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妙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妙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数学 应用题解题能力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的学习更多是依靠机械的记忆,他们普遍对题目的理解是一知半解,难以吃透题目的真实内涵或者是精髓,因此教学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小学生也有起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记忆力很强,适应能力快,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抓好简单体型,打好坚实基础

1.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正像有的教师所讲的,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往往有些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根据题里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起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教学。

2.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学生对每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也就不需要再教什么计算公式。

二、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如低年级《补充习题》中的一题:“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参观的儿童有152人。一共有多少人参观科技馆?”这个题目就要求解题者摆脱定势,先通过孩子的人数算出成人人数,在加上儿童人数,从而得出答案。

2、整体思想。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如《补充习题》中的一题:“体育场的一个看台有58个座位,每排可以坐128人。22个这样的看台大约一共能容纳多少人?”这个题目要求学生用整体思想解题,先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人,然后算22个看台有多少人,从而得出答案。

三、反复加强联系,以便熟能生巧

反复练习,能增强提高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各种题目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通过让学生补问题和改条件,使他们明确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一段路共长45千米,一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5千米。”让学生想一想,题目是否完整,少了哪个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共需要多少天?”接着又出示一道题“王刚师傅,第一天完成了15个零件,第二天完成了16个件。”又让学生提出问题,他们个个争先恐后举手说:两天一共完成了多少个零件?此刻,我提出悬念,为什么不提出“剩下多少没有完成?”“不可以选择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正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抽象的数在同一道题里应表示同具体的事物这个道理,能明确概念的内涵,同学们立刻把这道题改成了两步应用题。学生真正理解了“总数”和“每天完成的”等几个不同数量关系的概念,学生们已拓展了理解数量关系的方法。学生经过这种训练,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快得到发展提高,完成应用题的正确率有显著提高。

四、经常反馈点评,不断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如计算体积的单元学完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普通三边乘,几块分开算;容积只算内,不规放水中。”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应用题有了个大致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其中的应用题教学必然也要随着发生变革。目前,无论从教材或教学来看,都对应用题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人才打下更好基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