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名家改稿拾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名家改稿拾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不厌百回改”、“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代诗人词家,都十分重视对作品的反复修改, 即使是名家高手也不例外。

据《史记》记载,吕不韦与儒生辑成《吕氏春秋》,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十六卷,共二十多万字,在当时称得上是一部巨著。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诗人为了改好作品,哪怕一字半句,也往往为之绞尽脑汁,苦费心机。杜甫诗曰:“新诗改罢自长吟”。可见他十分重视诗文的修改。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载:陈舍人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减”,或云“落”,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过” 字, 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对自己文稿,“出入观省之,朝夕改”。其名作《醉翁亭记》,初稿开头为“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后来反复琢磨,觉得文章中心应突出醉翁亭,其他方面不必铺垫太多,于是大刀阔斧砍掉大部分,仅存“环滁皆山也”五字。这一改,除了文字洗练外,更显示出欧阳修文风之严谨。直到晚年,欧阳修仍保持这种文风,甚至把原稿改得一字不存。

“唐宋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北宋大文学家坡《和欧叔弼诗》,有句诗原为“渊明为小邑”,是说陶渊明作小县官,后改为“渊明求县令”,把陶渊明因家境贫困,求做小官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同为北宋的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嘲小德》诗,有句诗原作“书窗秋雁斜”,说小孩子在窗上写字,像天上秋雁那样整齐,显然不够真实。后改为“涂窗行暮鸦”,说在窗上乱涂成一团团,黑的像天上飞行的乌鸦一样,真切地描绘孩童学书的情景。

《诗经》曰:“如切如磋,如琢日磨。”众多诗人词家修改作品时,十分注重吸取他人的意见。人称诗奴的贾岛吟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后句“敲”字又欲作“推”,一时难以取舍。恰路遇韩愈,经指点选定“敲”字。这就是烩炙人口的“推敲”典故。边塞诗人高适,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于僧房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发现江潮亦随风而退,只剩半江水。觉得题诗用“一江”水描写月夜江潮,不符实际,归来时特去僧房改诗。不意发现诗已被人改过。僧人告诉他,有一官路过,见诗中“一”字不如“半”字准确,便径直改诗。高适多方打听,得知改诗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有人曾以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多是“冲口而出”之作。后见其遗稿,发现诗稿“涂窜甚多”。 白居易每作诗后,就诵读给民间老妇听,如老妇不懂就反复修改,直到听懂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广为流传。

自古今来,文坛作诗精益求精,改诗高手“一字师”屡现不绝。唐代诗人郑谷,擅于诗文,其《鹧鸪诗》写得超群出众,人称 “郑鹧鸪”。齐己和尚亦喜写诗。一次写《早梅诗》,有“前村深夜里,昨夜数枝开”句,郑谷看后笑曰:“‘数枝’不算早,不如‘一枝’佳”。 齐己叩地膜拜,从此士林称郑谷为“一字师”。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严子陵祠堂记》,有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好友李泰伯说:“其文必传于世,然有一字未妙。”范请教其奥妙,泰伯道:“云山,江水,意深词大,而德字实而且板,宜改用风字。”仲淹尊李泰伯为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