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涿州汉墓出土“彩绘魂瓶”的定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涿州汉墓出土“彩绘魂瓶”的定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涿州汉墓;魂瓶;陶灯

【摘 要】魂瓶和灯是古代随葬明器中两种不同的器物,但在引领亡者魂灵升天这一点上又有某些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魂瓶与灯在造型、功用等方面的对比,对涿州东汉墓出土彩绘魂瓶”的定名提出自己的看法。

2004年5月,河北省涿州市开发区在基本建设施工中,发现了一处东汉时期的古墓群,涿州市文物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近百件精美的陶器[1]。其中M1出土的一件多层组合彩绘陶器(图一),形体巨大,造型独特,为河北历年考古发现所罕见。

这件陶器通高130厘米,底座直径45厘米,上口直径15厘米。“整体分四节叠置,共七层。第一层瓶座,饰仙人、神兽;第二至五层饰乐、舞、艺、伎四类人物;第六、七层饰神树;顶层为盘形。通体施白衣,并用朱墨线条描绘出人物眉目、服饰衣褶、动物鬃鳞、树木枝杈,色彩鲜艳、生动传神,具有强烈的表现力。”[2]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彩绘魂瓶,此后出版的《涿州史迹图志》下卷[3]和《涿州文物藏品精选》[4]等书中,对此器物的定名均称为魂瓶。后来其它地区出土的此类器物也参照该件器物定名,如“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展出的出土于易县南北林墓地的陶灯(图二)和涿州西道元村墓群出土的灯(图三)均定名为魂瓶。但仔细观察这件陶器,从其造型以及装饰来看,似乎与魂瓶并不相符,总体来看更接近于随葬明器中的灯。

魂瓶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所特有的以信仰为目的而制作的陶瓷随葬明器,反映了农业民族以谷祭魂、以谷引魂安魂的原始灵魂观念。魂瓶是为给亡灵准备食物和帮助魂灵升天而设计制作的,所以在出土的部分魂瓶中还可见内有谷物。目前所见考古出土的魂瓶,多出土于汉代至宋元时期长江下游一带稻作文化区的墓葬中,其器形的主体为罐状,上面堆贴楼阁、人物、动物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在基础器型上衍变出千姿百态的造型,有罐形、瓶形、壶形等。早期有汉代的陶谷仓、五联罐,六朝时期的青瓷堆塑罐等,稍晚则有唐代的青瓷粮罂,宋代的青瓷五管瓶、龙虎瓶,元代的影青堆塑瓶等。与涿州东汉墓出土的这件陶器相比,无论是出土地域还是器物造型,都有显著的差异。

我国最早的陶制灯具是从陶豆演变而来的,通常被称之为豆形灯。陶豆的基本形制为盘口,平底,高柄,喇叭形或覆盘形底座。早期人们直接借用盛食物的陶豆放上油脂来点灯,后来豆就逐渐成为早期灯具的基本雏形。从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灯具的种类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但灯盘部分始终保持着盘口、平底的形状。从战国时期开始,灯具在实用的基础上注重装饰,特别是青铜灯具的出现,使灯具造型的变化日益丰富。如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十五连枝灯,整体造型如同一棵大树,十五个分枝上各托一个灯盘,枝干上有猴子和鸟雀(图四)。这件青铜灯构思新颖,美观实用,但灯盘部分的形状仍与传统的豆形灯相同。

进入汉代以后,灯具的发展进入了繁荣鼎盛期。由于两汉盛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丧葬观念,日常生活中的灯具也成了随葬品中的常见之物。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汉墓出土的组合陶灯,上下共有四层灯盘,灯盘边缘贴塑模制的俑人和神树(图五)。与之相比,涿州市出土的这件彩绘陶器也是多层组合,灯盘的形状以及俑人、神树贴塑的部位也基本相同,只不过后者的尺寸更大,贴塑装饰更加复杂精美。

从出土实物看,随葬用的灯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在装饰内容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作为明器的陶灯,在装饰方面突出体现了当时人们祈盼永恒幸福,渴望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贴饰的乐、舞、艺、伎以及仙人、神兽等,营造出一个华灯高照、歌舞升平的美好幻境。贴饰的神树应当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扶桑树”或“建木”[5]。扶桑树是太阳东升时攀经的神树,故有“日出扶桑”的说法;传说中的建木位于天地中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扶桑树与建木是通往仙界的天梯,在随葬陶灯上贴塑神树,是希望死者以神树为阶梯,进入幻想中的仙境。

作为明器的魂瓶与陶灯,在引领魂灵升天这一点上确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在造型与具体含义方面又各有不同。通过对比,笔者认为,涿州东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陶器定名为“陶灯”应该更为贴切。此件彩绘陶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彩绘色泽鲜艳,贴塑的人物、动物生动传神,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笔者仅通过对魂瓶与陶灯在造型、功用等方面的对比,对涿州东汉墓出土“彩绘魂瓶”的定名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其所隐喻的深刻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史殿海:《涿州凌云集团新厂东汉墓群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7年3期。

[2]葛淑英:《涿州出土的大型东汉魂瓶》,《文物春秋》2007年3期。

[3]康术营:《涿州史迹图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第319页。

[4]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涿州文物藏品精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16页。

[5]《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坠形训》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大地之中也。”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扶桑树和建木是人间通往仙界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