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意识形态的坍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意识形态的坍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坍缩――混乱的叠加态突然结束。在一个中西文化意识形态交融碰撞的艺术展览上,能够邂逅这个词汇,实在让人浮想联翩:亚洲与欧洲、中国与德国、地理差距和历史环境差异等等,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从而也产生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借由“比较”的观察角度,人们能有机会从中探索并发现更多的可能。

同质化时代的“存异”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已经对身着相似服饰、手持同款手机、使用相同软件在同一班地铁中的现象见怪不怪。而这是否是“世界大同”理想一定意义上的实现?恐怕这疑问一时半会儿还难以被轻易解答。所以,在同质化已经无法逆转的此时此刻,如何在表达上“存异”确实是个值得商榷的课题。本次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内的“坍缩:审视文化碰撞和另一个角度――中德艺术家十人作品展”,将十种不同的艺术面貌带到校园内,“同”和“异”的关系在这个艺术的场域内愈发引人深思。本次参展的有五位德国艺术家:Britta Jonas、Franziska Fennert、Matthias Bausch、Suntje Sagerer、Su-Ran Sichling;以及五位中国艺术家:储悠也、浦捷、吴军、小珂、朱杰军。观赏的重点也许并不在于从作品中去判断艺术家的国籍、教育背景等身份属性,而是试着敞开自己的心性去接纳艺术品呈现的感官效果以及其背后的故事。

后东德时代的“童心”

众所周知,德国是格林童话的故乡,在人们普遍认可为严谨认真的“德国印象”之下,亦是一颗柔软的心。在本次展览中我们有幸与其中一位德国艺术家――Suntje Sagerer直接对话。她本次展览的摄影作品在温和怀旧的情怀中更富冲击力。Suntje Sagerer来自人们回忆中曾经的“东德”,她的摄影作品以静物摆拍为主,而其中主角则是一个个大小、形态各异的娃娃。关于这个拍摄主体的由来,她提到是源于长大后一次回访父母家中时,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十多年前属于儿时的娃娃玩具们。仿佛是一场重遇产生的化学反应,由童年带来的亲切感,在脑海中形成了这个点子。于是她在自己的工作室中为这个系列作品的拍摄忙碌起来:搭建场景、寻找道具、置办灯光等……画面中的娃娃们化身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比如展览中一幅作品中的娃娃站在床边看着电话,场景中的她正在做出是否回应电话的决定。Suntje Sagerer说道,人们每天都在做决定,无时无刻不得不做出各种决定。而展览中她在上海又搭建了一个小场景,中国的毽子、西方的象棋在一起,加上从酒店富丽堂皇的装潢中获得灵感的金色墙面组合出了这个作品。观展的人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抓取不同的效果。

能够有机会在一场展览中,由艺术品的展示推测文化形态的变化,每个人都能获取自己的答案。相同的时空,不同的思想,何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