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探孙为民的艺术风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代的美术潮流中,绘画种类与风格样式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变迁,此时人们开始不断挖掘思考艺术的深层含义。在现代绘画中,尤其注重人文情愫,注重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孙为民的作品就充满着人文关怀和自然主义,他的作品可以体会到触及心灵、感人至深的真诚。在他的作品中,记录了淳朴的农民、肥沃的土壤、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和温馨,在平淡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人本主义、自然、和谐是他的艺术目标。
【关键词】孙为民;油画;艺术风格
一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深知画家作品中呈现的图像造型、色彩表现以及运笔方法等艺术形式的背后都和艺术家内心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画家们用画笔表现出来的作品,也不过是他心灵世界的载体。孙为民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成长经历,每一幅作品都映射着他的生活经历。
孙为民画作题材多为乡村,这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息息相关,他熟悉乡村的寸草寸地、熟悉朴实的老农、熟悉五彩的阳光、熟悉清新的空气。1969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他艺术个性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下淳朴的民风、敦厚善良的老农、自然的山川秀丽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在此时期,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表现山间风光和老农的形象;二是表现画室中的人物肖像和人体。
二
“”结束后,中国打开了国门,随之西方文化进入了中国,此时国外的学者交流日益频繁,艺术家们眼界开阔,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现实主义作品。1979年孙为民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8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开始了在油画探索上的“专业化”道路,研究生期间,欧洲油画中的人文情愫关怀和绘画技艺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油画语言的高度感受能力也是受益匪浅,他的作品在造型、色彩等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84―1990年是孙为民写实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孙为民跟随靳尚谊等老一辈艺术家,已经将光影融入了自己绘画作品。回想作品《腊月》,画面中浅灰色的老墙,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驴儿拖着两个粪筐在静静等待,爷爷把孙子架在肩膀上,父亲亲吻着自己的鹤樱在寒冬腊月中让人体现了农家之情,这也正是人间真情啊!画面中的人物服饰以及驴、小狗、树、墙等各种事物都刻画得较为精细,由此可以看出其地道的写实主义手法。1989年他的作品《暖冬》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此画作主题色调是黄色的暖色调,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一丝温热,女孩扎着两小辫,穿着大衣倚靠在树上,左后方是她的老牛,女孩、树杈倒影、老牛、远处的草堆组合在一起,让画面多了一丝温暖之情,画面运用了写实古典主义,前景中的女孩,画面中部的老牛,远处的草堆和树木都刻画得较为细致入微。
综观孙为民的《腊月》《暖冬》等乡土系列作品,所传递的均是浓厚的乡土气息。作品色调淡雅,人物刻画得极为朴实。画面中的光与色的描绘,感受到的是画家对村民饱含的温暖情怀。同时,他运用写实的方法表现现实生活状况,完全符合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也表达了他坚守的人文立场。
1990年以后是孙为民的印象主义风格时期,1990年孙为民从欧洲回国后,决定开始构思新的创作,创作了第一张作品――《绿荫》,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他已将目光从室内移到了室外,在五彩斑斓的阳光下,尽情描绘光影中人和物的形态,1991―1999年期间,他一直在研究西方印象派的色彩与中国本土乡村的结合。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予孙为民无尽的创作灵感,感受阳光下的味道,此间创作了《荷塘八月》和《绿荫系列》组画,其中《荷塘八月》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一对母女坐在凳子上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籍,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慈爱,女孩对着书籍,一脸好奇而专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母女的身上,光与色使画面增加了活力,整幅画面给人以轻松真实之感,画面充满了朴素与静谧的氛围。
在孙为民的理解中,欧洲古典到近代的油画体系是以光为基础的,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固有色观念,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油画的美感。在印象派的作品中,色彩和笔触的相融合给予读者留下的感受绝不是单个物体,而画面整体氛围会深深打动着读者。因此孙为民认为,处理光与色彩的关系是贴近油画品性的通道。作品中的明暗、冷暖对比相辅相成,从而产生了一种隽永且深邃的境界。
三
在绘画的过程中,孙为民用以真挚的情感,用画笔描绘着周围熟悉的人与事,画面带来的是最朴素纯真的温情,孙为民的作品并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画,在八九十年代,他的《腊月》《暖冬》《人生》等作品的题材是与当时流行的同类题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用简单的绘画语言去传递最朴素的情感。从开始的《腊月》《暖冬》到《乡间七月》再到《绿荫》等画作,我们不难看出,孙为民对于光和色的处理越来越得心应手,绚丽的阳光下,在偏远的农村,他记录着那里的光与色的自然与和谐。画面传递的心情都是自然真实的,没有人为的矫柔造作和迎合市场需要,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深处最自然、单纯、天真的。
回想一幅幅作品,“老农们那长满老茧且厚实的双手,站在风中脸颊已被吹红的女孩,疼爱孙子的爷爷,农家任劳任怨的老牛,被风雨洗刷过斑驳的土墙”,这些画面触动着我们的心,在农村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场景,却成为了孙为民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需要,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并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农村的所见所闻,他的视觉感受及内心感受加以升华,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孙为民善于消化和汲取外来养料,用自己独到的才智和创造精神将其消融在自己的画笔之下,且赋予了作品新的个性和生命力。在灯光与外光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油画中的浑厚感、力度感,与外光中的五彩斑斓相融合,以及他对生活自然纯正的激情表达,形成了孙为民近几年的油画特色。孙为民赢得赞誉的并不是因为他艺术的题材,而是他对题材的态度,他在题材中所寄予的人生向往。
参考文献:
[1]姚宏翔.西方绘画艺术图典[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2]陶咏白.中国油画1700- 1985[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王琦.当代中国美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4]李放.土地、生命和阳光的印象・孙为民[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9.
[5]黄宗贤,彭肜.艺术批评学[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6]范迪安.孙为民油画艺术分析[J].美术研究,1993(3).
[7]钟涵.写实油画问题刍议[J].美术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