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家典型高新区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博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家典型高新区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博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与中部地区其他同层次的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东湖高新区应该构建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细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提供可行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府博弈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差异化分析 产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就中部地区相邻的城市群而言,由于内源式创新发展的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仍然需要依赖于核心城市群的区域经济要素洼地效对于产业转移要素的吸引,并形成了较为激烈的区域博弈局面,所以差异化发展策略需要在对相同定位、相近体量的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产业承接博弈中的根本考量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才能够真正寻找到本土城市群的比较优势所在,形成真正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因此本文将在分析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落对于产业结构与创新要素的竞争博弈状况,探讨武汉及周边大型城市群落的差异化经济发展路径的依据所在,最终形成区域经济联差异化发展构建协同共赢的局面。

二、理论分析

(一)地方创新产业发展要素博弈模型提出

依照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我们对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群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行比较。我们认为武汉、西安、郑州、重庆、合肥、长沙、南昌这七大城市的地政府在对高新技术产业链资源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关系,其他的一些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通常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因此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寡头垄断的市场。为了方便研究,我们设定以下几个假设:

①区域内参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竞争的有两个地区A和B。

②双方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条件上的竞争在技术上可以被抽象为单一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数量竞争。

③两地创新产业要素的需求量取决于单一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产出数量。

④整个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对于外部产业转移的承接,一定时间内所能够获取的产业承接数量有限,假设总量为a。

⑤除了对外源性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获取外,内源式高新技术产业的要素产出规模一定。

⑥对于外源式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需求与价格(政府招商引资、财政补贴、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由双方通过讨价还价决定。

⑦双方的风险为中性,收益函数为凹函数。

考虑双寡头市场,两个地区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链要素产出数量,其价格p由市场竞争所决定,为吸引外源式高新技术产业的单位成本,通过求其逆需求函数,并构造我们效益模型如下:

θ表示而这高新技术产业产出量的差异性,0≤θ≤1,当θ为零时表示两者产出完全差异,当θ为1时,表示两地产出完全同质。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承接的总量我们假设和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存量产出qi具有线性相关的关系,建立线性模型之后利用一个产出系数将其简化为一个系数乘积的形式,可以记为ηiqi,η产出的系数,假设所容纳的产新技术产业的最大承受能力为QA、QB,且假设自身经济因素差异而造成的相对节约成本能够多承接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为Ci,节约成本假定与Ci有线性关系,我们则引入一个节约的系数εiCi,εi值高则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更好,本地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产出多,需要从外界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相对少。此时

而该地区所能够承接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则变为ηiqi-Ci,我们可以构建出A、B两地的效益最大化函数为:

通过对其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纳什均衡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贝叶斯均衡进行求解分析,则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地方创新产业发展要素博弈模型分析

1、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寡头市场A、B地方政府的同一成本W′i完全可知,此时我们对其利益最大化函数进行一阶求导并令其等于0,则可以得出其最大化条件下的要素需求函数:

由均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由于a是一个常量,表示区域内能够获取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总量,θ则是表示A和B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同质化程度的系数,其范围在[0,1],所以均衡的高新技术产出量和由地方政府的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落地成本之间的关系所决定,当时,即时,相应的反之亦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区域内不同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外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承接进行相互之间的竞争之时,在双方的同一标准下的成本相等的情况下,哪一个区域的由于自身经济因素差异而造成的相对节约成本较高,那么其能够承接的产业份额就相对较少,反之亦然。

2、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假设A地区的单位成本为共识,B地区的单位成本可高可低,分别记为,A地区知道B地区的成本为的概率为γ,所以相应可以得出A地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期望收益为:

求其最大化期望收益求解其一阶结果,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二: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区域内不同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外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承接进行竞争博弈时,其受到的主要约束仍然是当地的外源式高新技术产业要素落地成本,并且仍然体现出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相同的特征,但是其仍然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3、博弈结果分析

基于完全信息条件下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A、B两地政府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获得数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假定A、B地政府的对于外源式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吸引成本为共识,且B地政府的成本分别为时,代入(6)式并与(5)联立即可分别获得即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结果:

较之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过程,不完全信息博弈中成本较高的地方政府在同一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吸引的能力相对较少,而成本较低的地方政府所能够吸引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则相对较多。因此,在竞争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则倾向于在不同层次的产业集群中寻找自身所具有的相对成本优势的产业进行引入,这就构成了差异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三:

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对于外源式高新技术产业链要素的需求取决于政府的一个招商引资的成本。

三、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构建

对于地方政府产业要素落地成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选取公共服务成本、税收成本、土地出让成本、基础设施成本、产业发展环境几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对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于产业要素吸纳的影响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武汉东湖高新区而言,周边的几个大的区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合肥与南昌由于较为接近“上海―苏南”城市群,其经济辐射影响较之其他5个城市相对较少,并且考虑其体量,具有较大竞争能力的有重庆、西安、郑州和长沙。所以就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和长沙五个城市的相应指标进行研究。

①公共服务成本:取值为高新区财政支出与存量注册企业数的比值。

②税费成本:政府税收优惠比重,由于税收政策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因此选取1(有)和0(没有)作为表示。

③土地出让成本:土地为划拨出让,可以该城市的土地出金与土地出让面积之比,考查其机会成本。

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采用市场小高层建安定额成本做类比。

⑤产业要素的吸纳状况:选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当面新增注册企业数。

⑥产业发展环境:采用存量注册企业数作为间接反映。

我们通过建立以下模型对其进行反映:

通过SPSS软件采用OLS估计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知税收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通用条件,可以进行忽略,并以此得出以下方程

由此得出,在地方产业要素吸纳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素,那么当地政府将增加16774.43单位的土地出让成本,公共服务减少15.82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加3.86单位,而产业环境则有0.33各单位的下降。

由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四:

对于外来的产业创因要素的承接过程中,土地出让成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呈现出正向相关的关系,并且土地出让成本具有非常巨大的弹性。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环境则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其中公共服务的弹性比较大。

(二)实证结果分析

由上述数据比较分析可知,在当地政府的产业落地成本越高的地区,当年招商引资数量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就越大,而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站新注册企业的比重就越高,而产业要素落地成本较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府的招商引资中的其他行业的产业比重则相对更高。由此可知,在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的投入产出十分重视,在产业基础越高经济越为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在吸引外来产业落地的过程中就会越发关注其创造的价值是否能够大于其机会成本。这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差异化基础之上的,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根本依据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产业发展成本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倾向于发展高附加值、高收益的产业,并且竞争的意愿十分强烈,而产业发展成本相对较低的产新技术产业园则可以寻求发展附加值相对较低,在产业链中居于相对下游位置的产业。

就武汉东湖高新区而言,创新经济的培育在目前的经济模式下应该寻求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细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武汉东湖高新区在面临较大同质化发展格局的现状中,需要结合武汉自身良好的重工业基础、极为丰富的高校资源、良好的地理区位、以及众多的研发机构的经济基本面,寻求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进行发展,最终打破同质化竞争格局,形成武汉区域经济在中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差异化发展,为“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打下持续稳健的基础。

四、结论

通过博弈模型构建分析以及实证部分分析,我们认识到武汉东湖高新区需要在“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寻求引进与发展与自身相对成本优势契合的细分高新技术产业,以实现差异化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本文模型假设建立在古诺博弈之上,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会出现“领导――跟随”的模式,因此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2004.

[2] 王兴平著.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 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唐承丽,唐凯,周国华,周文丝. 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的整合发展[J]. 经济地理,2012,03:63-68+81.

[4] 阮建青. 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J]. 管理世界,2014,12:79-91.

[5] Robert Gibbons.A Primer in Game Theory.[M]Peason Education.2002.

作者简介:莫鸿宇(1991-8),男,壮族,广西河池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5级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研究方向: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