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文物总店珍藏的明清德化白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文物总店珍藏的明清德化白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瓷,是我国继青白瓷后广泛流行的又一个重要瓷种。自唐代起,历代白瓷都有名品涌现:唐代的邢窑,人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宋代定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首,元代尚白,出了个的著名枢府瓷,名曰“卵白瓷”,明代永乐时期的“甜白瓷”更是受到皇家的青睐。德化窑烧制白瓷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考古资料证实,德化碗坪仑古窑址下层的时代为北宋,出土的器物均为白瓷,然而真正使德化窑产品闻名世界的还是明代的著名白瓷品种——象牙白,法国人尊其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之所以能在历代白瓷名品中确定自己的崇高地位,这与德化白瓷本身所拥有的特质是分不开的。经科学检测,德化白瓷胎釉的氧化硅含量较高,其中氧化钾含量特别高,而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铁含量则很低,这就使德化白瓷的胎骨呈现细腻洁净的白色,还带有颗粒珍珠般的闪光,俗称“糯米胎”,敲击时则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其胎体致密,玻璃相质高,透光度特别好,在日光或灯光照射下可透光映见指影。德化窑白瓷不但瓷胎所含化学元素与其他窑口有很大不同,胎质细密,资质柔软,而且釉面更为纯净,色泽滋润、温暖,素静淡雅,如脂似玉,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享受,惹人喜爱。明代时德化的炉窑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独特的烧造工艺,终于在德化窑催生了人见人爱的白瓷——象牙白。我们今天将白中闪微黄的乳白色白瓷称之为象牙白,还根据其瓷质釉色分别冠以“猪油白”、“奶油白”、“鹅绒白”、“葱根白”之美称。还有一种名贵的白瓷表现为白中隐现肉红色,称“孩儿红”、“美人红”,十分罕见。此两类白瓷,均为德化窑独有,为一般白瓷所不能比拟,说它是中国古代白瓷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一点都不为过。

明代德化白瓷作品制作精美,格调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最高峰,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瓷艺大师级人物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他们吸收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巧妙结合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成功各色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传神,表现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所塑各类佛教人物,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如观音有圣像观音,朝圣观音,准提观音,杨柳观音,持经观音,自在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渡海观音,坐岩观音,送子观音等几十种,其中送子观音等因适合中国人的民俗信仰而倍受尊崇和欢迎直至今日,产品历久不衰。其他各种神仙佛像有达摩、弥勒、如来、文殊、普提、十八手准提佛、布袋和尚、文昌帝君、福德正神(土地爷)、寿星、汉钟离、伏虎祖师、真武帝、关羽、西王母等造像。一代宗师何朝宗,更是整个德化窑明代白瓷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当地尊为“瓷圣”。明代德化白瓷所取得的成就除集中体现在何朝宗等大师所塑造的道释人物外,还表现在各式各样的陈设供器用瓷之中。陈设供器的造型大多仿制商周青铜器式样,形制有大有小,大者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质朴而显厚重;小者为案头赏玩之物,多以精巧典雅取胜,造型规整,结构疏朗,装饰简要,大方稳重,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德化白瓷的装饰有印花、堆贴、刻划、透雕等多种手法,其中堆贴技法比较普遍,对增强器物的立体感起到重要作用,构成明代德化白瓷仿古器型的古典之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陈列的德化白瓷精品,件件体现了明代德化白瓷的独特美感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洁白如玉的胎体和温柔雅静的白瓷釉色,加上优美的造型与独特的装饰艺术,使明代德化白瓷成为了我国陶瓷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而获得崇高评价,享有“中国白”,“东方艺术的明珠”的盛誉。清代德化窑继续烧造白瓷,只是其工艺和艺术水平有所下降。中期以前德化白瓷延续了明代的工艺与风格,中期以后在釉色上已经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釉面多闪青。虽然在一些“何派艺术”作品中仍然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白瓷工艺及艺术风格不如明代古朴厚重,许多作品的质量大都不如前,特别是清代中期以后,德化窑青花瓷等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蓬勃发展,白瓷规模日益缩小,品质也渐趋下降,工艺逐渐失传。民国期间,德化白瓷虽有所恢复,但已经不能与明代同日而语了。

福建自宋以来,建窑与德化窑瓷器一黑一白,独步天下,闻名国内外。历史上福建陶瓷生产不论外销还是满足国内的需要,都相当旺盛,产量极大,存世不少。福建省文物总店自上世纪60年代初起就在全省各地市设立了文物收购站,定期派人前往鉴别、征集和收购,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德化传世瓷器就是通过各地的文物收购站点发现的。现收藏于该店的明清德化瓷共计有100多件,可分为人物瓷塑、陈设用品、文房杂器、日用器皿、酱色釉瓷等几个门类。本文择要介绍之。

人物塑像类

德化窑瓷器一向以人物塑像,特别是以道释人物的塑像见长,也最为世所称道,几乎成为德化窑产品的代名词。福建省文物总店共收藏有明清德化窑人物塑像二十余件,其中观音十余件,有立云观音、持经观音、送子观音(童子观音)、坐岩观音、坐莲观音等,多数为明代象牙白瓷作品。除观音外,还有弥勒、阿弥陀佛、福德正神、寿星、渔翁等不同人物造型。通过这批藏品,我们大致可了解明清德化人物瓷塑的几个特点:一是人物题材不受拘束,造型多样,这也是德化窑作为一个民窑的鲜明特点。除常见的道释人物外,历史、传说人物,特别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都成为了德化人物瓷塑的创作题材;二是人物刻划传神,形神兼备。如观音的脸型五官、姿态、衣纹、手足甚至底座,都有非常生动的表现,一点不矫揉造作;三是人物瓷塑技法广泛吸收其它艺术门类,如泥塑、木雕、绘画等造型表现技法,但又充分利用本地瓷土的特性,为我所用,该精细处精雕细镂,该粗率时大刀阔斧,开创了瓷塑艺术新流派;四是以瓷釉之美取胜。特别是明代的象牙白等釉色,釉面纯净,莹洁滋润、如脂似玉,无比高贵,让人过目难忘。

清德化何朝春款童子观音坐像(图一)

也称送子观音,高26厘米。观音双叉坐于一岩座上,整座塑像由观音、两个孩童以及雕工繁复的岩座等部分构成,雕塑精细,雕工复杂,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德化白瓷人物塑像作品,为福建省文物总店德化窑重要藏品之一。

此尊观音发式极为特别,头发向后分别疏理为股状再纠结盘于头顶,而不是常见的头顶披巾的定式造型。观音头略向左侧,脸为椭圆形,眉目清秀,巧鼻小嘴,端庄秀丽,配上一对长耳,耳垂肥厚似挂坠,协调自然,似芙蓉出水,活脱脱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观音身披袍巾,自然挽于胸右下侧,观音袒胸,胸前、手臂、腰间及腿上佩挂珍珠、如意串饰,显得华贵大方。观音身上的袍巾随坐姿的变化自然下垂,衣纹摺皱布满全身,然而繁而不乱,线条宛转流畅,刀法简洁、纯熟、深刻,表现了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观音的手和足塑造得尤其优美,特别是手指的造型,指尖弯曲略显夸张,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无丝毫突兀、生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