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李达,(1986.10-),性别:男,民族:回族,籍贯:黑龙江省,工作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辅导员,职称:助教,学位:硕士学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文化发展阶段,高职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如何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了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心理契约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挑战,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心理契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契约;学生管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高职院校之意,是向社会培养有用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日益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陷入了瓶颈之地。心理契约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纽带,它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心理契约,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 心理契约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最先把心理契约引入心理学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里吉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的一种隐性以及非正式的理解与契约关系。我国首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了该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开始在各个领域繁荣的发展和传播,并进一步渗透到了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

所谓的心理契约就是在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具有其特殊性,就是一种内隐的、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具有激励的效果。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内隐的诉求,人们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从而影响之间的配合。除此之外,心理契约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主观性,心理契约作为个人与组织之间相互满足期望的配合,不可避免的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主观诉求不同,心理契约呈现出的表层特征也有所不同。

动态性,心理契约除了因人而异外,也会因地因时而异,每个人所在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期望、诉求,组织对于个人的诉求和承诺也会相应的改变。

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着差异,心理契约指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理想的状态下配合,组织给予个人的诉求和承诺的满足,但是现实中,可变的因素很多,这样的状态下就会出现差距。

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组织与个人的配合后,组织只能针对个人的期望收获有所提供和满足,但不一定全部满足,这样就会出现差距。

二、 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而言,心理契约的理论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还没有通过系统的研究,原因主要是:

从高职院校管理者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要趋于表面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工作到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工作上。目前的工作体系和内容的复杂化,使得学生管理者每天都陷在事务堆中,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几乎什么都要管,从早上查寝督促学生按时上课、查课点名、寝室卫生状况、课余活动、晚间寝室生活、熄灯前的查寝等都离不开他们,但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要素,如专业方向的选择、心理问题的开导、人生关键几步的指导(就业和专升本)等却引导得较少。总的来说,学生管理者管的枝节末梢多了些,而主动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动向等问题则少了些。因而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诉求,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学校角度看,只是单纯的关注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缺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学校很难了解到学生的期望心理,只是注重硬件建设,却忽略了软件建设,从而导致学校的教育主导与学生的价值观脱节。

从学会角度看,大学生的意识开始觉醒,他们主观认为,教育与受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平等沟通关系上。学校的硬性管理制度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随着现实社会的诱惑增多,为了逃避学校的硬性管理所带来的心理和身体的压力,他们沉溺于网络等虚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最后产生了自我堕落的心理,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求就产生了严重冲突。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时代的发展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世界观、思想观、价值取向也随着呈现出多元化,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使得学生管理模式出现僵化现象。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网络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管理提供新的模式,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模式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90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与传统思想体制产生一定的冲突

每一个人都会在心理印有时代的烙印,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展现出了很多的特点,这个时代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的复杂多样化,思想很活跃,自我意识很强,接受新鲜的事物很快,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最求潮流化;地区的差异性和家庭的差异性使得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增强;缺少面对困难的挑战,依赖性很强;懒惰性强,自控能力差。但是大学生又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他们有强烈的发展欲望,但是缺乏自我监督监管和约束的能力,这种主观的愿望和自我素质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导致着学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仍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当今的大学生,必然会在他们中产生出很多的问题。

三、“心理契约”在学生管理中构建的具体对策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心理契约”相融合

学生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大的盲点,在当今的大学中应该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综合性全面的发展作为最终的任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和他们的特别诉求,不仅要教会他们的理论知识和 专业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存、懂得生存;学会与人交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心理契约管理区别于其他的契约特性,大部分的学生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关怀而非纯物质获得,要尽可能的从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激励他们、挖掘他们,才能让学校或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有彼此的信任感,建立起心灵的桥梁,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所以,学生心理契约管理要掌握好激励的措施,要认识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肯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有安慰,增加学生自身的信心;其次是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生遇到的问题,增进感情,客观上增强学生的心理期望与学校的协调性。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心理契约的建立和发展,是学校或教育者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心理过程,因此,加强相互沟通时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一些发生在学生间不可预见的因素,这种因素可能会打破两者间产生的心理契约,这时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消除这些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沟通,学校可以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期望诉求,发现学校存在着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有效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学校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清楚的认识自己。根据双方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无形中在双方理解和期望下达成一致的心理上的共识。比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但是动手和分析能力比较强,这就要让他们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相应的优点,并对优点给予肯定,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重新对学习找到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以在学校中创设出进取、和谐、奋发、平等的校园氛围和精神,为学生塑造出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不可摧毁的生命共同体。这种氛围和环境也可以挖掘出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此而努力;这种校园文化还可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学校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正是心理契约的内在目的。

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为了增加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念和动力,激发学校与学生间共同信守契约所对应的“承诺”,使教育双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进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晓霞.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5(07)

[2]赵军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理论观察. 2008(02)

[3]谭贞晶 心理契约与高校学生管理[J]. 青年与社会.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