变应万变,以教师之“无为”促学生之“有为”。宏观上“为之”,微观上“不为”;幕后“为之”,幕前“少为”;指导上“多为”,实践操作上“不为”;对自身要求“多为”,减少轻率的“无为”。

要达到以上“境界”,黄世林在教学中做到了三个“敢于”:一是敢于放下自己的“包袱”,相信学生能做好,相信学生能自律,相信学生能学好;二是敢于让学生去亲历过程,包容学生的“过错”,不怕学生走弯路;三是敢于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让他们逐步学会并养成对知识的探求、领悟等自学能力。

执教《放弃射门》一课时,黄世林在大致讲述了这场比赛的紧张和激烈场面之后,组织学生从读中感悟,引导探究,让学生对“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让学生感悟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福勒的做法是错的。人们常说‘赛场就是战场’,福勒没有把握这次射门的机会,有可能让他所在的球队输掉比赛,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球员。况且,他在射点球时再次放弃,那就是对裁判的不尊重。”该生这一提法,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余学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黄世林明白,此时教师做出任何判断性的评价都是苍白的,甚至会起反作用,于是他看着全班学生,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说:“这位同学的看法也有道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生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坚持与放弃、公正与正义都有了新的认识。

黄世林不以简单的“对”与“错”来判断学生的看法,而是引导学生往课文方面去想问题,“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在分析中提升认识。

相信爱的力量

黄世林至今还保留着一封信,那是多年前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他去乡下支教时写给他的,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黄老师,您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我很想念您!您一直很关心我,帮助我,还不让弟弟欺负我,我觉得您就像我的妈妈!”一个男老师,被学生称为“妈妈”,这是何等贴心的赞誉啊!黄世林说:“我一直把学生对我的信任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份“爱”,黄世林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来接纳学生,并以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

2012年,黄世林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上初中后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并在得知亲生父母抛弃自己的原因后,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这让她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痛心不已。这时,两家人想到了以前教过她的班主任黄世林,于是他们找到黄世林,说:“她平时最听您的话,上了初中也常打电话跟您说心里话,现在只有您才能帮助她走出心理误区,请您帮帮她!”黄世林没有因为该生已经升入初中而放弃不管,反而认为这是家长和学生对他的信任和肯定。随后,黄世林多次抽空与那名学生交心面谈,还与两个家庭一同分析问题所在,解开了该生的心结。最终,两个家庭达成了共同抚养、共同教育、共同爱护孩子的共识,使该生在家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这就是黄世林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应该说,这也正是黄世林的个人魅力之所在!黄世林一直坚持的教育信念就是“爱就是力量”。当别人问起他管理班级的经验时,他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获得认可与赞誉。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黄世林认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引导多于约束,服务多于管理,让学生学会自立。黄世林的这一教育管理理念和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提出的“教育需要‘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也正是秉持了“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和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黄世林转化了一个又一个潜力生,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混乱班级”,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

黄世林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而且在同事中也很受欢迎,许多老师都喜欢去听他的课,对此他总是欣然欢迎。他认为,同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作为学校教导主任,北流市、玉林市兼职教研员,黄世林不但成为了众多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而且从不吝啬将宝贵的经验授之于人。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有数十位教师在市、自治区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在黄世林看来,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善于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并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同时还应该是与同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教师。

(个人小档案:黄世林,男,现任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教导主任,北流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北流市、玉林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3年参加广西第五届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获课堂教学第一名、综合全能一等奖,2004年获玉林市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北流市、玉林市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广西小学语文优秀实验教师,2008年获玉林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说课比赛一等奖,2010年参加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仙桃选拔赛获一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第30届“创新杯”教学比赛获十佳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被评为北流市十佳教师。)(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