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追问,达成深度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追问,达成深度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问题链展开“追问”,调整学生思维的方向,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达到对文本深度解读的目的。在教学《金岳霖先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一位教师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金先生“有趣”的细节进行赏析。针对学生不同的发言,教师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及时追问,从而让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在误读处追问,让主旨思想得到诠释

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学生是这样分析的:这段描写体现了金先生的独特,他走路的样子很滑稽,有趣,与众不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这道独特的风景,教师请学生模仿金教授走路的样子。可就在这位学生表演的时候,其余同学禁不住都笑了起来。面对误解,教师追问表演的学生:这样走路好受吗?他为什么会这样走?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金先生这样行走是因为有眼疾,并非哗众取宠,故意另类,此处包含了金先生生活的艰难、前行中的挣扎和悲苦。为了不致误解,先生“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总会说:‘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读到此处,教师继续追问:这部分语言描写,体现了金先生怎样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一个饱尝人生悲苦,却为人真诚、坦率的教授形象便逐渐饱满地清晰起来。

在阅读中,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哲学的思辨等,都有可能产生误解。如果教师能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深度的追问,使课堂摒弃假象的热闹,化解学生的误读、误解,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走进文本。

二、在浅解处追问,让思维向纵深发展

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学生说,这段文字体现了金先生的幽默风趣,因为金先生的提问方式很特别,中英文夹杂。

应该说,学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喊学生的时候会说“戴眼镜的”“没穿校服的”等等。但是,只看出提问方式的特别似乎有些过于肤浅,关键是“穿红毛衣的”这个说法本身有点特别。于是就此处可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金先生不喊“穿白衣服的”、“穿咖啡色衣服的”呢?原来,“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金先生能敏锐地捕捉时代潮流,紧跟风尚,也作了一回“时尚达人”,其幽默风趣自现,他的课学生怎会不爱听?

有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虽也能道其一二,却不一定能深入,这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关注语境,联系生活,学生的认识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全面贯通。

三、在矛盾处追问,让“匠心”得以完美展现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学生分析说:金先生请客,却不说原因,到了之后才宣布,方式很特别、很“风趣”。为了深刻体悟这份跨越生死的情感,教师可在此处关键词处继续追问:人死后的生日称为“冥寿”或“诞辰”,为何金先生会直接称“生日”?金先生博学多识,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常识。之所以如此说,表明徽因一直活在他的心中,从未走远。这份真情,从一处特别的语言,一个矛盾的说法,就能领略到。

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的说法、独特的表现手法,实质是作者的巧妙安排。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关键处,培养他们独特的表现力,养成细心品读、缜密思考的习惯。

四、在反常处追问,将“雅”“俗”熔于一炉

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学生是这样赏析的:金先生讲着课,却捉出一个跳蚤来玩,还“甚为得意”,确实风趣得很,他让我想到了魏晋名士阮籍,只因一兵家女孩有才,听说女孩死后,便去大哭了一场,我觉得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真性情,不忸怩做作。

这位同学已经分析得很不错了,教师继续追问:金先生应沈从文邀请讲座,本应“讲出一番道理”,却说“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本应慎重其事,却捉虱把玩,如何理解这反常处所体现的人物形象?以此追问,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金先生不屈从于人际关系、说内心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正体现了作为“精神圣地”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迷人的精神魅力!而这样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当代社会所缺乏的,通过追问学生金先生的为人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更加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看似寻常的反常之处,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度品味,反观现实,悟出反常处的情理,学生才能读有所得,思维品质才能有所提升。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只有教师深刻把握文本的意义,充分“预设”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抓住课堂上“生成”的稍纵即逝的机会,以自己的教学机智设置富有启发性的“追问” 环节,引导学生鼓足思维的风帆,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文本的内核,“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