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液力耦合器的养护维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液力耦合器的养护维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液力耦合器能改善电机的启动性能,使之能再满负荷情况下启动,减轻对电网的电流冲击,减少启动时的冲击和震动,从而延长工作机使用寿命,再多驱动输送机中,还能协调负荷分配。目前液力耦合器时最常用的煤炭港口上的传动装置,但由于煤炭港口运行环境条件恶劣,以及其自身特点,液力耦合器常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生产。液力耦合器的养护维修日益突出,如何的养护维修成为各煤炭港口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液力耦合器;输送机;电机;充油率;安装;故障;

中图分类号: TD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原理及性能特点

液力耦合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能量转换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电动机驱动泵轮,在离心力作用下,泵轮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动能去冲击涡轮,涡轮再将液体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后通过输出轴输出。液力耦合器有如下特点:

平稳启动。液力耦合器是非刚性连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能吸收震动、减小冲击,使工作机构和驱动装置平稳运行,并减轻工作机构中的动应力,降低冲击载荷,从而提高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启动电流小,电机低载荷启动。

过载或压停时,保护电机和被驱动机械(减速机等)。耦合器能够根据外载情况自动调节工作腔中的液体数量,从而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另外,当工作机构过载时间较长或被卡住,透平轮与泵轮之间的滑差率较大,有较大的相对运动,将液体的液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介质温度升高,当传递介质温度时,易熔塞融化,传递介质喷出,液力耦合器不再传递力矩,从而保护电机不受损害。

可用普通的异步鼠笼电动机代替有软启动装置的特种电机。

液力耦合器提供的保护功能使整个驱动装置寿命长,操作方便。

电流峰值减小,节能明显。

输出力矩和输入力矩相等,即使负载堵转,电机也可在限制力矩下运转,保护电机。

叶轮间互不接触,液力作为传动介质,使液力耦合器具有极强的扭振吸收能力。

使系统具有频繁启停能力和频繁正反转能力。

多电机驱动时自动均衡载荷能力。液力耦合器自动调整滑差率实现多机驱动载荷均衡。

2.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油率

充油率是决定液力耦合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充油率小于40%,传动能力过小;充油率超过80%,由于缺少足够的空间供液流形态变化而影响液力耦合器的特性,一般充油率在40%~80%之间。

运转前应根据所传递功率大小,把适量的油液注入液

力耦合器内,拧紧注油塞,用手旋转液力耦合器,以消除油中的气泡。再使注油塞转到上方,将其拧出,用手慢慢转动液力耦合器,使油面达到刚从注油孔溢出为止,然后分别测量注油孔以及液力耦合器外壳外圆最低点与地面距离H1、H2,求得液面高度h=H1-H2(见右图);或在外壳外圆上方用钢印打上“向上”的箭头标记,以此作为日后检查充油率的基准。检查时,实测h值或将“向上”钢印箭头标记垂直向上,拧开加油孔检查油面,如发现缺油应及时补充,切忌在使用现场无根据的任意注油。

2)易熔塞

通常情况下,液力耦合器工作液的最高油温不超过90度。但需要指出:液力耦合器运行时,泵轮和涡轮之间存在滑差,在工作腔内形成环流运动,从而引起油温升高,最后在某一温度下平衡。若短时间内连续启动或长时间连续超负荷运转,就有可能使油温增加,导致易熔塞熔化,使液力耦合器喷油而中断运行。液力耦合器使用的极限温度一般在120~145度之间。运行中,定期指派专人检查与更换易熔塞,且严禁用其它任何东西代替易熔塞。

3)密封

液力耦合器密封不良,除引起漏油外,还会导致液力耦合器特性变坏。一旦出现密封圈失效而引起渗漏,应及时更换。更换用油封时注意不要破坏耦合器壳体。如无油封拆卸孔,可以在油封边缘处钻两个拆卸小孔,用冲子将油封顶下来。需仔细检查密封圈唇口、O形圈表面和凸缘等不得有划痕或缺陷,还要检查与密封圈贴合的金属轴表面的粗糙度,双唇油封在两唇口之间要添加剂,以确保密封质量。

3.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安装及维修注意事项

液力耦合器安装时,不准用铁锤猛击铝合金零件。

电机插入液力耦合器的爪形弹性联轴节轴孔时,应保证两者的轴向间隙为2-4mm。

拆装液力耦合器时,应注意泵轮、外壳和辅助室的相对位置,并做好标记,更换螺栓、螺母应保持其规格不变,以免破坏动平衡。

液力耦合器组装后,泵轮与涡轮的相对转动应灵活。

所加油液需经80~100目滤网过滤,以防脏物进入。

运转前需把各螺栓再紧固一次。

定期检查密封处有无油液渗漏。

定期检查补充油率并及时补充,运转超过5000小时后需更换油。

曹妃甸煤炭港口都为多驱动装置,各液力耦合器的充油率应根据设计给定值,在保证各电机负荷均匀分配的前提下,可运行适当增加。

参考文献:

汪宗华. 带式输送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钺. 新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 冶金工业出版社

连续运输机. 武汉理工大学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