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点滴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点滴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首先要在班级教学平台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行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传统语文教学只是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了不起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远离了整合的初衷。例如: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又如人机对话代替了师生对话,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思维灵光,一心操作电脑,让原本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变得简单划一,一些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的语言在一大堆画面下失去了它原来的朦胧美,从而也让学生失去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那么,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凸显信息技术应有的魅力,让语文教学行为走最优化道路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毋庸置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第一,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

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还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知识的掌握并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给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并促使学生投入情感,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环境中理解、揣摩、感悟文章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如:教学第一册的《小竹排在画中游》,本文介绍的是江南的鱼米乡,很多没有见到过类似地方的学生对此很陌生。于是,笔者播放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幅动感十足的情境图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在音乐和图画的感染下,学生不断对“鱼米乡”有了较深的了解,产生了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更好地探究课文奠定了基础,让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讲不清,道不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用以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功地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并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讲《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可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要讲到“之字”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样?于是,笔者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都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时失败。这样,在对比中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总的来说,小学生大多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阶段,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第二,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

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让学生观察鸟妈妈孵蛋一直到小鸟破壳而出的经过,了解小鸟是由鸟蛋孵化而出,知道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就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作一适当提醒,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又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地“曲项”戏水。(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也强化了记忆。

第三,用在弥补教师素质不足方面。

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

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为语文教学服务,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走向灿烂的明天。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第三小学(3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