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漳平市生态林业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最近几年,国内林业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重视强大生态功能的林业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持续性发展经济社会,是国内各大林业建设基地尤为重视的内容。对此,本文通过针对漳平市生态林业建设现状的透彻分析,全面了解当地各种实际性问题,综合考虑林业建设各方面因素,采取合理性策略,加强生态林业建设,进而使漳平市实现成为林业生态建设在社会、经济、生态赢家的目标。
【关键词】漳平市 生态林业 林业建设
一、漳平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1.林业建设之成就
基于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划部署的前提下,自1996年,漳平市先后实施了林业二类调查、“五江一溪”保护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并适当展开了国家、地方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森林列入生态公益林规划,重视本市范围内重要意义的环境保护森林列入生态公益林规划,健全保护和发展林业体系[1]。15年来,漳平市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总面积6.9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04%。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面积5.20万公顷,占74.4%;特种用途林面积1.72万公顷,占25.6%。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1.77万公顷,二级保护的3.57万公顷,三级保护的1.58万公顷,生态公益林以天然起源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逐步形成了初有成效的森林生态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也迈入了正轨。
2.林业建设的不足之处
相对不合理的森林资源结构。全市土地总面积29.565万公顷,林业用地25.607万公顷,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片的乡镇,有溪南、象湖、双洋、赤水、新桥、吾祠、灵地几个乡镇,共占林地面积的86.61%。
相对比重较低的经济林。全市经济林1.12万公顷,占土地用地面积的4.89%。
相对单一的树种结构。结合全市林地优势树种状况来讲,针叶树有较大优势,阔叶树种相对较少。用材林面积占58.99%,生态公益林占26.86%,薪炭林占0.07%,经济林占4.90%,竹林占9.18%。针叶树种占优势的面积12.493万公顷,占总数63.6%,阔叶树种占优势的面积7.16万公顷,占总数36.4%。
不完善的林龄结构。对比而言,中、幼林较多,共4.033万公顷,分别占总量的66.1%和51.9%,近成过熟林较少,共2.067万公顷,分别占总量的33.9和48.1%。
3.脆弱的生态环境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地理的漳平市,其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当地居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与作用,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存有一定程度的偏差,片面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林业的生态、社会成效,砍伐种植不合理,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破坏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几年迅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大量消耗着当地的杂灌阔叶树资源。相较于整个闽西及闽北山区而言,当地人口相对较多,而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较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调整后的国家粮食、土地政策,林地大部分被各类开发减少侵占的比重上升,林业生态建设参与中,居民的积极性降低,一定情况下阻碍了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建设面相对较广的林业生态工程,政府部门投资不到位,成本资金紧缺,限制了林业生态减少的进程,进而未能有效制止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走势。
4.不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监控力度不够
补助管护者是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重点对象,并不是理解面上针对公益林所有者营林成本或经济损失的有效补偿,实质性补偿并未落到所有者手中,使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当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的林业生态补偿,其生态公益补偿要求指标也相对偏低,不足管护费,当然,林木所有者的补偿更无从说起,特别是重点公益林的营林成本投入以及商业性采伐遭禁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受到补偿资金的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不可独立支配,限制了收入支配权的使用。欠缺巨额资金的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制,一定情况下,使林业站与林场的监控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影响或限制。
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策略
1.充分发挥大工程的带动性作用
基于二大系统建设的前提下,重点做好十大生态工程[2]。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在持续加强的同时,着力抓好四大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建设工程。重视当地多样性生物种群的保护工作,森林与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区建设也不能忽视。开展生态市建设和原生态示范区建设,带动并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分类经营的森林形式可适当的推进,全面落实原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各项资源的特点,重点发展优势林种,创建竹业致富工程;有效地综合开发山区、丘陵,有针对性地实施绿化工程。
2.重视生态知识宣传,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依据漳平市居民的生态理念,适当的展开相关生态法制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有效的增强全民的生态、法制理念。有针对性的展开林区综合治安管理工作,将各种不合理行为,包括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坚决打击治理直至彻底清除。林区得木材采伐、运输以及经营管理需严格控制,并做好天然次生林、林地和湿地的切实保护工作。当地各级政府与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在综合规划研究林业经济发展时,需周全考量环境建设的生态型、合理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性因素,进而制定更好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策略。在林业建设经济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条例需严格遵循,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需充分考虑,做好合理的评估报告,进而安排好林业建设的各项内容。
3.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生态环境建设人才需予以重点培养,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以及服务信息体系等。与此同时,合理依赖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原生态示范区建设需重点推进,健全森林建设结构,增强森林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综合效能[3]。此外,针对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努力争取的同时,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的外资投入,管理并控制好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依据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性原则,构建并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鼓励并调动各类投资主体投入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同时,构建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严格审计监控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有效增强资金的管理监控。
4.生态补偿机制合理完善,并构建激励机制
以本地政府为主导,构建并完善市、县二级地方补偿机制。构建生态成效受益者合理承担的补偿机制。并积极深入探究相关非林业资金转入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分级分层管理、补偿政策,公益林采伐使用策略适当建立,合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与此同时,当地生态建设的合理激励机制以及内在动力策略体系可建立,激发并调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居民以及投资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落实稳步协调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目标。此外,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需进一步提高,提升林业再生产质量水平,依靠现代化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指导,不可忽视或轻视基础性林业科学研究、应用以及高层次技术开发,将各大高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最大限度的提升林业科技综合水平以及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林业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5.强化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应实行事业化管理体制。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林业部门设立管理机构,负责生态林建设与保护的行政执法、业务管理、补偿资金征收。以林权单位为经营主体,由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和资源监测。建立地籍档案库,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林地逆转。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地开垦、采石、筑坟、挖沙和取土等活动。遇到特殊情况确需征用、占用生态公益林地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再由用地单位异地营造同等面积的生态公益林。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漳平市生态林业建设现状的透彻分析,全面了解了当地各种实际性问题,综合考虑了林业建设各方面因素,采取了合理性策略,加强了生态林业建设,为创造更为显著的林业生态建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然而,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漳平市地处森林资源丰富的海峡西岸,在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扬长避短,推进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温伟庆. 基于GIS的漳平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监测与评价[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2):187-192.
[2]李世东. 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刘俊昌. 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陈学斌.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进展与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0,(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