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科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优势。目前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忽视了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本文从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素质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 优化机制

高职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性强的技能技术性的专业人才,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必修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通过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选修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科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优势。

由于公共必修课的设置毕竟有限,因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必须发挥公共选修课的作用。对高等教育体系而言,缺少公共选修课就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并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公共选修课开设数量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公共选修课。但是这样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技能水平尚高,但是人文素质非常低下,文化基础知识严重不足,文化底蕴单薄,道德认知低下等,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较低的现状,使其全面发展,必须通过公共选修课程这样一个在人文素质教育框架内起基础性作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主要渠道,必须从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入手。

二、我院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数量不断增加,2011~2014年期间我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35门左右。随着学分制管理的不断深入,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急需思考如何才能保证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根据我院公共选修课近两年的开设实际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发现了我院公共选修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精准。现在我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很大一部分都是为完成教学工作量而开设的,从开设课程的初衷就没有对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明确要求和规定,从没有对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在公共选修课程与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和专业培养目标上造成了脱节现象,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学校一味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数量是否达标。对于学校开设什么样的公共选修课程,或者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是否与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相适应,我院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课程建设思路。

(二)课程结构欠科学。我院目前公共选修课程主要有地理类、环境生化类、电影类、历史类等,由于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程没有形成统筹管理,并且充分全面考虑到每一个科别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因此造成对不同类别的公共选修课程数量没有进行限制和规划,学校为了保证公共选修课程开课的数量达标,只要是教师申请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学校就允许,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程质量审核的忽视,导致学校公共选修课程无法体现出高职院校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能力培养重点和特色。

(三)教师随意开课。公共选修课程应该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个人兴趣而向学校申请开设的课程,但是,我院在公共选修课程方面教师的开课是十分随意的,申请教师都是教学工作量不达标或者说专业课程教学较少的教师,这些教师为了补足教学工作量而申请的,或者和自己承担相同专业课程申报公共选修课,不具有通用性。因此,我院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院公选课程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三、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建议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学校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疏忽,造成了目前我院的公共选修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完善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构建科学使用的课程开发模式。“科学性”指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相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用性”指公共选修课的开发必须与学生的成长相适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类,分为知识类、素质类和技能类三种类别,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帮助学生综合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原则开发课程,丰富公共选修课的资源。

1.根据社会热点设置课程。每一种教育层次或者教育类型,首要目的是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针对目前社会存在的历史传承问题、青年问题、家庭问题、和谐问题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知识和素质两方面出发设置课程,促使学生毕业之后尽快适应社会需要,增强言行举止的内涵,丰富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如对目前社会存在的历史文化传承问题和欣赏层次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历代帝王、中国文化遗产简说、地域民俗风情等知识类课程和名家诗词100首赏析、流行音乐鉴赏等技能类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程结构上的不足。

2.根据就业岗位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主要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人员,因此必须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但是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但需要“硬件真,软件实”,还需要具有优于他人的独特特质和独特的亮点。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要求对所有学生实行统一规定,也不要求学校学生在每门课程上平均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安排公选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围绕个性化培养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掌握技能,开阔视野,形成独特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岗位竞争。如文科类型的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涉外交际礼仪、经典广告赏析、电子化交易、多媒体制作、数码影像拍摄与编辑等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3.根据教师资源设置课程。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现出对师生负责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应该遵循名师开课的原则,让名师成为所有学生的教师,名师名课是全校师生的宝贵财富,目前高职院校面临很多难题,教师的转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在进修过程中要面对生疏的课程内容和求知的学生,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上要采取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学校所有教师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开设自己最擅长的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发的重要依据。

(二)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机制。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目的,还要体现学生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协商之后的共同目的。公共选修课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课程实态,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机遇,这要求教师更新课程的意识和教学观念,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从而在广阔的教学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于学生而言,公共选修课程是他们基于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的选择,因此建设公共选修课程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优化机制,优胜劣汰。高职院校对于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资源建设,要建立严格的开课审批程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优化机制。在选课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人数,即取消该门课程,在开课之后的两周时间里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到课人数,即停开课程。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以“少而精”作为教学原则,强调学生能力、方法和个性的培养,保证公共选修课的建设质量,拓展公共选修平台的深度。

(三)建立校际互通的选课认可机制。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更好地开发与设置,学校要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单纯依靠某个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建立校际互通的选课认可机制,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是未来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方面的建设重点,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均衡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平台,做到文理互通、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实现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目标。

三、结语

公共选修课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集中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优化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完善公共选修课体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任务,本文的研究只是对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思考,希望后续有更多同仁关注、了解和研究公共选修课,促使公共选修课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庄发扬.高职学院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翁丽香,彭华华,刘喻.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3]陈荣荣.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职业,2011(35).

[4]裴雪慧,郑朝晖.浅谈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J].成才之路,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