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和谐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对解决劳动者就业和促进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信贷扶持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然而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这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拓宽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控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5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21-02

中小企业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的战略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当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是在如此高的信贷比例中,银行却仅仅把约20%投放给了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群体中,约有80%企业是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的。可见,在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环境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特性及管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银行对信贷资产安全要求高愿意开展低成本、低风险的业务有关。

一、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普遍高于大中型企业,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特点所决定的。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中小企业基本特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区别除了规模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上与大企业明显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

1.组织架构简单,管理不规范。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上,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多以家族经营为主。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往往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或其家族成员,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

2.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中小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生产销售规模有限,中小企业在行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普遍较小,属于市场上的跟随者,只能被动成为市场环境的接受者。因此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中小企业若不能及时适应,将面临销量下滑甚至破产的情况。

3.中小企业人才素质偏低,人员流动频繁。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以及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不高,中小企业一般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自身员工变动频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风险,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存在上述特点,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还是不可小觑的,其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道德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行为主要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银行套取贷款转嫁企业的经营风险。存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伪造业务骗取银行贷款、抽逃资金恶意不归还到期银行贷款、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变更贷款用途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二是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管理模式中往往存在缺陷,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一人手中,一旦出现经营决策失误,甚至会出现破产倒闭。另外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比率都比较高,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一还款来源的还款能力容易出现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企业一旦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存在较大风险,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的特性,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一方面源于上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银行内部信贷业务操作不当或风险控制机制不足。

一是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存在贷前调查不细致不全面,贷中执行不严格,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很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流向及企业日常经营情况进行必要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银行不能提前预警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是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

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开展信贷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信贷员应该能够做到懂银行业务,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在实际业务操作层面,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导致企业信用低、风险大,这是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所无法回避的。但是银行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针对上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及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内部风险控制的不足之处,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

一是应当打造全程风险监控。做好风险控制前置工作,在项目申报阶段,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贷款风险管理,做好客户分级、产品对应设计和产品定价等方面工作。加强贷款调查,从信贷业务源头开始控制风险。做好风险控制后置工作,在贷款发放后,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变动。

二是应当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要过分考量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传统指标,而应更多考量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重视项目审查的弹性和柔性,重点突出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审查,注重资金封闭运行和过程化管理。

三是应建立工厂化的审批流程。具体而言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面签、征信、审批、出账等业务模块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在信贷工厂模式下,信贷审批发放首先要做到标准化。在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信贷工厂集中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及业务操作,并以先进的IT信息系统和内部工厂化的业务流程强化后台集中作业。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组织结构设立专业部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因其对象的特殊性,与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存在较大区别,特别是一些创新产品的推广,致使商业银行无论在贷前审批还是贷后管理上都得改进或重新设计,所以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应设立专业部门,专项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发掘营销渠道、组织开发小企业产品、负责机构准入退出、组织专业化培训、负责机构考核。

(二)组建专业化队伍。商业银行应在中小企业信贷专业部门设置市场营销岗、风险监控岗等各种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面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各个具体工作环节的人员,组建一只专业的队伍。对市场营销岗的客户经理队伍,要求应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踏实的工作作风等。对风险经理团队,要求对中小企业信贷有准确理解、对风险收益有较好把控、当地经济有特别了解、对信贷政策能合理把握等。

(三)强化贷前风险调查。贷前调查是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贷款决策的基本组成部分。贷前调查的主要对象就是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人、抵质押物等。信贷人员在开展贷前调查时,应围绕这些具体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进行严格而详细贷前调查,获取、核实、研究与贷款有关的信息。

(四)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贷款资金应遵循实贷实付原则,既指银行要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以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其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有条件审批、有条件放款”的操作,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确保企业贷款用途与企业真实要求一致。

(五)贷后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贷款发放后应针对借款企业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等变化情况,以便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确保在信贷资金发放后有效落实批复意见要求;贷后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对企业重要经营变化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跟踪;贷前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仅做表面文章,要有效落实;贷后不能盲目相信企业口述的经营状态,要主动调查分析企业的重大经营变化及人事变动,以便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刚.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外资,2012,(01):24-26

[2] 魏代江、朱振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2012,(01):64-65

[3] 张溪恰.浅析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J].财金投资,2011,(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