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过年就要过出味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过年就要过出味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年过年,年年都在长辈的带领下遵从着过年的习俗,但是这些习俗怎么来的,为何要这样,想必大家不一定熟悉,小编烹制了一道“风俗宴”,让您的春节过得更有味道一些。

食俗 谷香味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年糕等。

饺子也称扁食或煮饽饽,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子时)”之意,非常吉利,还因为形似元宝,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加之“馄饨”与“浑囤”谐音,意为粮食满囤;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寓意一年比一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此外,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祭俗 朴实味

在中国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过年祭祀神灵祖先的风俗,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早上,庭院里摆上敬天的香案和供桌,供桌上摆着牺牲(肉类食品)、点心、水果等,新年里第一锅煮好的水饺也盛来摆放在供桌上。先燃放鞭炮,然后是烧纸。纸不需太多,“天”不需要人的多少贡品,但人对“天”的感激之情需要某种表现的形式。纸烧完了,还要给“天”倒上三杯酒;把酒洒在地上,就等于“天”已经接过了人向他敬献的酒杯。把牺牲剖开、把水果切开、把点心掰开、把水饺挑开,总之,人在过去享用了天所赐予的种种美食,我们在这时要把其一一敬献给上天。

此外,长辈也会吩咐儿媳准备一碗水饺放在灶台上,请灶王爷保佑来年灶火旺盛,全家人身体健康。不过,在个别地方,农历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第二天要去天宫向玉帝复命,人们怕他嘴风不紧,汇报假情况,于是给他供上芝麻糖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

贴俗 喜气味

农历春节,少不了春联、门神、窗花和吊钱儿(一种被裁剪出很多钱币形状的薄彩纸)。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窗花也不可少,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表现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此外,有些地方在烟花爆竹上也贴上红纸或者“福”字。

“赶年”俗 返古味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人们在这一天打发灶王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爷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爷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着吃,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正月初五)的数量。二十八,大贴刮,即张贴春联、门神等,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春联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瘦,竖签纸要肥。二十九撒蜡走,当日傍晚,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除夕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以防“野鬼”进家,俗称“拦门棍”,直到深夜子时,一家人聊天不休,俗称熬年,又叫“守岁”。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完水饺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初二走亲戚,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破五节,即农历正月初五,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这一天一般都在家过节。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到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中国网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