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有效教学的整体优化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有效教学的整体优化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 宾:江苏省特级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80余篇,主持省规划课题5项。曾获得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等荣誉称号。

实施新课程以来,“有效教学”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专家们为有效教学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教学中低效、无效的现象突出。为什么有效教学的研究并没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广大一线教师缺少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整体把握,以及必要的技术层面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支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们对有效教学“点”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课堂教学整体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整体优化。本文以化学学科为例加以阐述。

一、加强目标引领

布卢姆认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引、统率和控制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标杆。“没有目标的子弹不知道它会飞到什么样的靶子上。”加强目标引领不仅促使教师思考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更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所以,有效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精细、适切和有利于评价。精细是指将化学课程标准与模块教学内容相整合、将单元教学主题与课时教学重点相整合,将课程目标的“三维度”与有效教学的“三内涵”(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相整合,拟定出精致细化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适切是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贵在适当,而不应追求一步到位和过度降低要求。有利于评价是指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感受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适时的评价。这样,教和学才更具有方向感,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加强目标引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目标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素材。化学教材虽然有不同版本,但都按模块提供了全面、丰富、系统的化学知识,呈现出清晰的知识主线,体现了编者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一定的编写意图,是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面”上的教学“规定”。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赋予了教师教材开发的职能。同时,化学学科的周课时数较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客观上也存在着“弹性”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效地对“面”上的教学“规定”和“线”上的知识布局作必要的调整,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点”上的教学内容。即要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怎样的选择才算得上是精选?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笔者认为要体现“三个度”,把握“四个点”。“三个度”具体说来,一是合理的宽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加强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边界”;二是适宜的跨度,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三是必要的难度,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实践证明,必要的难度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四个点”是指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起点要略低,要面向全班大多数学生设计起点,以唤醒学生的记忆,激活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起好步。重点要突出,应抓住重点重锤敲,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问题。难点要化解,设计好教学的铺垫,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不足,让学生力所能及,使难点难不倒学生。疑点要消除,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片面、理解上的肤浅和知识上的障碍,打通关隘,消除疑惑,让学生有“原来如此”般的恍然大悟。

例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关于“乙酸”的随堂课,教师花了近一半的时间来复习酸的通性、书写乙酸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高中教学的重点只是介绍了概念和进行了验证性的演示实验,便匆匆下课,让人感觉到时间分配上前松后紧。这节课以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起步到乙酸的酯化反应收尾,教学的起点和知识的跨度还是合理的,也涉及到食醋和醋酸纤维等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的宽度也适当。但是,教学的重点不明,难度没有到位,学生可能有的疑点也没有揭示和解释。“酯化反应”理所当然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应该主要围绕“酯化反应”来展开,难点应该是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的断键方式,疑点在于怎么知道乙酸和乙醇是以这样的方式断键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等等。否则,这样的课就属于没有讲深讲透,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夹生饭”。

三、展开合理有序

教学展开即教学活动的推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展开是否合理得当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合理有序地展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合理,是指教学展开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教与学的节奏合拍,起伏有致、张弛有度、快慢相宜、动静相生。所谓有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或者选择按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展开,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或者按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展开,体现认识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或者两者综合,另辟蹊径,体现教者的思想性和独特性。

例如,对于“离子反应”这节课,以知识逻辑顺序为主线展开,教学环节和问题可以设计为: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以学生认知发展顺序为主线展开,教学环节和问题则可以设计为:电解质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情况下才能使溶液中的离子数量减少如何用化学用语表示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教学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学展开必须课堂结构清晰,主次分明,环环相扣,自然流畅,遵循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从基本到综合的规律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素养。

四、利用问题导学

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有效参与的核心是思维的参与,问题是思维的先导。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利用问题导学:一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性,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注意知识的关联性,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契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三要注意认知的主体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知识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分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电离平衡的实际应用,围绕这四大块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①0.1mol/L盐酸和0.1mol/L醋酸溶液中,c(H+)浓度是否相同?哪些实验可以证实?(与Zn反应,测PH等。)

②你认为与盐酸相比,醋酸的电离有什么不同?

③相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它们分别与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所需碱的体积是否相同?

④各取1mL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将它们分别稀释到100mL,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是否相同?为什么?

⑤将0.1mol/L盐酸和0.1mol/L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用PH计测定混合后溶液的PH,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⑥哪些因素会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

⑦如何比较醋酸和碳酸的相对强弱?

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动手实验,并结合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直至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认识发展。

五、注重直观形象

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对于有效教学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觉感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觉感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微观和抽象的成分很多,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实物、模型、图表、计算机模拟、视频以及比喻等直观教学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教学手段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必要性、恰当性和启发性,即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化解学习难点确实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能进行实验的就不用计算机模拟,能展示实物的就不必使用图片,能利用模型的也不一定使用flas等等。各种教学手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缺陷,关键是要使用恰当。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当下,实验教学的弱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教师改分组实验为演示实验,改演示实验为“视频实验”,化学课由原来的“背实验”变成了现在的“放实验”,学生进实验室少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了,实验成了公开课的点缀,原来的“家常便饭”现在反而成了“奢侈品”,这一现象必须尽快得到扭转。

六、促进交往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交往的主体是师生,交往的表征是互动,交往的结果是互惠。交往互动不在于表面的热闹,也不在于座位排列方式的变化,关键在于师生、生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现在有些教师还习惯于一讲到底,总以为只有讲了才放心,讲得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殊不知,有时恰恰相反。课堂上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及时将所学的知识消化整理,让他们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机会,此时的“放”与“慢”,正是教学“实”与“活”的灵动体现。通过交往互动,教师发现学生思维混乱时予以点拨引导,思维受挫时及时铺垫,思维肤浅时帮助深化,思维僵化时启发变通。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和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七、及时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原本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之所以还把它作为化学有效教学的一项基本策略,是因为现在有些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堂小结,或者即使作小结也只是把板书的标题简要复述一遍,没有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教学功效。通过课堂小结可以回顾和再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要领,提醒学生避免发生常见错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等等。所以,课堂小结要有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和提醒警示的作用。

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在探究了NH4CL等强酸弱碱盐、CH3COONa等强碱弱酸盐水溶液的酸碱性后,在归纳小结时,引导学生从水的电离平衡的打破到盐的水解平衡的建立,突出盐类的水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这样就与化学平衡原理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同时也为后续课程中学习“盐类水解的应用”提供了铺垫。这样的归纳小结,学生感到“盐类的水解”知识既是“新”知识,但又不“十分陌生”。

当然,归纳小结不一定都在课尾,在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也可进行,其效果同样不可小视。

八、当堂练习反馈

学生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具有不同于课后作业的特殊功效,是课堂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阶段性的结果反馈而忽视课堂上的过程性反馈,须知,化学的周课时数少,仅靠课后的作业反馈和阶段性的考试反馈,间隔的时间太长,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落实和有效达成。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与反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例如,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后,就可通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来及时进行反馈:①在标准状况下,1mol H2O的体积约为22.4 L。②1mol O2的体积一定为22.4 L。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④气体摩尔体积是指l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⑤1mol气体的体积若为22.4L,它必定处于标准状况。”通过反馈,及时诊断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在评价矫正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以上八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整体把握,细节上的有效可能会使教学的某个方面有效,但整体上的有效会使教学更有效。尤为重要的是,有效教学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学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李嘉诚先生说得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教学亦然,任何教学方法和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有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