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速城市化下的海南家渔村民居的传承发展与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速城市化下的海南家渔村民居的传承发展与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以三亚红沙渔村为例,本文对家渔村民居聚落模式的无定形、单体民居功能分区、公共休息平台和与陆地的连接的栈桥等特色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下面临着转变和挑战提出建议。家渔村聚落的传承、延续和发展,不仅要强调保护其聚落珍贵的特色,而且要改善其居住环境,提高经济收入,达到聚落复兴的目的。

关键词 : 家渔村 聚落 复兴 人文旅游开发

Abstract: By exploring Sanya Hongsha fishing village, this paper discussed four main features of Dan fishing village: settlement arrangement mode, folk house feature, public space and loading bridge. It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Dan folk village and the challenges which under high-speed urbaniz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n fishing village, it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protecting its original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mproving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income, thereby to achieve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Dan folk village.

Key Words: Dan Fishing Village; Settlement; Regener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民即水上居民,也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关于民这个特殊的群体,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 “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也” 。 至清朝雍正,关于“”也有描述:“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曰户,即瑶蛮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船。”家渔民是以打渔为生,他们的渔船就是他们的家,形成了以船为生活方式的文化风俗, 经过对三亚红沙渔村的现场调研及考察,总结其渔村民居聚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的船即为生活工作的场所:船头是主要劳作区域,船中部有遮盖物的区域是主要生活起居场所和储藏区域,船尾则是厨房及排污区域;特点二是形成无定形的水上村落:渔船的出海和归来,村民之间的串门聊天,交易时热闹繁杂的海上渔市场等等,构成了不断变化的奇妙动态村落。尤其是傍晚时分,归港渔船整齐排列,拼成水上“渔村”,渔火通明,波光粼粼水中摇曳着倒影。家人以船为工具互相串门,不时吆喝、不时闲聊,甚是热闹,是非常具有旅游参观价值的景观;三是设有公共水上休息渔船:平时男性劳力出海捕鱼,女性则在中午时刻,聚集在水上渔船的休息仓内一起带孩子,聊天纳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水上休息船型平台;四是其独特的海上与陆地连接的纽带――栈桥:它不仅支撑起给水管为渔船及鱼排提供引用水,而且是渔船补给及停靠的所在地。栈桥由插入水中的树干所组成,表面虽不够平整,但也可走人,偶尔作为停靠渔船之间的道路使用。五是网箱养殖渔排,渔排漂浮于水上,形成一个个的格子,连成片形成群,远远望去,宛如“海上整齐的池塘”。鱼排由泡沫塑料做为主要漂浮材料,上方用木板形成方格,下面是海鲜养殖网箱。渔排上用木板、铁皮等材料搭建出简易房屋。海上部分的渔排是依靠着餐厅而生存的,它们围绕着海上餐厅,形成独特的肌理,每个海上餐厅都有一个长长地栈桥与陆地相连接。

以上家渔村聚落的特点也是其民居最显著的标志,与陆地上的单体民居相比,不管是建筑单体形式还是聚落组成模式,都差异显著。家民居的表现形式更多侧重于其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聚落动态组合模式及其所代表的群体行为特点。家渔村民居聚落在不同民俗节庆、不同时节、不同时间段下,家生活工作行为模式对应的渔村民居聚落聚集形状(肌理)也不同。渔船出发打渔时的离港、闲时三两成群的串门、花朵般聚集的水上集市、整齐划一停靠在港湾、夜晚灯火摇曳的中的若隐若现等等聚落肌理,每种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随着海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村面临着新的挑战。以三亚红沙渔村为例,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红沙镇一处靠近大东海,榆林港的红沙码头处。其家渔村、鱼排及海上餐厅吸引了大批游客,是三亚旅游者们体验渔村文化的首选地。此处民有170多户,人口将近600人,出海捕鱼并把海鲜卖到当地海鲜市场等是渔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渔村拥有船只150多艘,他们的生活主要在海上。而目前此处的民渔村正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渔村民居聚落的保护。

与传统特色的水上渔村明显反差的是岸边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和仿效国外现代滨海沙滩的开发,高楼林立,工程不断。部分鱼排也将被拆除,渔民们又将迁徙去何处?保护家渔村迫在眉睫,此处海滨开发应充分考虑对家海上渔文化的传承,保持其多元文化特色,开发文化旅游。对家渔村聚落的进行保护及适当改造和包装,为三亚海滩增加优美的动态画面。因此既要建设现代高档滨海沙滩,又要传承、弘扬渔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并把家渔村发展为三亚海滨特色多元文化旅游景点及特色传统文化集聚地之一。

二.三亚红沙渔村的水质也存在着问题――水富营养化。

基于三亚红沙港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分析:红沙港为半封闭海湾,湾内水体交换量小,引起红沙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红沙港内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渔排数量多,放养密度大,大量剩余的饲料和排泄物增加了水体的营养度;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红沙港沿岸红沙镇的生活污水及港内多家渔排餐厅污水的排放,使沿岸区域各水质要素变化明显;暴雨使内海的淡水增多,使得海水进量少,形成了成分的分层,造成缺氧,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水体污染严重致使政府勒令此处的餐厅及鱼排必须拆毁“三亚市政府下发三府(2008)152号文件,要求三亚六道、安游地区的水产养殖户和捕捞者在10月15日前,自行拆除占用海域的渔排网箱等设备”。

三.生活居住条件差。

渔民只能靠海吃饭,主要以将捕获的鱼卖给餐厅和海鲜市场为生,而政府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船计划,致使部分劳动力过剩,部分渔民收入较低。

针对以上状况,建议保留大部分渔排,重新规划海上餐厅,并找出它们污染的源头,利用一系列措施例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手段减轻水体污染。2、保持原有渔村肌理和渔村文化沉淀,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的同时发展及包装该区域的渔文化旅游,带动渔村的发展,为渔村注入新的产业模式,创造收益(饮食、海鲜市场、旅游、农家乐住宿、特产、商业、展览、海上捕鱼、海钓等等),为剩余劳力提供就业岗位,改善渔民居住生活环境,复兴当地渔村。

对于原生态特色民居聚落,单一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研究其聚落发展模式,来复兴渔村民居聚落。本文对三亚红沙渔村聚落的保护内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发展方向等做了探讨,为海南家渔村民居聚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