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作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作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改浪潮轰轰烈烈的到来,对作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和实施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在“假”、“大”、“空”等观念下重新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下作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在作文中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对作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意义,存在着严重的误读。

一方面,对于作文的“工具性”的理解,甚为混乱,有人把作文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的标准,在高考中尽量要把作文写的崇高,仿佛只有这样,才是好作文,好文章,而不少人则完全把作文作为应试工具,只为了高分,别的什么都不顾。这种状况下,作文过多的套用一定的模式,猜题、押题、背诵等方法来应付考试。一简单的例子:2001年高考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考生描写了自己的凄苦的生活,单亲家庭、父母双亡……,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这是不应该的,而所谓作文的工具性,并不是说作文是政治道德评判的标准,或者是高考取得高分的工具,而是说作文是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驾驭语言文字。

另一方面,作文的“人文性”在应试教育下,直接等同于政治性、道德性。1998年高考的作文题是“坚强―我追求的品格”,考生满纸都是“奉献”、“伟大”、“崇高”之类的词,明显脱离了中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新课改下的“人文性”,应该在政治性、道德性之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灵,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不是泛泛而谈,感受文字的特殊魅力,使同学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关心社会问题,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的洪流中,我们也应该还作文真正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我们学生逃出高考的阴影,让好文章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类情感中来。

二 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1. 人性的追求

叶老曾经指出:“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干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就必须重视人性的追求,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材料以此来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之美,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关心社会问题的习惯,对丑恶问题的憎恨,对别人的关爱……,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学校,走向社会,感受身边的变化,总体来说,三点理由:

(一)善于“于平常出发现美”。罗曼?罗兰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美就在我们身边。

(二)“景物的美就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美就是心对于自然的一种感受,要培养学生有一颗对于美的敏感的心。

(三)“心境决定情境”,反映到作文上,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每一场景的描写,都是作者感情的宣泄。同样是写秋天,看见的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南唐后主李煜则只感受到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那样,我们也不难在文中见到“人”。

2. 引导学生展示其个性

有这样一个教例:一个老师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小草默默无闻,小草坚忍不拔,小草生命力顽强……,这固然是好的,因为你从小草身上发现了美。但有一位同学却是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毫无骨气可言,风吹两边倒。结果是这位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作文不符合要求。我们写一件事,看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去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这样的名句我想大家是耳熟能详的。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应该给高分,因为他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学生对于人性美的追求固然重要,但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维求同,或提供范文,等等。这是南辕北辙,好心办坏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满口“假话”、“空话”、“大话”,毫无真实可言。对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认为本”的理念。在写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空话;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观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3. 重视真情实感,撕掉虚伪的面具

文章的灵魂是真实性,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表真情的良好品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文风,这是当前学生写作最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写真的习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有感而发,杜绝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完善学生的人格。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这个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里,语文尤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强迫,多一点真实,少一点虚伪,多一点创造能力,少一点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