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晓松:浪子的纯爱理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晓松:浪子的纯爱理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晓松,校园民谣的开创者,他与老狼的黄金组合一度风靡90年代的高校。今年,高晓松46岁了,这是一个北京人讲话到了“苍孙”的年纪。

他这个人,怎么说呢?有点小坏又不乏真诚,心地良善,在人群之中总是最受瞩目也最受欢迎。更何况,这个人既有葛优式的幽默与胆怯,又有王朔式的超然与智慧―谁也别装,“千万别把我当人”;在这些之外,这位清华世家子的身上确有几分钱钟书的博学与谐趣。

他曾假托“矮大紧”(“高晓松”的反语)创作歌曲,并为其立传:“矮大紧,北京郊区人士。形貌乖张,间歇性智障,恋爱凡五次,集绿帽三顶,因此对女人及与女人有关的男人有暴力倾向。该矮自幼有倾诉癖,由于变声期早恋,声如鸭。三十岁后亲朋鸟散,乃自学和弦三五,终日对一叫做麦克风的外国人嘀咕。其歌骚长颇占硬盘,其文粗俗有辱观瞻。某日,发现一胖江郎高晓松才尽之后仍在收集情歌,喜极而泣奉散曲若干。”

几年前,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里有几句台词挪移过来说给高晓松似乎也很合适,“先生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里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谁跟他近谁倒霉。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的坏家伙,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没他不好玩 ,他喜新不厌旧,贪财不爱财,办砸了事儿认栽……”别说,高晓松真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4年,高晓松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上映,当我们再度坐在一起聊他的“少年维特式烦恼”时,我又一次被他的谈锋与坦诚惊着了。在高晓松的讲述里,他虽然依旧保持对女性一贯的尊重与温暖,却并不隐瞒自己现在对她们的臧否,以及彼时个人真实的心理感受。他爱她们,爱她们风花雪月的感情。但是,当现实的枷锁扛上肩头,当柴米油盐充斥了生活,他感到,爱情的纯粹不见了。

在桃花源中谈一场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在现实世界中,太奢侈了。但是,高晓松对纯爱的执著,却让他一路追寻,一路品尝,一路放手……

校园纯爱埋下的伏笔

校园民谣的鼻祖《同桌的你》为70、80后所熟知,然而这首红极一时甚至现在仍广为传唱的纯爱歌曲是如何诞生在高晓松笔下的呢?

1994年,25岁的高晓松决定考研,志向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这之前,他结束了成年后第一次“灵魂的壮游”,从海南岛回到京城。“当时,我整日坐在我们家朝南的阳台上,那阳光特别灿烂。背完单词百无聊赖就想,研也不一定考得上,工作也不一定找得到,未来很渺茫。这个时候人会特别怀念从前,怀念从前不用思考这些事的时候……《同桌的你》就是那时写出来的。”高晓松说。到2014年,同名电影《同桌的你》被搬上银幕,当年的那个“同桌的她”则早已嫁做人妇。

说起高晓松同桌的那个她,我们的谈话回到了30年前……

从1982年到1988年,高晓松在北京四中读书。最初的两年,他对姑娘似乎没什么不同于同龄男孩的特别感觉和兴趣,直到初三那年,他才开始对一个C姓姑娘有了点儿感觉,但那完全是特朦胧的。

“我第一次真正知道生理卫生是高一的时候住校,班上团支部书记跟我一个寝室,夜里实在憋不住,钻到我铺上给我讲了女性生理结构。”在他看来,夏天对于男孩子们而言绝对是个福利,那时候的女孩子会穿上的确良衬衫或者裙子,但衬衫颜色一水儿白,没别的颜色。走在她们身后,看到隐隐约约的胸罩……但你想想北京四中,北京最好的中学啊,基本都是学霸型的人物,而且由于时代所限,从家长到学生还都比较保守。

C姓姑娘是高晓松初三上学期的同桌,是班上的学霸,当然,高晓松也是学霸,他俩在班上成绩最好。C姓姑娘比较开朗,高晓松成天和她嘻嘻哈哈地聊天。结果是,被一帮女生到老师那儿告状,说他们俩如何如何,初三下学期他们就没再坐在一起。

这一下,高晓松那少年维特的劲儿就上来了,每晚在床上辗转反侧,隔三差五地想去姑娘家门前晃悠。那时高晓松家里挂着一张北京地图,他用红笔画了一条特粗的去C姓姑娘家的线路,没事就骑车去姑娘家所居住的大院瞎溜达,每天在那楼底下待着看窗户,自己的爱情像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种思念在初三紧张的升学压力下变成了负担,他就去找自己的班主任宋晓梅(音)老师,说自己不行了,就是喜欢C。宋老师说,走,咱俩散步去。结果他们围着天安门广场走了三圈。

后来,高晓松和C姓姑娘都考到了清华,他在电子工程系,她在精密仪器系。有一次高晓松和一个哈尔滨的同学去看C姓姑娘。那是个黄昏,他们仨坐在女生楼外头聊天,女生楼里每个窗户里都有亮闪闪的烟头,就跟萤火虫似的……高晓松突然问C姓姑娘,你还记得咱初三毕业考试那道数学题得多少么?她脱口而出,179。“其实我没想勾搭她,就是想问问她是不是那个时候也有这个情愫。我那哈尔滨的同学特感动,说哎哟,这故事老感人了……但我们后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初中的我根本就不会谈恋爱。等会谈了,却又不知道再跟当年的同桌如何开始。”高晓松说。

青春期的爱恋,朦胧又美好,因为年纪尚小,更因为没有遭遇成人世界里复杂的关系以及纷繁的琐事。这种感觉,深深扎根在高晓松的心中,不仅由此衍生了以《同桌的你》为代表的一系列纯情的校园民谣,更奠定了高晓松本人的爱情理想―一份纤尘不染的爱情。

总在一见钟情中开始

经过了青春的洗礼,有过许多纯爱故事的高晓松走入了而立之年。像许多这个年纪的男人一样,尽管他的爱情理想从未改变,但他仍然选择踏入婚姻的殿堂,希望能给自己深爱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肩膀,他希望对对方负责。

第一个嫁给高晓松的女人,叫沈欢。

高晓松和沈欢的相识颇具戏剧性:两个人相识在1999年的7月3日,这天晚上,驾着自己的车在街上闲逛的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沈欢,并一见钟情。第二天,经过他们俩共同的朋友介绍,两个人相识并相恋。又过了三天,高晓松对沈欢说:“我们结婚吧。”沈欢答应下来。曾有记者采访高晓松,他毫不讳言自己喜欢上沈欢的首要理由就是对方“长得好看,身材好”。

两个人在感情温度最高的时刻选择结婚,1999年11月23日,正式领取了结婚证。有人问他怎么看待“从纯粹生理的角度,恋情的维系只有18个月,而婚姻的感觉顶多会有4年”这个说法时,高晓松说,自己是学科学出身,一切都必须经过实证后才知道,“我只能说把日子好好过下去,两个人好好的。婚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要看看才知道。”当时的高晓松,一切都为沈欢着想。那时候,他在拍电影《那时花开》,片子的女主角原本叫“琛子”,高晓松最后改成了“欢子”,而两人的结婚典礼也是在沈欢的家乡常州举行的。

实证主义“看看才知道”,便是高晓松对待第一次婚姻的态度。现在看这自然很傻很天真了,当他抽身而退,本来就不是“圈内人”的沈欢也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才子佳人的唱本,人散却不会曲终,才子怎么会甘于寂寞呢?2001年,阿朵,这位土家族姑娘在一次演出中结识了高晓松,眼神中只有崇拜。而高晓松则不咸不淡,只是挺喜欢她那略带狂野的声线。

两人的关系最初只可以算作一种相互的赏识,既符合郎才女貌的吸引法则,也未尝不是书斋端坐中的少年与田野间奔跑少女的互补性吸引。由此他们成了师徒,在高晓松的指导下,阿朵的事业可谓突飞猛进,“正大国际唱片公司”耗资100万包装她,合约书更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二人在事业上的“绑定”自然会生发出互相依赖感。当年高晓松带着阿朵参加友人聚会,散席后有大款开着保时捷执意要送阿朵,高晓松起初“大度”地答应了,却很快回过味来,驾车一直跟在后面,直到看着阿朵自己回到家中……

如果爱情是个化学反应,那该升腾就会升腾,但师徒关系却一直都是公开场合的定位,在“著名音乐人”的帮扶下,阿朵的成绩开始蹿升。2004年个人首张专辑《盛开》发行,2006年太合麦田斥巨资为她打造MV《千面》,更让阿朵成为“性感女神”,这期间,传出了阿朵和高晓松结婚的消息,但现实中的两人,最终也没能修成正果。

一见钟情本没有错,许多持久的爱情与婚姻都缘起于它。但对一个满怀风花雪月、爱情至上,却经受不起世俗婚姻生活磨砺的才子来说,一见钟情的开始,几乎预告了无疾而终的结局。高晓松太感性了,容易冲动的性格和内心的柔软总能令他一次又一次陷入美好姑娘温柔的眼神中。在对爱情求索的道路上,他又一见钟情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夕又米,开启了第二段婚姻旅程。

我还是要自由的爱情

时间快转到2007年,这一年,高晓松38岁。身在美国洛杉矶的他给国内的亲友发来短信:“喜得一女。”这时大家才知道高晓松结婚了。可是,对于自己那个“80后”的漂亮妻子,高晓松很低调,不肯透露。

不少人认为,高晓松娶了个比自己年龄小一半的妻子,多少会有代沟,但高晓松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即使是同一代人,性格上也有差异,差异是人的问题,跟代沟没关系”。

当时尚用本名徐珊珊的夕又米参加深圳小姐的选拔,这位19岁的河南商丘姑娘虽说还是个学生,然而1米7的高挑个头以及扎扎实实的才艺,还是让大她19岁的高晓松一见倾心。据说比赛主持人梁冬曾打趣说,如果评委只有高晓松一人,那徐珊珊肯定会是冠军,“因为,徐珊珊完全符合高晓松对选美冠军的评判标准:有一头齐眉的秀发,眼睛经得起凝视。”他们的结合一如所有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不然,夕又米20岁那年就当不了妈。

2010年高晓松醉驾系狱,可谓二人在婚姻关系中最大的一次考验。回忆起当年5月10日凌晨一点多接到的那通电话,夕又米仍然心有余悸。“请问你是徐珊珊吗?我是交通警察……你的丈夫高晓松因为酒后驾车,造成前方三车追尾的交通事故,现正在接受验血确认及询问。当事人说怕你担心,所以让我们通知一下家属,同时希望你等天亮之后再探望,不要夜晚出行。”要知道,婚后不久是高晓松主动提出希望夕又米尽快给他生个宝宝,而夕又米为此开出的条件仅仅是:你必须把酒戒了。

半年之后,徐珊珊顺利怀孕,后来高晓松曾开玩笑说,为了让她怀孕,他几乎坐了半年“月子”,不烟不酒不工作不创作,现在终于可以“解禁”了。但乐极生悲,就在他个人商业作品《大武生》首映礼的当天,他成了“出头鸟”,为醉驾入刑后的新令祭旗。谁都不会忘记在他系狱半年期间夕又米的不离不弃,在年底出狱的当晚,北方的朔风刮面,又是夕又米一人驾车载着他摆脱狗仔的重围回到家中……

经此一场,也算患难夫妻了。然而童话故事却永远比不了成人世界的复杂。随着2014年两人前后脚微博上的宣言,这段婚姻再度告终。其实早在2013年6月,他和夕又米已签署离婚协议。

2014年6月28日是个周六,在全民经历了几次“周一见”的娱乐搔痒后,高晓松选择在周末主动出击,说明情况,不能不说是他深谙危机公关真谛的良能使然―迅速主动,全面诚实地向公众告知自己目前已经掌握的全部情况并做出承诺,征得公众理解与同情,进而有所认同与原谅。

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出,“居家小男人”“全民好丈夫”相继被桃色新闻搞得焦头烂额殷鉴不远,这则离婚声明却迅速地釜底抽薪让事件冷却了下来,不仅没有激起人们继续扒粪离婚原委有无“先行过错方”的兴致,以及深究所谓的“不快乐,需要更多的自由”该如何定义,甚至在事件发酵数天后有不少婚恋达人公开站出来为这种“文明礼貌、散伙不散交情”的离婚鼓掌叫好―的确,和黄奕与前夫狗血淋头的谩骂指责相较,与李亚鹏式的心有不甘又力所不及的告白相比,高晓松式的离婚宣言是那样的洒脱又温情脉脉,情义、道义、公义,一个都不少。

其实,高晓松与夕又米的结合,遵循的是世俗功利的郎才女貌原则,男的有才,女的有貌,萝莉大叔配,老夫少妻从来让中国男权社会的成功男士乐此不疲。高晓松曾经表达过“她对世界的看法,甚至听音乐看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我们大部分想法都很一致,让我觉得这样很幸福”。夕又米则一再强调:“他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为我打开很多扇窗户。对于未来,我曾有无数幻想,想一直陪伴他,想在他老得走不动时搀扶着他的胳膊,甚至想过,30年结婚纪念日,我们如何庆祝。”

一个自信满满,得意洋洋,以为抽一根肋骨好好培养就能调教成一个完美的妻子,一个单纯懵懂以为一切唯他马首是瞻复制思想就能做一个完美的太太,殊不知,婚姻怎么会是教育?退一万步,就算是,那也请当事人预备好成长中的烦恼吧。

这个纯爱故事最终以离婚收场,此时再说什么性格不合、年龄代沟、价值观偏差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纯粹的爱情,令人心驰神往,但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高晓松,这样一个浪漫得太过彻底的男人,又到底适不适合婚姻?

高晓松在声明中明言自己不快乐,“需要更多的自由”。这倒也不难理解,最初的爱情是灵魂的交流与契合,但毕竟大家都是俗世之人,总要过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日复一日,当他感到愈发深陷开门七件事的庸常生活中时,必然会感到窒息想要逃离,寻找自由的空间,寻找新鲜的灵感,寻找纯粹的爱情。

好在,这并不是一出悲剧,甚至在残缺中让我们看到了美和希望。夕又米,她在恋爱中受教,在婚姻中成长,在决定离婚的那一刻找到了真我。她终于不是一个小娇妻了,而是蜕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女人。至于高晓松,在离婚的刹那又重获自由,回归了本我。

这就是一个浪子的爱情,一个基于理想、基于自由、不染纤尘的纯爱守护者,他想要的桃花源中之爱,在俗世中,是任其如何上下求索而永不可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