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创造慢慢地生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去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以一种发现问题的心态去听课,去理解教材,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在策略方法上,应注重指导、提示、点拨、启迪智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相应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老师做出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条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方缩尺画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猜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边、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时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求知欲高的时机,带着他们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二、追寻怀疑,让创造慢慢地生长
“疑”是“思”之始,怀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每一个思想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使学生揭示新知识的时机,鼓励学生对现成的结论和书本上已有答案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提出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表现出探索问题的愿望时,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研究,对学生有创新的思维成果,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在引导学生写出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画出图后,让学生自学找出解题思路,多数学生利用课本上的解法。连结AC,证明HG平行且等于EF。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路:(1)连结BD,证明EH∥FG。(2)分别连结AC和BD,证明EF∥HG,EH∥FG。这时,我们就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并且表扬他们的这种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行为。
三、追寻悬念,让创造慢慢地生长
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烈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例如:在讲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2-842,542-462,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言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简直是不假思索。为什么他能计算得这么快呢?莫非是天才?这时可板书下列形式让学生思考:
85+84= 54+46= 852-842=(85+84)(85-84)=169
85-84= 54-46= 542-462=(54+46)(54-46)=800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个数之差。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满怀乐趣地参与挑战智慧的教学活动,并且不自觉地把数学知识牢牢地记在大脑中。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了思维创造力。
四、追寻问题,让创造慢慢地生长
数学探究是初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由接受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在社会环境上强调要由单独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例如:(1)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割一刀,然后拼成一个特殊四边形,再进一步探究拼出的四边形若是一般的四边形,有多少种拼法呢?有什么规律?(2)取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何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两个全等三角形?此时,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性,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了舞台。事实说明,探究性问题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思维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创新思维。
总之,我们不要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给他们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给学生一片自由天空,让学生想象插上翅膀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都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动手解题、动手编题,即使是成题也要尽可能找出更好的解法,师生都要做到在不疑处生疑,时刻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