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津市养老院智慧养老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津市养老院智慧养老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天津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且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智慧养老作为养老供给方式的改革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智能化养老推行过程中的问题及障碍,并提出了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培养复合型人才、对老人指导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 养老院 智能化养老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天津市作为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其老龄化进程已进入加速阶段。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5.91万人,占15.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8.66万人,占9.61% [1] 而市老龄办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的“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显示,2014年天津市失能老人总数为14.33万人,到2020 年,将会有17.09万人,到2030年,将会有21.48万人。在我国形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天津市积极响应号召,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973”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4 年 6 月,民政部的《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要依托养老机构对集中照料人员开展智能化服务,研究探索养老机构对周边社区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形成一批技术应用成果,促进智能养老物联网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总理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中也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天津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服务未能完全满足老人需求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了居家养老智能化、养老机构智能化等改革尝试。结合我国老龄办关于智能化服务的解释,将智能化养老综合定义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2]智慧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物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接。[3]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明晰了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其现状、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完善的建议。

1.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思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行的创新与尝试。作为信息化浪潮下的产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工作效率与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的智能化工具,可以有效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并第一时间获取老人的定位信息,如同一个“电子围栏”,有利于提高养老院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性。

1.2降低运营成本

养老院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智能终端,机器人辅具等,可以实现对老人全天候、科学性的有效监控与服务,机器人等辅具可以帮助身体不便的老人完成基本的活动,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在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智能化养老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院的运营成本。

1.3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性格、爱好等信息综合,可以对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爱好、心理等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与及时更新,从而有效改善以往养老院“一刀切”式的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定制型、个性化的服务。

1.4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综合了老人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是一个储量巨大的数据库。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深入挖掘老人的真实需求,从而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确定、具体项目等提供依据,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4]

2.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现状

天津市已开展了信息惠民试点工程,开始了对养老院智能化的探索。天津市政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加快发展城市物联网,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智能管理。”

天津市已开展了惠民信息养老服务和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改革探索,确定了和平区劲松养护院、南开区鹤童养老院、武清区第二养老院等7家养老机构作为信息惠民试点。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该养老中心也成了全国首批“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

南开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是以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为基础,覆盖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24个社会养老机构、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电商提供的以日间照料基本功能为基础的各类为老服务,通过手机、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多入口,实现老人信息和为老服务信息的共享与交互。该养老中心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终端,具有心率测量、即时提醒、一键呼叫、防走失等功能,并通过“一卡通”可实现门禁、水电、就餐等多种功能。

此外,和平^劲松养护院、津南区天同医养院等都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老人情况的全天候掌控,还有部分养老院引入了智能床垫、智能离床脚垫等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老人身体的异常状况,从而精准、有效地提供服务。

天津市还开展了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通过智能化系统,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引入社区家庭,养老院中的护理人员入户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如龙福宫养老院便将服务引入社区,以满足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天津市部分养老机构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已拥有智能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也拥有一卡通、一键呼叫器等众多智能终端,还配备有智能机器人、智能床垫等智能辅具。南开区建立了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天津市养老院服务智能化已初见成效。

3.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障碍

由于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及障碍,主要分析如下:

3.1缺乏专业人才

养老院智能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得基本护理知识的人员,更需要兼具医护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人员必须熟悉电子化操作,能根据系统的反馈及时满足老人各类需求。而就天津市目前养老院工作人员来看,50岁以上的人占到80%以上,这无疑为智能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3.2购买能力不足

养老院智能化系统,各类智能终端,本身的安装与运行就需要一些费用。但是,由于老人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及现实购买能力的制约,使得老人甚至老人家属对智能化产品产生抗拒情绪。福康养老院的负责人曾坦言,养老院很愿意接受智能化设备,但是老人家属由于购买力的限制,并不太接受。由此可见,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购买能力的不足是推进智能化养老的不可忽略的一大障碍。

3.3银色数字鸿沟的存在

智能化养老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老人。但是,由于老人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衰弱,学习能力下降,对信息化事物的敏感度明显不足,因此各类智能终端对老人而言,在实际操作与使用过程中便会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4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

由于我国智能化养老进程起步较晚,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缺乏细节支撑。天津市同样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大多为鼓励引导型,对于智能B老服务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智能产品标准、服务质量评估等尚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且目前对于智能化服务的监管与评估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标准及有效监管的不足,导致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

3.5信息整合度低

天津市养老院现有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目前只有南开区建立了覆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可以实现老人信息与为老服务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且南开区养老网络还在不断更新,以充分整合、合理利用宝贵的数据资源。其他养老院的系统间整合度低,信息呈碎片化,各个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这不仅不利于各养老院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形成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推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对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养老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及障碍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从而为天津市乃至其他地区的养老院智能化建设提供探索性建议。

4.1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规划者、政策制定者、推动者、扶持者、协调者和监管者的重要角色。[5]智能化养老作为新生事物,政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在方针政策的引领下,真正实现普惠性。首先政府应当完善制度建设,对养老院的智能化服务、产品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与标准要求,以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政府应更新、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适应智能化服务工作的新变化;此外,国务院在2015 年的《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养老机构和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政策优惠及财政支持,并与市场组织合作,以适当降低养老院的前期投入成本,应对老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对于特困老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其享受智能化服务。

4.2培养复合型人才

养老院的智能化养老以及社区延伸服务的增加,加大了其对于兼有护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鼓励各专科院校开设为老服务的相关专业,从而培养众多具有信息化技术与能力的专业护理人员;养老院自身需要加大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员工对智能化系统的适应性与熟练度。此外,养老院还可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与保护,以保障老人的隐私及相关权益不受侵犯。

4.3对老人进行指导培训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弱,对于智能化产品的认可与接受能力有限。政府与养老院可以通过指导培训等方式,帮助老人克服现实及心理上的障碍。相关政府部门应与养老院通力合作,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使智慧养老在社会形成一股热潮,以使老人及家属明晰智能化养老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促使其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增加老人对其的认可与接受。同时,养老院应该注重对老人进行耐心的指导与培训,及时解答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从而使老人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智能终端。

4.4推进智能化养老技术研发

要想老人尽快地适应,并熟练使用该类产品,在对其进行指导教育的基础上,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智能终端产品的易用性,使其操作更加简便,以降低老人的使用难度。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强化财税支撑,发挥科技计划和现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化发展以及应用示范。顺应 “十三五”时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号召与要求,天津市政府、养老院、市场组织三者应当建立良性合作关系,以促使智能化养老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情化、贴心化的养老服务。

4.5搭建综合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实现养老信息与医疗信息互通,促进健康信息动态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当前信息的碎片化,各养老系统间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无法根据各数据间的联系,为老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也不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的做出。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与科技研发力度,与社会组织合作,探索搭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各区为管理中心,最终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2015年天津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

[2] 徐莉,王萍.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从智能化养老的兴起谈起[J].商业时代,2014(12):116-118.

[3] 席桓.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12- 20.

[4] 李长远.“互联网 +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6,18(5):67- 73.

[5] 高祖林.政策网络视域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苏州市虚拟养老院为例[J].江海学刊,2013(3) :201-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