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关乎一国能否占据产业发展的未来制高点,关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利益,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先进制造业内涵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与策略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浦口区

一、 引言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国内和各地区的共识。作为南京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工业基础好的浦口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区域内的制造业发展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如何选择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

二、 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SWOT分析

SWOT分析常用于产品市场营销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和挑战)来确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菲利普.科特勒,2001)。本文将SWOT分析框架用于分析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以期为其产业选择提供依据和支撑。

1. 优势。

(1)先进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513.48亿元,占全市十三个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 795.69亿元)的10.71%,比上年增长22.8%,仅次于高淳县和江宁区;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4.227亿元,占全市的11.01%,增速为21.6%,仅次于下关区、溧水县和高淳县;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8.07亿元,占全市的15.91%,增速为41.8%,全市排名第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09年浦口区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1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5%。2000年以来共有139个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2005年以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出制定国家级以上行业标准25项;2009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392项,获专利授权274项;10家企业设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6家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设有院士工作站;2003年以来区内企业有10个项目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2)区域战略地位日益上升。浦口区作为南京市北大门、连接苏南苏北和贯通苏皖的战略要冲,其区域地位、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新时期新形势下,浦口区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战略地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两个率先”提出后,振兴苏北、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等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趋形成。南京市目前正处于科学发展新一轮建设中,统筹城乡一体化、跨江发展等发展战略提出和实施,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纬七路过江通道相继建成开通,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一号线西延、地铁三号线已开始建设,地铁四号线、江北轻轨等规划建设中。

(3)拥有两大开发区。浦口区内现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苏省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两大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国家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余家,占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40%,经过多年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江苏省南京浦口区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占地面积20余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规划有49个5 000吨及以上泊位的七坝港区正在建设。

两大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发展用地充裕,政策宽松机制灵活,服务设施完善,产业配套性和互补性强,必将成为浦口区新一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要的孵化培育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2. 劣势。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2008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90.6亿元,占工业产值23.7%,利税12.88亿,从业人数近16 000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4家,初步形成交通运输设备业、金属制品业、电力装备业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相比于江南的江宁区,却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江宁区的工业经济结构中优势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制造业”,该行业65家企业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12亿元,占江宁区规模工业的34.2%。

(2)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度不高。浦口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08年浦口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35.8亿元和3.9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9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9.51%、30.67%和1.23%,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0家,占全区工业法人单位的4.6%。而江宁区仅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一子行业,就集中了以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为龙头的11家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56亿元,占全行业的82.1%,占全区总量的28.1%;江宁区12家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5家属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如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165亿元)、英华达科技有限公司(21亿元)等。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浦口区经济要素集聚程度与南京江南主城区相差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交通的不便。例如,2009年浦口区的面积达到913.08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3.84%;而户籍人口仅有54.87万人,占全市的8.56%;特别是吸引区外人员的能力薄弱,常住人口只比户籍人口多6.07万人,仅为全市的7.9%。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始终是缩短南京江南与江北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目前,二桥、三桥和纬七路过江隧道的建成虽然增加了过江的通道,但过路过桥费导致的交通成本提高成为影响江北发展的新问题,因此,唯一免费的大桥短期内难以改变江南江北通道拥堵的状况,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浦口区与长江以南区域的社会交流和经济对接。

(4)环境保护尚待重视。浦口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本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完善,但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沿江工业的高强度开发建设,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对湿地、森林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力量不足;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将直接影响江北水体的环境质量,同时也为环境整治增加了难度。另外,浦口区虽然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缺乏深度保护,没有形成明显突出的生态资源优势。从宏观层面上,生态规划中各生态斑块之间的生态廊道和工业区与居住区的防护隔离带设置缺乏;从微观层面看,人居环境建设不够突出,区域产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着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的现象,部分工业集中区缺乏规划引导与有序发展。

3. 机会。

(1)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江苏省、南京市都将先进制造业发展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产业专项规划,大力扶植先进制造业发展。浦口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意见》、《关于对“三农”、高新科技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加强金融支持的意见》、《浦口区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浦口区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奖励实施细则(暂行)》、《浦口区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的实施办法》、《浦口区关于扶持奖励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型企业的实施办法(试行)》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极大地鼓励了浦口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对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

(2)科研院所研发资源丰富。浦口区内拥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著名理工高校,这些高校拥有200多个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与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联系紧密,科研人员众多,科学技术水平高,其丰富的研发资源是浦口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近年来,浦口区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开展了全面深入的产学研合作;2009年设立九思高科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南京工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培育立业变压器、澳德思电气和同凯兆业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3)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节奏加快,包括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风电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等先进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之物联网产业等新型战略性产业兴起,属于我国制造业高地的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更多产业承接的机会。南京市浦口区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产业政策优、生产用地多、生态环境良好等因素对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外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4. 威胁。国内各地区竞相发展先进制造业,加之先进制造业本身属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励的技术竞争、资金竞争、土地竞争、人才竞争、政策竞争等,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的特征将由于竞争较为充分而有所减弱。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的火爆,加之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供给较为缺乏,人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进而影响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工业用地日益稀缺、宏观调控政策偏紧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因素将导致土地成本快速上升;发达国家垄断核心技术、先进技术贸易壁垒增加、贸易摩擦增多则会提高高新技术引进成本。

三、 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

1. 技术创新选择战略。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这个概念;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著名学者弗里曼(C・Freeman)在其1982年修订版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主要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三种类型。原始创新,主要受到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创新氛围等因素的影响。集成创新,主要受到现有技术水平、创新灵活性等因素影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具有积极跟随性、创新难度小、创新成本低、创新风险低的特征。

根据浦口区先进制造业的SWOT分析,结合技术创新三种类型的成本差异和技术差异,我们认为,浦口区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动态追赶过程中,可以考虑选择近期模仿创新为主、中期集成创新为主、远期原始创新为主的阶段性总体发展战略。值得指出的是,近期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排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相反应鼓励和提倡这两类创新实践活动。

2. 产业类型选择战略。从产业类型来分析,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Ⅰ(即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业Ⅱ(即先进技术化的传统制造业)。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结构中,先进制造业Ⅰ占到整个先进制造业的60%以上。从产业技术水平来分,先进制造业又有高端和低端之分。这样,先进制造业类型和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水平就产生了四种组合,如下图:高端先进制造业Ⅰ(A区域)、高端先进制造业Ⅱ(B区域)、低端先进制造业Ⅰ(C区域)和低端先进制造业Ⅱ(D区域)。如表1。

浦口区在先进制造业产业类型选择上,可以考虑重点选择B、C区域,即低端先进制造业Ⅰ和Ⅱ,即选择技术起点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兼顾低端先进制造业Ⅱ,在中长期向高端先进制造业Ⅰ迈进和攀升。

3. 产业重点选择战略。根据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国家、长三角、江苏省、南京市的先进制造业有关规划,结合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立足浦口区先进制造业未来发展需要,浦口区可以考虑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电力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橡胶制品产业、金属制品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并积极构建产业内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如现代交通产业创新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和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

四、 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1. 重视六大因素综合作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表明,影响先进制造业健康运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品牌打造、金融支持和生产业发展。六个因素成为一个整体,综合作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促使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三种类型综合运用,将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相结合,技术创新能力是品牌打造的重要基础,品牌建立是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品牌打造有利于发挥区域先进制造业整体效应;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重要配套服务性产业,如金融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文化创意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生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2. 努力消除交通制约瓶颈,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

相比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产业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因而对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业要求高。江南江北因长江天然屏障而阻隔,空间距离感和心理距离感带来的是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的梗阻,资源要素无缝隙共享难以实现。消除交通瓶颈,成为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头等大事。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浦口区可以考虑收购二桥、三桥和纬七路过江通道部分股权,加快地铁三号线、四号线、纬三路等过江通道建设步伐,通过土地拍卖、房地产企业投资入股等方式筹集过江通道建设资金,多管齐下解决浦口先进制造业发展“交通老大难”问题。

3. 推进专业化协作和园区化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浦口区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优化建设开发区、明确各开发区功能定位、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增强企业专业协作配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手段促进同一产业向特定地理空间汇聚和高度集中,从而实现产业集聚,并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知识资源共享、生产成本降低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创新效益和竞争效益。

4. 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区域内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和大学城,以及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较多、研发能力较强和大型企业较多等优势资源,依托区域内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延伸的机遇,建设相关物流园区和基地,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机电和橡胶等相关优势行业的配套产业;充分利用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技术资源,以及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瞄准国家重大产业需求,突出自主创新,致力于转化具有特色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浦口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自身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曾春九,蒋兆龙.先进制造业特征刍议.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 宋健.现代化必须发展先进制造业.政策与管理,2000,(4).

3. 于波.李平华.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4.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九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李平华,朱未易,基于宁合芜成长三角的南京都市圈构建,南京社会科学,2006,(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7SJD790009、06SJB790016)。

作者简介:于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李平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