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外典型案例对横琴新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外典型案例对横琴新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横琴新区成为了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新加坡、日本以及北欧等国在生态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方面成果显著,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其规划、发展以及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文章探讨了这些案例对横琴新区示范区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环境;规划;建设;开发

引言

党的十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文明涵盖两层意义:一是人类遵循人、海洋、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二是人与海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备受重视。2013年初横琴新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这将对整个广东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1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近年在全球竞争力排名靠前的新加坡、日本、北欧等地,拥有不少成功的、典型的生态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案例,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作用。

1.1 新加坡城市建设与发展

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生态城、“花园城市”,其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被视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1.1.1 规划为城市发展之本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只是一个资源匮乏、百废待兴的小岛国,发展根基十分脆弱[1-2]。为此政府对城市规划十分重视,专门通过联合国聘请了世界一流专家,历经4年时间、高起点、高质量的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陆续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3]。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城市发展定位的明确,其城市规划将先进的理念与区域特点进行合理的融合,运用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3],设定了概念清晰的长期发展导向和目标,“花园城市”便是新加坡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二是规划执行的权威性,“花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在规划实施的40多年来始终不变[4],其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基于稳定概念性规划、定期调整总体规划的策略,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调整一次;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0-15年,每5年调整一次[3]。为此,新加坡的各项规划才得以稳定、持续、有效的实施,也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1.1.2 重视“绿色”与“蓝色”建设

作为位于滨海地区的“花园城市”,“绿色”与“蓝色”建设一直都是新加坡规划建设的重点。与“绿色”建设相关的主要有绿地系统、绿色景观以及一系列低能耗的、环境友好的项目。“蓝色”建设是指水环境建设,包括供排水、水处理、水环境治理以及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湿地、保护区建设等。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方面将“绿色”和“蓝色”建设列为重点:初期在城市规划中设立了专门的“绿色规划”和“蓝色规划”部分[4];在发展中期,推出了新的绿色总体规划蓝图,明确到2030年,至少要有80%的现有建筑物要达到合格的绿色标志评级[1];第六个十年计划中又提出了建设成为“花园与水城市”的目标[4]。

“绿色”与“蓝色”的理念在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中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早期,政府将“绿色”建设的重点落在绿化街道和公园的建设,随后逐渐强化道路的绿化,要求在露天停车场种植树木,对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进行绿化,并大力推动园艺教学的发展,使“花园城市”的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4];新加坡政府还成功治理了新加坡河,新建滨海堤坝以提升城市的集水能力,并投入巨资建设深隧道排污系统,由于缺水问题显著,新加坡推行“维持可持续性的水供”新策略,实施雨水收集、新生水、海水淡化等措施[1]。除此之外,新加坡在“绿色”与“蓝色”建设中都尤为重视科学性,力求通过科技突破来解决长期的问题。

1.1.3 广泛的群众参与

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定下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后,极力向全民灌输该理念,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了社会各族群的凝聚力。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向公众征求意见;部长深入民间,召开交流会议;城市重建局定期收集专业团体、企业和开发商的意见,并充分采纳合理建议[3];成立由国会议员和普通居民共同组成的市镇理事会,使居民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商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使公众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各项法律规章、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2];发动民众直接参与城市“绿色”建设中的植树绿化、园艺设计等工作。正是因为政府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公众普遍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花园城市”建设,也从根本上大大减少了城市环境破坏行为。

1.2 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

东京湾是日本经济文化的核心,主导着全日本的城市和产业的发展,但自二战之后,东京湾流域及其沿海地带社会经济快速的增长,使该地区人口高度集中,产业密集,产生了水环境污染、海岸带生境丧失、渔业资源锐减、青潮频发、人与海亲近受阻等诸多环境问题[5-7]。为控制东京湾的环境恶化,日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调查和研究,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先后出台了《东京湾整治行动计划》和《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2006-2015年)[5,7]。经过了多年的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其海域环境逐渐有了改善,因水质恶化而关闭了50年的东京江户川区海岸于今年再度开放了海水浴场[8]。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是典型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案例。

1.2.1 生物生存环境改善

东京湾地区曾开展了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合计填海造地共25000hm2,致使大面积的浅水海域、自然海岸丧失,现只剩约5%的自然海岸[5-6],随之造成潮间带生物生存环境退化,极大降低了自然海岸和滩涂具有的水质净化和生物生存的功能。为此,《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中制定了生物生存环境改善计划,强调要充分考虑海水交换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生物生存等因素,普及环境友好型工程设施,充分利用航道疏浚和港口工程产生的优质沙土,用于滩涂、藻场、浅滩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建造岩礁和渔礁改善已有设施功能[5]。

1.2.2 推动公众亲海意识的提升和亲海岸线的扩大[5]

东京湾环境恢复工作中对建立公众亲海的社会共鸣与认同感十分重视,规划实施的基本方向之一便是“人与海自然接触的恢复与建设”,力求通过增强公众对东京湾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境恢复与建设对策的实施。实施对策包括继续发挥东京湾作为环境教育场所以及提供海滨景观和氛围等功能,提高公众对其关心程度;建设良好的海岸景观,开放和利用更多的海岸亲水空间,创建更大的、更便利的公众亲海空间。为了考核该目标,规划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大类即为“恢复与建设人与海的亲近和接触”目标指标,包括人与海接触的亲水空间的地点数量增加、近海公园和绿地面积增加等指标。

1.3 北欧生态城镇建设中的政策调控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政府以及公众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如前所述,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引导公众的消费行为和企业的生产行为,使其向有利于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斯德哥尔摩从2006年起开始征收交通拥堵税,该项税金减少了交通流量20%,改善空气质量10%,减少碳排放10%~14%;该政策试点实施前还有接近80%的公众反对,但在实行7个月后便得到65%的公众支持[3]。

赫尔辛基同样是国际滨海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该城市非常注重发挥公共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引导功能。其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农业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对于位于该市东北郊的维基实验新区的成功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

2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给横琴新区示范区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横琴新区位于珠海横琴岛,是待开发的处女地,发展空间大,具有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但人口稀少,资源条件不突出,所处珠江口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横琴新区绝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和“边发展、边治理”的途径,应立足于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将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之中。

2.1 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与新加坡类似,横琴在建设初期非常重视规划的制定,围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编制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新区生态岛建设总体规划》、《横琴新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划。规划体系相对完善,规划理念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了横琴新区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

对于横琴新区这样的新兴发展地区,其建设、发展将是一个长远的历程,应吸收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确保规划的权威地位,坚定发展的定位和空间布局,稳步实施规划措施,制定合理的规划修订周期,避免将规划停留于纸面或迁就于特定项目而轻易调整规划。此外,应重视对规划目标指标的考核以及其实施成效的评价,以便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2.2 采取环境友好的开发方式

为避免因不合理开发而出现与东京湾类似的环境问题,横琴应在规划的指引下进行有序的开发,并尽量采取环境友好的开发方式。

目前在横琴南部规划有大面积的填海工程,应探索采用基于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围填海技术,使用环境无害的填料。应保证自然岸线保有率始终达到规划目标,在实施填海工程或岸线开发的区域,应从保障水体交换、净化能力和生物生存空间的角度出发,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护岸。重视对泥沙和生境的特征研究,积极恢复因开发而受到破坏的滩涂和浅滩。

横琴新区未来将陆续新建大量建筑。可考虑采取类似北欧国家的政策调控手段,利用税收优惠鼓励开发商采用低影响开发方式、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通过补贴政策激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

2.3 营造公众的海洋生态文明共识

横琴本地人口数量较小,但随着其发展,必将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由于本地原先并没有形成显著的文化底蕴,假如缺乏文化凝聚力,将不利于未来发展。

政府应向公众宣传横琴总体规划的理念和核心价值,使公众了解横琴未来的发展定位。发动公众共同开创属于横琴本地的公共文化,多举办体现横琴新面貌、又切合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活动,提升社会的凝聚力。采取类似东京湾环境恢复的策略之一,推动海岸景观和海岸亲水空间的建设,提高公众的亲海意识。学习新加坡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增强公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戴礼翔.新加坡生态城:1965-2011-未来.建筑技艺,2011,总第206-207期:86-87.

[2]郝文升,赵国杰,温娟.基于新加坡模式推进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思考.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24(5):43-46.

[3]李红星,张秀波.国外典型生态型城镇建设模式及政策借鉴.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总第129期:96-100,107.

[4]谢新松.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及启示.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总第1期:52-55.

[5]日本国国土交通省关东地方整备局 著,马明辉,关春江,洛昊译.东京湾环境恢复与建设规划.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6]王军,林晓红,史云娣.海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日本东京湾发展历程对青岛的借鉴.中国发展,2011,11(4):5-8.

[7]余顺.东京湾的环境污染与污染物质量收支平衡.海洋环境科学,1990,9(1):41-51.

[8]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