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厂时规划设计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的答疑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厂时规划设计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的答疑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最近我公司在外地投资建厂,上级将工厂的整个设计规划工作交由我来负责组织,请问如何才能够科学地、规范地做好工厂的规划设计

答: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公开,生产线的布局基本上已经公式化,设备供应商往往免费为企业提供设备布置服务。因此,许多陶瓷企业在建设工厂的时候都没有系统的规划设计,一般都是依靠供应商的帮助,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安装,这种情况尤其在北方的企业更为明显。

相反,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就比较讲究前期的系统规划设计,力图将每一个环节考虑细致、规范、科学。这种做法似乎需要花费一些设计时间、设计费用,但工厂投产后就不会有左修右改的尴尬情况。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陶瓷工厂,事前的规划设计相当重要,应该将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生产管理、物流系统、煤气系统、电力系统、供水系统、排污系统、消防系统等因素科学地进行综合考虑,紧跟社会时代要求,建成技术先进、节能减排、物流畅顺、安全环保的清洁生产型工厂。在具体执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建议参考以下的工作程序:

(1) 初步宏观布局,确定生产线规模、品种、燃料等重大问题,确定总体布局思路。

(2) 进行设计依据核算,确定物流量、用电量、用气量、储存量、排污量等,以及各生产线物料平衡、设备选型。

(3) 车间设备布局,包括原料车间、联线车间、制釉车间、冷加工车间、煤气站等内部设备安排。

(4) 工作系统布局,包括供电线路、供水通道、煤气管道、污水渠道、压缩空气管路等室外、室内布置。

(5) 修正总体布局,根据各车间的设备布局和工作系统布局的情况,完善和修订工厂总体布局设计。

(6) 厂房设计,将各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尺寸画出使用要求图(工艺要求图)。

(7) 建筑设计,委托设计院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图,画出施工结构图。(孔海发)

关于窑炉式干燥窑改造的答疑

问:我厂原有一组瓷片生产线,是两层式窑炉结构,上层为吊平顶釉烧窑,下层为拱顶式素烧窑。因市场需要,我们将该生产线改成了一次烧成彩釉地砖。为减少投入,下层素烧窑变成干燥窑时结构没作改动,只是在干燥辊棒下加些煤气喷枪来供热,排湿系统则采用原有的窑炉排烟系统。实践证明,我们的干燥窑整体能耗很大,同时产品边裂或中心裂的情况很难控制,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所以我们有计划要对干燥窑进行改造。请问我们这条窑炉式干燥窑在改造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阶段干燥窑的设计或改造,主要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一是干燥窑能平稳有效地干燥生坯,保证生坯出干燥窑时完好,同时达到含水率的要求;二是干燥窑能满足大产量的要求;三是干燥窑能尽可能节能,尽可能利用窑炉的余热而不需要点喷枪或点热风炉来提供额外热量供给。

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干燥窑能利用的余热仅仅是通过上层窑的窑底传递给下层干燥窑的辐射热,而同时干燥窑因原窑是拱顶结构,窑内空间大,辊棒上部空间大;另外,因气体的密度具有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特性,从而出现“上浮”,根据这样的情况,实际作用到生坯上的热量相当有限。所以你们厂的干燥窑能耗大是必然的。

因为没有窑炉烟气或窑尾抽热风机送来的热风进入干燥窑,干燥窑内缺少了有效的“对流换热”,生坯干燥的速度就比较慢,这样就会影响到对产量的要求。如果通过强行定点设置喷枪来达到高温干燥,则生坯产生边裂的可能性就更大。再加上你们的干燥窑原来就是素烧窑,辊棒的直线度、同径度、表面光滑度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如果配方不理想、生坯强度不足,或原材料波动和压机压力不足,又或者天气突然变冷,干燥过程中出现边裂或中心裂的缺陷就在所难免。当然,目前象你们厂这样的双层窑炉式结构已经基本上淘汰了,在这方面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热工人员也比较少。不容忽视的是,这样的干燥窑,因辊棒中心线距地较近,往往造成在窑炉两边的辊棒孔间填塞石棉难度大,从而造成两窑边漏冷风严重的情况,影响到生坯的干燥速度与水平均匀性。

综上所述,如果这个干燥窑要继续作干燥生坯使用的话,必须要对它进行改造。根据上述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引入一部分窑炉的烟气进入干燥窑;

(2) 引入一部分窑炉的窑尾余热风机的热风进入干燥窑;

(3) 可将辊棒下的“抽湿”取消不用,加多几组辊棒上的“侧抽湿”;

(4) 传动有必要重新检查,确保干燥传动平稳、辊棒干净;

(5) 管路的保温不能忽视;

(6) 干燥窑两边棒孔处的石棉确保塞好;

(7) 多安装双金属温度圆表以检查干燥窑温度;

(8) 备用一些已经开启了的煤气喷枪,不用之处塞好石棉,关好阀。

(程昭华)

煤气发生炉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常识

由于受市场竞争及能源价格不断飙升的影响,许多陶瓷厂家纷纷在企业内部进行油改气工程。综合分析这几年出现在陶瓷厂油改煤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由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检查与监督,以及停炉检修时违章操作所致。在此,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煤气发生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及预防措施。

煤气发生炉的生产安全要求:

(1) 首先煤气站的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全站的煤气业务及全站煤气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然后定期组织各工序人员进行岗位实操培训,务必使各岗位操作人员熟悉本岗位的各项安全操作技术。

(2) 煤气站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停电、停气操作规则应齐全。

(3) 煤气站的生产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引入非生产火种,不准在煤气设备和管道中产生碰撞引起火花的行为,煤气加压机房,净化区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子。

(4) 煤气生产区域应悬挂或张贴各类安全警告牌以及必须做到定点、定时检测空气中的CO含量。

(5) 煤气生产设备、净化加压输送设备和煤气使用设备,均应安装信号和高低报警装置。

(6) 煤气设备必须指定专人操作,非本岗位人员未经许可严禁上岗操作。

(7) 新安装的煤气生产设备和经过大修的煤气设备或者煤气管道应按规定进行试压后,方可投入运行。

(8) 煤气站生产调度室,风机间、供电室、化验室、锅炉房应有通讯设施。

煤气发生炉的操作安全要求

(1) 严格按规定操作,认真控制好各工艺参数,出站煤气氧含量小于0.2~0.3%。

(2) 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的水封应定时检查、排污,且保证在溢流状态下运行。

(3) 煤气设备和管道严禁在负压状态下运行。

(4) 严格执行化验制度,在停炉置换吹扫和送气时均应在化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5) 煤气设备应在工艺状态良好的条件下运行,有故障应及时处理或停机修理,严禁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强行运行。

煤气站发生爆炸的可能场合有

(1) 停炉检修:由于设备或管道吹扫不彻底,残存煤气,检修时生明火或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2) 停 电:

1) 无计划停电,煤气发生炉内呈负压,煤气倒流到空气管道内,导致空气与煤气混合,来电送气时引起爆炸事故;

2) 停电处理不及时造成煤气发生炉或系统呈负压状况,空气从不严密处吸入与煤气混合,来电送气时引起爆炸。

(3) 负压:煤气排送风机前的净化设备或管道出现负压,在水封失效或泄漏的条件下,将空气吸入体系内遇电火花、摩擦火花或局部过热达到着火温度均可引起爆炸。

(4) 违章操作、操作不及时或者操作失误,均可引起爆炸。

(5) 设备状况:在设备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强行生产,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煤气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发生炉煤气是一种易爆、易燃、易中毒的气体燃料,所以在生产和使用中,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是保证煤气安全的原则。

(1) 煤气炉及其附属设施必须在正压状态下运行,严禁在负压状态下运行。

(2) 煤气站现场不得抽烟和生明火,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 经常检查设备及各水封、安全装置、仪表、控制阀门并保持完好,在确保水、电、蒸气供应正常的前提下方可投入生产。

(4) 送气前必须用蒸气或惰性气体对煤气设备和管网进行吹扫。

(5) 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煤气经化验含氧量

(6) 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易挥发的液体燃料来点炉。

(7) 煤气发生炉水夹套使用的水必须是合格的软化水(软水硬度≤0.03mgN/L)。

(8) 洗涤煤气的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才能排放,否则不得外排。

(9) 各岗位的操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坚守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10) 煤气站内一般不得接临时电源线。

(11) 全站停电时,除按停电操作处理外,还应注意保持煤气炉及管道附属设备呈正压,严防煤气倒流或空气进入煤气系统而引起爆炸。

(12) 全站停水时,应密切注意各处水位的变化,并及时注水处理,当水封保持不了或设备温度过高时,应及时停炉。

(13) 空气鼓风机、煤气加压风机,循环水泵等不能带负荷启动,启动前必须手动盘车,转动自如后可按正常操作起动。

(14) 严格控制发生炉夹套、汽包的压力,补水不得满水,并保证使用合格的软化水。

(15) 输煤气系统启动与停止须有联络,系统运行时,不得跨越,尤其注意清理积水或下面有人的时候。

(16) 煤气站区内,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不同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安全要求。

(17) 全厂煤气设备、管网、阀门及附属设备要划分区域,明确分工,专人管理。

(18) 煤气站设备及管道必须有可靠的接地(避雷装置)。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事故往往发生于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和煤气泄漏时,因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做好检漏工作是预防煤气中毒的根本保证,此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凡有可能出现积存煤气或泄漏煤气的操作岗位与活动场所(如煤气厂房上下、加压风机房、净化区等)应有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检测空气中CO含量。

(2) 加压机房,发生炉操作室应保持通风良好。

(3) 不准在煤气生产厂区或休息室、值班室睡觉。

(4) 在可能有煤气泄漏的地方工作要戴防毒面具,且要在上风方向;在维修煤气漏点时应戴好防毒面具且两人配合,要一人工作一人监护。

煤气中毒依轻重表现为

头痛、眩目、耳鸣、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精神不振、意识失控、精神失常、嗜睡、昏迷、呼吸微弱甚至死亡。

(1) 当发现人员中毒时,若出现恶心、气喘或休克现象,立刻移到空气新鲜处,放松衣着,静卧休息或做人工呼吸,并汇报上级及医务人员到现场处理。

(2) 如果中毒严重,在未恢复知觉前,不得擅自用救护车送往远处医院,只能等医生到现场处理。

(下期待续) (潘雄、梅存粮)

有关窑炉棒距与烧成的差异性分析

说起窑炉棒距与产品烧成的关系,绝大多数读者甚至不少行内技术专家都认同“棒距与变形”的观点,经过多次的实践,我觉得很有必要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以供同行全面分析判断。

普通观点:这是很多读者都已经认知的观点,就是熔融状态或软化状态下的砖坯,在不平的承载面输送下,容易产生不规则的变形。

笔者的观点一:排烟段、中温段过小的棒距容易影响产品的排水、氧化。笔者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将抛光砖正面反过来进窑烧成,结果显示除了理所当然的表面过烧、针孔偏多之外,产品的发色非常差。这说明产品在输送过程中,辊棒下方向的传热效果比辊棒上差很多。这应该是辊道窑设计时,设计者在辊下设置的喷枪数量比辊棒上多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回想起2002~2003年间,Φ55mm的辊棒,70mm的中心距的窑炉操作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反对声音。

笔者的观点二:并不是辊棒越密,越有利于控制抛光砖烧成中的不规则变形(行内又称之为机械变形)。曾几何时,由于工艺的原因,二次布料产品的底-面料膨胀系数差异性大,导致烧成出窑后的拱度很大。经过多种窑炉调节措施都得不到理想效果,当时有人突发奇想,在高温区连续抽出两根辊棒,这样在225mm的局部中心距的作用下,和产品自重的作用下,原来的拱度是否因此发生变化呢?结果表明,整个拱度没有发生变化之外,也没有产生不规则变形。相反,同样的产品条件,放在不同棒距的窑炉中烧成发现,密棒距的窑炉出来的产品,还会因为辊下加热的欠缺,使出窑产品呈现特征性的变形度。所以,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有关窑炉设计中"辊棒越密越利于控制走砖和烧成变形"的观点。

(温千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