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邵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邵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诊治的7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试验组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两组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斑块总数为107个,对照组斑块总数为117个。试验组非钙化斑块发生率、混合性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6-006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6.03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前心区不适、发热、惊恐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治疗后并发症也比较多[1]。因此,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其诊断金标准,但是这种诊断方法受到限制相对较多,在基层中并没有推广使用。因此,临床上冠心病患者中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CT冠状动脉成像在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2]。为了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上应用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7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6~67岁,平均(46.5±0.8)岁,患者病程1~6个月,平均(3.5±2.4)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46.7±0.8)岁,病程1.2~6.5个月,平均(4.2±3.1)个月。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压、体温等,对照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试验组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两组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试验中主要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机进行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扫描前对于心率>70 次/min患者,提前0.5 h吃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20070)。根据需要让患者注射碘帕醇注射液(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87)根据不同部分注射不同剂量,2 h后对患者心率进行检查,对于心率65 次/min患者方能进行检查。扫描前所有患者含服0.5 mg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扫描过程中让患者屏气20 s左右,然后从肘静脉出注入造影,注射速度控制在4.5~5.5 ml/s,整个扫描过程中控制造影总剂量为1.5 ml/kg[3]。

1.3 评价方法

根据临床通用的目测直接法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等进行独立评价。非钙化性斑块:CT值≤150 HU;钙化性斑块:CT值>150 HU。血管狭窄程度,正常:血管狭窄75%[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斑块总数为107个,对照组斑块总数为117个。试验组非钙化斑块发生率、混合性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引起患者体内血管发生狭窄或者部分血管发生堵塞,而引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脏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更多地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为主。对于这种疾病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误诊或漏诊率较高,部分诊断方法价格比较昂贵[5]。因此,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探讨积极有效地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斑块总数为107个,对照组斑块总数为117个。试验组非钙化斑块发生率、混合性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根据笔者经验,冠心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上采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应该做好检查前后准备工作,降低人为因素或外界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其具体如下。(1)检查前。检查前要加强患者心理教育,部分患者由于第一次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检查前要向患者宣传教育关于这种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够有一个了解,消除建筑检查过程中的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平常心态,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诊断、检查。(2)检查中。检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并根据患者情况严格控制好造影剂的使用用法、用量以及诊断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要仔细听医师语言提示,从而提高患者诊断依从性。(3)检查后。检查后要让患者在检查室休息10~30 min,并叮嘱患者多饮水将造影剂尽快排除体外,并且根据患者情况留置静脉输液。此外,检查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特征,对异常患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但是,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患儿病因不一,病例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医师对患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冠心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够有效的鉴定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依据,临床确诊率相对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纪林.主支斑块的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提示[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5):7-9.

[2]梁国庆,姜铁民,陈少伯,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影像特点[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5):274-277.

[3]刘涛,刘建军,庄磊,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5):9-11.

[4]彭晋,张龙江,周长圣,等.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6):313-316.

[5]蒲锘,蒲红,蒋瑾,等.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5):14-16.

[6]姜铁民,李学文,赵季红,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2):128-131.

[7]叶新和,杨承建,徐欣.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179-181.

[8]张鹏,刘禄明,田英军,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2):155-158.

(收稿日期:2014-10-21) (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