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职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职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改革和发展,适应教育领域的竞争和企业的需求已成为业内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目前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立足行业,打造特色,围绕行业办“工厂式”的高职院校。该模式运用系统思维,将校内外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入学校,重新核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产,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高职改革;“工厂式”;办学特色;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使得高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高职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特别是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来探讨根据学校特色进行高职教育改革的模式。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隶属河南省粮食局,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以粮食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

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的着眼点只在改善教师教学方法上。若只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但办学模式不改,仅个体教师的教学改变对学生而言,还是没有什么能吸引他们。在学生调查中,学生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实际的授课模式和宣传的“工学结合”的模式不符上,在学校学不到真正的、具体的技能,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因此改革的核心应该放在办学模式上。

2.实训设备利用效率问题比较突出。现投入几百万的实训设备,难以系统、有效利用。本来一套实训设备可供不同系部学生实训,但由于各部门条块分割,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利用价值,例如,物流实训设备,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安装调试,但现实是,物流学生只是在用这套设备的终端功能,背后的技术性实训功能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3.专业设置散乱问题也较为突出。职业教育吸引学生的关键点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即自己的优势,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应该抓住自己的特色在自己的优势上做文章,不断的发挥壮大自己的优势,而不能仅看到社会的短暂热点就一拥而上,设置一些和自己的特色没有关系的,又没有竞争优势的专业。

三、对于教学改革的建议

对于该院这样行业特色显著的院校改革总体思路是围绕行业办“工厂式”的高职院校。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学校整体层面着手。

第一,全院上下达成共识,彻底改革办学理念。我国第一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普遍具有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院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和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仅仅院校领导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基层的教师不接受这种理念,改革就缺乏执行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若仅仅一线的教师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有着强烈的改变意愿,而领导的观念跟不上,不能为教学一线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教学改革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若学院上下都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确定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一旦要改,就要使各级人员认识到改革的意义、方向、难度等,上下达成共识,每个教职员工从“领导让改”转变为“我们要改”,从而形成改革的氛围,改革才能进行下去。

第二,立足学院本身,深入挖掘自己的特色。从历史渊源看,该院一直和粮食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已经为河南省的粮食系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有着良好的技术资源。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中原经济区河南定位为粮食基地,粮食和食品行业前景良好,因此可以将学院的特色定义为“为粮食系统提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根据自己的特色,探索适合的办学模式。为了更好的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构建“工厂式”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具体有两个途径:一是办自己的工厂,打出“工贸”的牌子。但是这种模式投资和风险都比较大;二是将省粮食局下属企业的生产线部分转移到学校,学校提供员工(学生)、培训、场地、管理等,对方提供技术指导和原料设备,学校现有的系部可以依托这种生产过程联系起来,粮食与生物工程系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机电工程系负责设备安装、维护和维修,会计系负责财务,经济贸易系负责开发市场、组织物流、服务客户和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负责网络和会议记录,艺术设计系负责企业宣传,商务外语系比较独立,可以辅助其他环节,根据生产要求还可以开设其它专业。这样各系部各负其责,如同企业各部门一样,教学目标明确。这样一来我们的办学模式也属于一种校企合作了,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的是他们把学生送出去,我们把企业请进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感情联系,学生毕业出去跟学校的感情良好,还可以反哺学校。对比两种模式,我们认为第二种更加适合我们学院的实际情况。

第四,根据教学模式,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新生第一学年或者第一学期主要是在教室学习,学习内容非常明确,针对未来要接手的工作岗位而学习,另外还有各种工作中的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到大二分班组,由于学生较多,可以分成较多的班组,实际企业三班倒,我们可以五班倒,每班组的工作时间少于外面的企业,可避免学校被学生认为是血汗工厂。每班组工作时间少于4小时,轮流当班,教研室专业教师负责带班。不当班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总结、讨论、学习当班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当然学生还有业余生活和素质课的学习,因为班组较多也可以照旧开展。至于考试,以实际工作表现为主要考核依据,如同企业,可以让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辅助进行。也要有卷面理论考试,但这种形式是辅助考核,内容应主要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应用及解决具体问题等,这样的考试企业中也有,如中国移动员工也有定期的考试。根据成绩给学生定级别和进行相应的奖励,若经营盈利,给学生发工资、奖金;若不盈利,也能够了解哪些环节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也是一种学习。

其次,应从教师和学生层面着手。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地位,改革后教师成为学生工作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评定成绩),教学任务明确可考量,学生的工作能力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成败,可以通过班组考核表现出来。所以就特别要求教师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现在学校要求教师下企业,改革后可能老师们要主动下企业去学习了。学生也从只听课转变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明确的任务要求约束他们要学“会”,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听课了,会不会没人关心,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身份也转变了,从单纯的学生转变部分角色为工人,这样就要求他们的纪律服从性高、工作责任心强,像在企业里一样受到规章的约束,这是无法通过课堂学习的内容。因为在工作中表现好,经济方面给予奖励,表现差、常出错,扣工资,这种评价是公平、公开、有具体意义的。学生毕业出去,不但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岗位经验、深刻的工作体会,而且不同于现在技校的是有含金量更高的大专文凭,凭借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很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毕业相当于跳槽,充实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让学生在业内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用人单位也乐于接收这样有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员工。

最后,应从学生管理层面着手。

学生的业余文体活动、团活动是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如同企业也有员工的业余文体活动一样,各种素质教育可以继续开展;奖、助学金评定也有可查的实际记录较为客观地来评定,对学生而言,工作好不但有奖金而且还有奖助学金,这跟企业中的奖励制度也符合。

四、结语

本文所提及的“工厂式”办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院的行业特色,该模式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上着学、拿工资,领文凭”,在学校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不仅可以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看到直接收益和自己的特点,了解专业的基础上有时间思考自己以后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喜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更适合自己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锻炼技能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校而言,这种模式能够积极响应教育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办学要求和办学目标,同时也向社会输送具备实际工作技能、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学生,受到企业欢迎的同时也能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学校办学可以进入良性循环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能招到这样熟练的员工就可以省去大笔培训费,着对节省开支,稳定员工队伍都是有利的。

该模式在实际执行时会遇到种种问题,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该模式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希望这种模式可以给当前高职教育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校企合作“宝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3-25

[2]陈强,李挥.河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人口大省经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12-15

[3]高康.重校企合作:“实践型”教学的风气――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创建品牌实现培养对接[N].文汇报,2011-10-05

[4]职业教育如何担起更多社会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9-6-9

[5]童学敏.“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EB/OL].(200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