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瓜地沟钨矿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瓜地沟钨矿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据最新研究资料,本区属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铜、铅、锌、银成矿带之莲花山-大井子铜、铅、锌、银成矿带之敖儿盖-大井子铜、铅、锌、银成矿带北东部,有色金属矿星罗齐布,构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

【关键词】家道沟组;乌尔吉组;褶皱

1.地质概况

1.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家道沟组(C2j)及第四系上更新统乌尔吉组(Qp32w)。

(1)家道沟组下段(C2j1)

主要分布于本区之东南角,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主要岩性为灰黄、紫灰色粉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夹泥岩条带状泥晶灰岩。区域上厚度451m。

(2)家道沟组中段(C2j2)

主要分布于本区之北部,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砂质板岩与硬砂质砂岩互层,区域上厚度达千米。

家道沟组被晚三叠世闪长岩及晚侏罗世第一次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接触带处发育硅化、褐铁矿化、角岩化等蚀变。

(3)第四系上更新统乌尔吉组(Qp32w)

分布于本区东西两侧,主要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厚度大于15m。

1.2侵入岩

岩浆侵入活动主要以晚侏罗世为主,晚三叠世为辅,多呈岩基、岩株及脉岩产出。

(1)晚三叠世闪长岩(T3δ)

主要分布于本区之南部,岩性为深灰色中细粒闪长岩、中细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侵入家道沟组(C2j)。

(2)晚侏罗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J3ηγβ)

出露面积较广,约占全矿区65%以上,呈岩株产出。岩石为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含量占30%),更长石(含量为28%),石英(36%)和暗色矿物黑云母(2%)等组成。副矿物有独居石磁铁矿、锆石、自然铅、褐铁矿及钛铁矿等。岩体被近东西向(80°-90°)走向的剪切节理切割成带状片理化带,并受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云英岩化带。岩石中长石部分被交代形成白云母,并出现次生石英矿物,黑云母则蚀变成白云母,同时析出金属铁矿物微粒。

该岩体侵入于家道沟组(C2j)砂板岩中,依1∶5万区域矿产调查资料,将其形成时代划归为侏罗世晚期。

1.3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仅在家道沟组(C2j)砂板岩中见有线型紧密褶皱断片。

发育于矿区内岩体和地层中,由近东西向和北东走向的两组剪切节理组成。其中以近东西向的一组构造形迹最为发育;北东走向的一组剪切节理在矿区内亦有所显示,但不发育。东西走向剪切节理在矿区内晚侏罗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构成三条较为密集的平行的剪切节理蚀变带。

在矿区内被该组剪切节理切割的岩石(尤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受不同程度的云英岩化、硅化等围岩蚀变,部分被充填、交代形成白云母。而且钨矿化作用和含钨矿石英脉多沿该组剪切节理交代或贯入,构成矿化蚀变带或钨矿化体。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矿化蚀变较普遍,分布范围较大,东西长大于670m,南北宽大于500m,主要赋存于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中的近东西一组剪切节理中,且常呈矿化蚀变带(或剪切节理带)形式出现。矿化蚀变带中含矿性不均,但却较普遍,一般WO3含量变化在0.01—0.63%之间。圈定4条矿体

2.1Ⅰ号钨矿体

呈脉状产出。矿体长32m,宽1.00m,其规模较小。矿体走向280°,倾向北北东,倾角65°。钨矿体均由多条白云母(绢云母化)细线(脉)、微细密集的马尾状的含钨石英细脉和云英岩化、硅化,矿化浸染带组成,细脉密度一般在8-14条/m,密集者可达17条/m。刻槽采取化学分析样品,WO3:0.12%。

2.2Ⅱ号钨矿体

呈脉状产出。矿体长约52m,南北宽0.74m。矿体走向280°,倾向北北东,倾角65°。钨矿体均由多条白云母(绢云母化)细线(脉)、微细密集的马尾状的含钨石英细脉和云英岩化、硅化,矿化浸染带组成,细脉密度一般在11-17条/m,密集者可达23条/m。刻槽采取化学分析样品,WO3:0.36%。

2.3Ⅲ号矿体

Ⅲ号钨矿体东西延长48m,南北宽0.5m,钨细脉脉幅宽2-14cm,脉体在平面上可见不同程度弯曲、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等现象,但总的较平直,产状稳定。矿体走向280°,倾向10°,倾角65-70°。均由多条白云母(绢云母)细线(脉)、微细密集的马尾状的含钨石英细脉和云英岩化、硅化,矿化浸染带组成,细脉密度一般在10-15条/m。Ⅲ号钨矿体矿石品位较高,刻槽采取化学分析样品,最高WO3:0.63%。

2.4Ⅳ号钨矿体

Ⅳ号钨矿于Ⅲ号钨矿体南150m处,与Ⅲ号钨矿体呈平行脉产出。矿体呈脉状,东西长约50m,宽0.8m,规模小。矿体走向280°,倾向北北东,倾角65°。均由多条白云母(绢云母)细线(脉)、微细密集的马尾状的含钨石英细脉和云英岩化、硅化,矿化浸染带组成,细脉密度一般在10-14条/m。刻槽采取化学分析样品,分析结果为:WO3:0.15%。

3.围岩蚀变

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

区域上硅化,褐铁矿化很普遍,对找矿意义不大。云英岩化与矿化最密切,为近矿围岩蚀变,常分布在矿脉1—6米范围内。

4.几点认识

4.1矿区内构造主要为东西向构造形迹最为发育,其规模较大,是钨成矿的有利空间。

4.2矿床成因类型为高温气成热液石英脉充填型。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剪切节理带,钨矿化作用和含钨矿石英脉多沿该组剪切节理交代或贯入,构成矿化蚀变带或钨矿化体。成矿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参考文献

[1]魏家庸.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内蒙古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及成矿规律》

[3]李文国等.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