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清扬与模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清扬与模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清扬模式教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会认为我将风清扬这一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当今正在流行的“模式教学”联系在一起,是唐突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甚至是一种诬蔑;而广大的金迷朋友也会认为,将一个仙风道骨的侠客与刻板无趣的教学模式联系在一起,也了无趣味,败人兴致。

风清扬不是金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长达110万字的《笑傲江湖》一书中,正面写到风清扬的只有三四处,第一处是小说的第八章《面壁》,着笔较多的是第十章《传剑》,此后他就没有再次出场。

风清扬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他本是华山派剑宗元老,又习得“独孤九剑”,剑术当世无敌,然立下重誓,有生之年决不杀一人。他见到华山剑宗与气宗两派纷争,心灰意冷,隐居华山思过崖后。可以说,他是一个失意的英雄,小说写其出场只是身形一现,但我们也可窥其抑郁之心。令狐冲第一次看清他的面容是在第10章中,小说写道:“见山洞口站着一个白须青袍老者,神气抑郁,脸如金纸。”随后就是风清扬传剑。可以说,遇到风清扬,是令狐冲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是一次质的飞跃。风清扬将生性活泼的令狐冲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充满创造性与灵活性的崭新境界中。

当然,笔者无意于从武侠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风清扬,我只是觉得风清扬对令狐冲的点化,实在是一则教育案例,或者说,风清扬的“传剑”中暗含着许多教育思想,对我们颇有启示:

唉,蠢才,蠢才!无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贯日”,剑尖向上,难道不会顺势拖下来吗?剑招中虽没这等姿式,难道你不会别出心裁,随手配合么?

蠢才!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要用剑才能使吗?

这个“活”字,你要牢牢记住了。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

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杼,能成大诗人么?

透过风清扬这几句指点令狐冲的学剑迎敌之语,我们读到的应当不仅仅是一位侠客的言论,倒是一些闪烁着智慧的教育箴言。一言以蔽之,风清扬主张“活”――“活学活用”“自出机杼”“别出心裁”“融会贯通”,他反对泥古不化,墨守成规。不难看出,风清扬的剑术教育具有这样的一些理念:

1. 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以致用。这让我想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育人目标“经世致用”。

2. 教学用具是丰富的,可以是剑,也可以是树枝,甚至是手指;教学用具是为人服务的,是人指挥教学用具,而不是教学用具指挥人,否则就会“心为物役”,进入死胡同。

3. 教学环节(也就是所谓的“招”)是灵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每一“招”、每一个教学环节训练好是前提条件,但在“招”与“招”、教学环节与教学环节之间,不应该有什么程式化的内容,应当视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采用相应的“招数”,采用相应的教学环节。

风清扬的观念,最大意义在于揭示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人(教师与学生)与教学内容(剑术、课程内容)、教学用具(剑、传统教具与电教媒体等)及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就是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主体是驾驭教学用具与教学方法、环节的,而且主体是主动的、灵活地驾驭这些内容的。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现代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指引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生动直觉、抽象思维和实践最优地结合起来,即把口头的、直观的和实践的、复现的和探索的、归纳的和演绎的等各种教学方法最优地结合起来”(《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3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风清扬的口授,与巴班斯基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风清扬的表述就是通俗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当前,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构建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时尚。即便是最简单最常规的教学过程,也有人自命为“X步教学法”。如果能够得到某一两位教育官员、或者所谓的教育专家的肯定与捧场,其教学模式便可以开宗立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主张“X步教学法”的,往往会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说得清清楚楚,做起来有板有眼,像模像样。这种人教学,就像岳不群课徒。“岳不群课徒极严,众弟子练拳使剑,举手提足间只要稍离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纠正,每一个招式总要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这样的教学,用风清扬的话说,不过是“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决计成不了大诗人。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一群学生,每天就在“读题目――介绍作者――交待背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品味一二语句”中刻板地度过花样年华,这该是一件多么痛苦而又痛心的事。教育不应该是程式化的。

前几年教育界流行的还只是某一学科的教学法,现在流行的是能够统摄各个年段、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这不能不令人疑窦顿生:小学能与初中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语文能与数学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地理与音乐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想到这些,不禁莞尔。

其实,即便一些主张教学模式化的人,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主张小学阅读教学要有‘模式’,又反对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化’”(林治金《小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与操作》)。对此等模式教学,张志公先生则强调“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学活用”。

在“教学模式”一统“教育江湖”的今天,我不禁想到了风清扬,想到他的“独出机杼”“别心出裁”。

(南京市溧水县实验中学;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