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高层建筑火灾人群疏散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高层建筑火灾人群疏散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多,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防火技术难点不断出现,结合现实中超高层火灾初期人群疏散的实例,研究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并根据火灾条件下人群疏散的一般性原则,研究影响人群疏散的因素,进而探索超高层建筑在初期火灾条件下的人群疏散对策,为防火监督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初期火灾;人群疏散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各国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一次次火灾事件的惨痛教训再次让人们聚焦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在火灾条件下,按照传统消防技术扑救火灾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建筑耐火极限范围内以最优化的方式疏散人员,成为当前消防安全研究的重点。

1.超高层建筑防火及疏散难点

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或高度达100米以上的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点火源多,人群聚集等特点,在现有的消防安全技术条件下,防火技术和人员疏散受到严峻考验。

(1)防火难题:

① 防火设计与耐火材料: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多以玻璃材料与外界隔离,如遇到撞击易受破坏而形成通风口,加之垂直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封堵不严,火灾蔓延时“烟囱效应”明显,测算表明火苗沿井道蔓延速度高达8 m/s。超高层建筑多用钢结构材料,而钢材的耐火性能也是有极限的,当温度达600℃时,钢材的结构就会被破坏。

② 消防高度:目前国内最好的消防云梯车举高高度为54米(国际上可达70米),消防水带的直接供水高度为150米。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建筑,灭火难度随着火势增大和高度增加而加大。

(2)疏散难题:

① 综观纽约贸易中心1993年恐怖袭击的疏散情况,当时恐怖组织在地下车库中设置定时炸弹爆炸时,烟雾迅疾扩散及大楼的最上层。双子塔楼的紧急楼梯各有3把,楼梯的宽度可共成年人排列成2列,但由于无序疏散导致拥堵,平均从楼梯疏散需花费2min/人,大楼内10万人全部安全疏散耗时9小时。1988年5月5日,洛杉矶62层的第一国际银行大楼发生火灾,共5层楼起火,大部分人员疏散是由直升机从高达260多米的楼顶救走。中国也曾在上海金茂大厦做过试验,1名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楼跑至地面,最少耗时也要35分钟。从技术角度看,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可能容纳数万人,火灾状态人员疏散极其困难。

② 疏散路径难以达到最优化。发生火灾时,安全电梯一般处于停止状态,选择楼梯疏散路径太长,容易受到火灾伤害,加之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的不落实,导致人员对避难层位置不熟悉,选择逃生路线不能达到最短,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2.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火灾荷载大。火灾荷载是指建筑物内单位面积可燃物的多少,通常折算成千克木材/平方米。超高层建筑往往由于功能复杂,室内装饰装修,因而具有大量的可燃物,即火灾荷载大,火灾荷载大表明火灾燃烧猛烈,燃烧持续时间长。

(2)安全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远,疏散所需时间长;二是建筑内人员比较多,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三是发生火灾时烟雾和火势蔓延快,烟雾有毒。这些特点就给疏散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公共建筑,内部人员不熟悉疏散路线,这就更加剧了疏散的困难。

(3)烟囱效应明显。超高层建筑中垂直的楼梯间、电梯井、衣物滑槽以及封堵不严密的管道井,犹如烟囱,火灾时,其拔风抽力效应,会助长烟气火势的蔓延。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实验资料证明,超高层建筑中火灾烟气沿着垂直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井道垂直上升的速度达每秒3~4米,有时甚至可达每秒8米。

(4)扑救难度大。进攻困难:由于受高度限制,消防多以内攻为主,外攻灭火受到限制。在现有的消防云梯车高度极限范围内外攻很难奏效。供水困难: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灭火用水量比较大,而消防三辆大功率消防车串联供水,高度只能达到160米。排烟困难:因受登高设备和玻璃幕墙限制,以及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也会因受风力、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难以实现设计理想的排烟效果。

3.安全疏散基本原则

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时,在火灾初期阶段,建筑内所有人员及时撤离建筑物到达安全地点的过程。能否实现安全疏散,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从建筑物本身的构造来说,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① 合理布置疏散路线:尽量选择最短最优化路径,路径越短越安全,越合理疏散越快。 ② 疏散楼梯的数量要足够。合理的楼梯布局和足够的数量均成为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 ③ 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 疏散,因此,超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

④ 超高层建筑要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楼顶设直升机停机坪。

4.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1)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情况。建筑内人员对疏散路线是否熟悉,对疏散快慢影响很大。常住人员和对疏散路线熟悉的人员基本能够顺利疏散;暂住人员和不熟悉疏散路线的人员疏散就困难。未经消防培训的疏散,无对老人、残疾和行动不便人员的互助疏散意识均造成无序疏散,都影响疏散速度。

(2)应急照明状况和疏散指示标志明显程度。火灾时往往首先造成断电,因此,超高层建筑尤其公共建筑,必须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如果这些设施位置设置不当或亮度不够,或指示方向错误,或维护保养不良,都会对疏散造成严重影响。

(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如果疏散通道被占用,被封堵,或者是进行了可燃装修,火灾时都会影响安全疏散,许多群死群伤火灾的教训都是例证。

5.安全疏散对策

目前,国内外对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无论是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避难层的工程设计,还是从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都认为加强安全疏散是最好的挽救生命财产损失的策略。下面就初期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对策做些探讨:

(1)急用路线与常用路线结合。国外大部分超高层建筑都按组装电梯,以利于达到不同的层次。到达某些层次,仅有其中一部电梯可达。发生火灾,疏散人群可以进入和使用原本不提供出入口给发生火灾层次的电梯。虽然这种以抓紧运用电梯作为疏散人群的思想是不提倡的,但是作为顺应建筑需求的总体疏散战略的还是实用的。

(2)避难层疏散和停机坪疏散。结合我国特点,考虑我国人员的体型特点,避难层设计人均面积应保证不小于0.2m2/人。考虑到登高车的最大作业高度在40~60米左右,结合消防员体能因素,一般每10层设置避难层,部分超高层建筑屋顶设有停机坪。考虑到初期火灾因素,烟雾浓度低,火灾燃烧面积不大,主体结构不被破坏,建筑倒塌的概率低,选择避难层和停机坪疏散较为科学合理。

(3) 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 疏散顺序。疏散顺序,就是指先疏散哪部分人群,后疏散哪部分人群。一般原则是先疏散着火层,然后是着火层以上楼层,最后是着火层以下楼层。

2) 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应选择离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最近的路线,一般是沿疏散指示标志所指的方向疏散。但如果是着火层,应考虑着火的位置。着火房间附近房间的人,应向着火相反的方向疏散。竖向疏散一般先考虑向地面疏散,因为疏散到地面是最安全的。但也要考虑到竖向通道万一被封堵,也可以向楼顶疏散。设有避难间、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可考虑向避难间、避难层疏散。

3) 疏散指挥。整个疏散过程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按照预定的顺序、路线进行,否则,就可能造成混乱,影响疏散。总指挥应当在消防控制室,各楼层或防火分区要有现场指挥员(或称引导员)。现场指挥员要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4) 清点人数。各楼层或防火分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后,现场指挥员要及时清点人数,如发现人数不足,要设法找回,或通知消防队帮助查找。

5) 疏散预案的演练与修订。疏散预案制定好后,组织员工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发现有不妥之处要及时进行修订。修订好后再进行演练,直至认为方案为最佳为止。

(4) 加强疏散人群的技术定位。结合门禁打卡等技术或手机芯片定位技术,与消防控制室和消防移动指挥平台自动联动,在安全疏散中,可通过消防控制室监控平台检测到人群疏散情况,尤其是对未能疏散的人员进行搜救时,准确定位人员所在楼层和具置,为制定最优化搜救路线和最短时间搜救到被困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陆云.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09(12)

[3]王晓华.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8.6

[4]郭勇.高层建筑火灾状况下安全疏散性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1.4

[5]张叶,何嘉鹏,谢娟.高层建筑火灾中安全疏散的评价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