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0―我国实训基地研究可视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0―我国实训基地研究可视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探究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研究现状,揭示相关主题的内涵、相关性和发展脉络,选取2000―2016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实训基地”为主题的701篇核心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系统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

关键词:实训基地;可视化;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作者简介:黄O(1978-),女,四川西充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2YJA880005),主持人:曹毅;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编号:CQGJ15393C),主持人:曹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6-0086-0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焦点。我国学术界对实训基地在过去近二十年里,我国学者对实训基地的研究热点有哪些?研究热点的演进路径是什么?本文通过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实训基地研究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知识图谱深度挖掘数据,揭示研究主题的内涵、相关性及发展脉络,以期更为客观、直接地展示实训基地研究二十年的研究现状,为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中检索篇名为“实训基地”的专题性核心期刊论文,时间跨度为2000-2016年,共检索出701篇学术论文。本文将围绕这些文献的题录信息展开分析。本研究使用的软件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应用Java语言的一款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该软件能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分析,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形成对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本文运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贡献情况和时区视图进行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二、实训基地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文献的年度分布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热点话题,也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根据图1显示的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研究文献年发文量,可以将实训基地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2000-2004年。该阶段发文量较少,五年时间仅有20篇核心期刊与实训基地研究相关,表明这各时期该主题的研究成果较少,主题的关注度较弱。其中以实训基地为主题的首篇论文是北京联大应用文理学院江小明老师刊于《职业教育教育》2000年第1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一文。实训基地受到社会关注,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于1999年高校扩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训基地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其建设质量高低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理论探讨,以促进其内涵发展。(2)2004-2008年。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七部门在江苏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与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等重大项目,共计投入6亿多元,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这一阶段关注实训基地建设的论文逐渐增多,实训基地研究成为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3)2008-2014年。由图1可知,这七年间发文量超过500多篇,占论文总量的71.4%。导致发文量激增的直接原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大量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3]。故这一阶段以实训基地为主题的研究数量猛增,研究内容与研究视角更为多元、深入、复杂。

(二)文献作者分布

随着学者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主题的关注,从事该主题研究的学者队伍逐渐扩大。701篇核心期刊论文中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者有12人(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关于实训基地主题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基本形成,即刘继平、童卫军、吴砚峰、罗怀晓、任东、李强、丁金昌、孙诚、陈革、李建春、梁小婉及姜泽许,他们为实训基地研究的中坚力量,推动了该主题持续、深入的研究。如刘继平从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未深入开展的原因入手:企业缺乏积极性;企业实习容量有限;未建立起校、企、生共赢、共发展机制,提出问题;分析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及其功能,并结合实训基地的显著运行效果,指出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童卫军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需要调动相关人员、资金、设备等因素,需要建立使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驱动方面,要建立政府投入带动机制、校企利益驱动机制、合作项目遴选机制;在运行管理方面,要建立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协同机制、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在沟通交流方面,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人才融通机制、情感交流机制[5]。吴砚峰认为,高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物流专业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提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的根本保障,提出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要参照一定的指标进行建设,才能符合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并进一步指出可以从资金投入指标、培训指标和能力指标三个方面评价一个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程度[6]。丁金昌基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办学经验,提出“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即“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蘸弦弧钡募际醴务中心,并就“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及时间进行深入探讨[7]。

(三)发文机构分布

关于实训基地主题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书名机构(按一级单位统计)共计40个单位。为直观显示各机构发文情况,表2统计出发文量在7篇以上的一级机构10个。该10个机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13.3%,成为实训基地研究的核心机构,包括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

实训基地的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而运用案例、统计、实证分析方法的论文较少。其中,仅有13篇论文采用定量研究,占论文总数的1.9%。从研究的学科角度分析,研究采用了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哲学生态学的多学科视角。

三、我国实训基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某个时段论文关键词的梳理,读者可以从关键词了解到某一主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找出关键节点,即研究中的热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研究热度就越强。本文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此网络反映出2000-2016年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热点(如图1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训基地”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其次是“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这些高频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研究倾向和关注的焦点。

中心度也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计算节点的中心度,可以挖掘出在整个网络中其战略作用的关键节点,揭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节点的中心度越高,起连接与传递信息的关键词越多,在整个网络中“媒介”作用能力越强。在citespace中,通过对2000-2016年关于“实训基地”主题论文的分析,得出各个节点的中心度数据(如表4所示)。中心度排在前十位的关键词为“基地建设”、“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这表明他们在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知识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综合表3和表4数据,并结合图2实训基地研究文献中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判定在实训基地核心议题下,“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共享型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为热点关键词。但是,也并非所有的高频词、高中心度的关键词都有明确的倾向性和指向性,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等关键词所指较为笼统,因此,在统计时剔除了类似词汇。

(一)实训基地功能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训练场所,它可以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作为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及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追踪文献法发现,“实训基地功能”是研究热点之一,且存在较大分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提出不同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滕金芳认为,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具有教学人才培养、科研资源研究共享、生产技术服务以及培训考核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首先,就教学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必须从学生培养和“双师型”实习培训两方面入手;其次,是科研资源共享与交流功能的实现。高职院校一方面可利用自己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院校服务,一方面也可利用社会和其他院校已有的设备和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生产与技术服务功能的实现,基地依托行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使专业教学改革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是培训、考核、鉴定功能的实现。培训现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8]。王俊认为,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其属性的外延。准确把握实训基地的属性,有利于对实训基地功能的准确定位,以此为基础,提出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培训功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的场所;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和行业进行职业资格培训鉴定、高新技术孵化、科技交流等提供服务平台[9]。朱伟萍认为,实训基地功能可划分为两类:基本功能与综合功能。其中,基本功能包括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拓宽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面、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接触与学习高新技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综合功能包括专业知识的实践基地、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应用课题的研究基地[10]。陈春泉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案例,明确了“以人为本、崇尚技能”的办学理念,提出实训基地的六大功能:学生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应用研发功能、社会培训功能、产品生产功能、基地辐射功能,在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1]。

(二)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与学校相对位置划分,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类。所谓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学校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校外实训基地是建设在高职院校外部,依托于高职院校有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和社会资源建设,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与实战训练平台。首先,功能定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只有明确功能定位,才能科学、系统建设实训基地,两类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存在较大区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主要定位于: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这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功能;成为学校科研、产品设计中心,并通过多渠道促进成果转化;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除承担本校实践教学任务外,还要面向社会开展各项服务;开发与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定位于: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提供真实职业环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场所;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为校企全方位合作奠定坚基础;促进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提高企业和学校的服务能力及社会影响力。

(三)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均具有教学与生产等多重功能。从功能角度划分,按“教学性”与“生产性”所占权重不同,实训基地包括教学型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所谓教学型实训基地是“凸显教学性,隐藏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是专门用以学生学习或巩固未来职业中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场所。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凸显生产性,隐藏教学性”的实训基地,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在运作过程中发生作用时,没有显性的教学过程,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教师”;其二,运作结果是产品或盈利,并且要以产品品质和盈利多少来衡量实训的效果。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是“以教学性为主,以生产性为辅”的实训基地,即该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实习和实训,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操技能,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基础上,对外进行生产活动或者服务。在关键词共现频次与中心度检测中,“教学型实训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出现频次较高,中心度也较高,直至2014年才出现检测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说明这是实训基地研究中的前沿知识,存在后续追踪研究的价值。另外,各实训基地运用现状也能证明以上结论:首先,教学型实训基地教学功能不能持久,尤其是一些需要高精尖实训设备的特殊专业,前期投入及后期维护费用是学校无法承担的,导致教学型实训基地功能价值无法持续;其次,生产型实训基地规模萎缩。学校擅长教学与培训,缺乏维持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能力,在经营方面比以营利为准绳的企业相去甚远。因此,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出现势在必然。

四、我国实训基地研究的知识演进

Citespace的时区图(Timezone View)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可以显示出共引网络中节点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设置关键词网络时区视图,可以显示出不同时区关键词分布的特点,进而获取实训基地研究在时态分布中的知识演进特征。

(一)研究起点:实训基地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

由上图可知,从2000年开始出现关于实训基地的研究,直到2005年,该时期学术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经验的总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始于2000年的北京联大应用文理学院的江小明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c实践》,指出实训基地是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配套的一种新的实践训练场所,并且对该校的信息网络综合实训基地与食品功能建设实训基地运行效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实训基地特点及建设策略。其次,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肖毅发表《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实训基地》,指出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实践,该学院在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实训基地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理论知识应用实验基地,将实训中心建成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训基地;其二,实践能力训练基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工程技术、高新技术和综合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实训基地;其三,专业素质培养实训基地。参照执行国家及行业职业技术规范化标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工程素质的实训基地[12]。通过该时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发现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关于实训基地的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等浅层次层面等等,于是引发了关于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的大发展。

(二)研究核心:实训基地模式运行机制研究

2006-2014年,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型实训基地及共享型实训基地等词汇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这说明该时期学术界关于实训基地的研究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研究内容也更为丰富、深入。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以奖励等方式支持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这为实训基地深入研究提供了制度环境与资金支持。在此政策背景下,如何建设高效、灵活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成为该时期的研究焦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下:

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李云飞于《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建立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的实训基地》。该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突破瓶颈,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创造条件;以小见大,建立机制灵活的实训基地;以精见强,建立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并提出机制灵活的实训基地建设策略[13]。

2.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陈玉华于《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该文章提出成立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理事会,为校企全方位合作搭建平台;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新模式,并本校实践为基础,构建四种新模式:学校主导,筑巢引凤型;校企共建,优势互补型;多元共建,选择补充型;政府主导,企业援建型[14]。

3.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谢沁岑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刊发《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该文章指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共建共享,并提出基于“校企一体、共享共建”目标的“一三三一”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中,“一”即生产性实训岗位与工学结合课程一体化;“三”即实训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三对接;“三”即学分、技能、绩效三考核;“一”即建立一个职前职后可持续发展教育平台[15]。

(三)研究前沿:新时期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5年至今,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时俱进,其中“双主体”、“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互联网+”等词汇成为研究中的突发词,说明这些突发词可能是研究前沿。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这是国家政策中首次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企业在办学中的角色、功能定位如何?与同为办学主体的职业院校相比,两者差异体现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均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同时,该文件还指出,为了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须“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探索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在一系列政策导向下,学术界掀起了对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互联网+”实训基地、双主体实训基地等前沿知识的探讨。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宋书彬于《职教论坛》刊发《高职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研究》。该研究指出: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的自主发展模式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学业、创业、就业加以贯通,使之具备开放性、普适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并设计了实训基地运营的进入退出方法,以增加管理弹性,完善运行机制[16]。

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华驰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刊发《“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制造实训基地设计》。该研究指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先进控制技术、高性能制造设备、先进机器人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实现政、行、企、校合作共赢,成为高职院校新时期培养创新跨专业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17]。

结论

基于对研究现状及热点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研究的建议:一是研究方法应该趋向多元、多样化。目前的研究以思辨为主,实证的、比较的、经验的研究少,这有碍于对主题深入、多侧面的探讨。三是加强多学科视角的分析。研究发现,实训基地研究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而目前研究仍以教育学研究为主导。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及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这些主题的探讨离不开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09-14.

[2]国发〔2005〕 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29.

[4]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践行[J].中国高教研究,2008(3):69-70.

[5]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229.

[6]吴砚峰.高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2(9):242-245.

[7]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8]滕金芳.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功能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07(6):88-89.

[9]王俊,田万涛,徐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类别及功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2):163-164.

[10]朱伟萍.高职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3(23):22-24.

[11]春泉.依托实训基地 发挥六大功能――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60-61.

[12]肖毅.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实训基地[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16-18.

[13]李云飞,李云霞.建立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的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53-54.

[14]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40-42.

[15]谢沁岑,薛婉瑜,汤晓青.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1-124.

[16]宋书彬,方红.高职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6):78-82.

[17]华驰,顾晓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协同制造实训基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7):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