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核之战已经开打 英特尔反攻AMD远未结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核之战已经开打 英特尔反攻AMD远未结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特尔抢先推出四核处理器,不但是其平台化战略的重要布局,也是其回击amd围追堵截的利器,但AMD紧随其后的追逐,预示多核时代的战火将长燃不熄

双核大战如火如荼之势还未消减,四核之战已经上演。

11月14日,英特尔在北京推出了30多款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四核处理器,抢先撞开了四核时代的大门。依据英特尔的说法,四核处理器比双核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响应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通用服务器、数字媒体制作、高端游戏以及对性能要求严格的其他市场领域的各种需求。据悉,此次推出的四核处理器在性能上将分别是双核和单核的1.5和4.5倍。

无疑,英特尔的抢先之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MD咄咄逼人之势。为了还击对方,11月17日,AMD服务站/工作站产品线全球业务拓展经理约翰・弗鲁赫专程来到北京自己的四核计划,并宣布将于明年中推出代号为“巴塞罗那(Barcelona)”的四核处理器。

不难看出,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推出不但标志着其在平台化战略上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也是对AMD步步威逼的反击。但AMD紧随其后的一贯作风,似乎成了英特尔难以挥去的困扰。

兄弟登山 各自努力

四核后,英特尔抢夺先机的余温还未散去,约翰・弗鲁赫公开指称英特尔推出的“不是真正的四核”。紧接着11月30日,AMD首次对外展示了“巴塞罗纳(Barcelona)”的新型四核处理器原型,并强调自己是把四个CPU集成到了一块芯片之上,而非“他们只是把多个处理器黏在一个芯片上。”AMD的言下之意是英特尔有糊弄之嫌。

对此,有行业观察家向《IT时代周刊》记者表示,“经历了双核真假之辩后,业界对双核、四核以及未来的多核都没有明确定义,因此谁都不宜站出来指责别人的是假的,而自认为自己的是真的。”

此前英特尔亚太区联合总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杨旭也曾专门指出所谓“真假四核”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争论,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更高能效比的产品,可以信赖的供应能力和合理的价格,或者说用户希望得到的产品带来的更多商业价值。他向《IT时代周刊》表示,“像爬山一样,谁先登上珠穆朗玛峰才是结果,不管是从北坡登还是从南坡登。”显然,英特尔已经厌倦了与AMD在多核组成技术上的争论,他们只是希望“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易观国际IT分析师李指出,英特尔先于AMD推出四核,着实给后者重重一击,但也表现出了英特尔抢回市场份额的紧迫性,它之所以押宝四核处理器,图谋重夺渠道合作伙伴“芳心”。

据悉,目前包括IBM、戴尔、惠普、联想、浪潮、曙光在内的国内外OEM合作伙伴都同时了基于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

在英特尔四核产品之时,市场上还未有同类产品。“这是全球第一枚四核处理器,其性能比双核芯片提高了50%,是单核性能的4.5倍,比‘竞争对手’的双核性能提高逾2.5倍。”杨旭如此告诉《IT时代周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PC市场,竞争激烈毋庸置疑,而该公司自有对付竞争对手的一套办法,这其中包括产品技术性能、工艺上的全面领先以及最佳的性价比。

但弗鲁赫并不认同杨旭的说法,他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英特尔的四核建立在多芯片模式基础上,这对客户而言意味着更加昂贵,而且效率更低、功耗更大。”弗鲁赫还表示,AMD不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提前策略而改变计划。

而专程赶来的英特尔亚太区平台市场经理Tim Balley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了开工准备,未来三个月内,生产线上将生产出100万片四核芯片。而AMD的同类芯片则要等到2007年1月才能实现量产。在此前的11月底,他们已经过一款专门面向游戏领域的“4×4”处理器平台(4个CPU和4个GPU集成在一起),但该产品同样未能实现批量生产。

华尔街分析人士安迪・凯斯勒就此指出,英特尔目前唯一对AMD占有绝对优势的是自己的产能,因而他们可以不顾后者的质疑抢先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他也同时认为,作为“后起之秀”的AMD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机会,它正按自己的步骤虎视眈眈地紧盯芯片领域中的每个角落。

平台对平台

近几年,在AMD的步步紧逼下,英特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2006年以来,其市场表现一直阴云密布,盈利状况也在频频下滑。

据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透露,英特尔现在保有72.9%的市场份额,而一年前的数据是82.2%,市场萎缩近10个百分点。让他们忧虑的是,这些丢失的市场份额全数为AMD所得。此外,据英特尔10月18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5%,导致利润下降的原因则是处理器的价格在竞争中不断下滑。据悉,2005年AMD抢先推出双核处理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英特尔的战略计划。在OEM厂商方面,戴尔的倒戈也给英特尔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在中国,五大OEM厂商也已与AMD结为伙伴关系。一连串的“不利”,的确让业界老大有些不堪。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和纷繁复杂的客户需求,英特尔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并形成完整布局:主力市场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对抗AMD台式电脑和其相对较弱的笔记本型产品线;在服务器和商用机市场通过四核产品比拼AMD双核产品;同时将过去的主力产品线重心偏向新兴市场开发新阵地。

自2006年以来,英特尔一直致力于平台化战略的推进,此次抢先推出四核也是该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

2006年1月,在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的倡导下,该公司将业务部门重组为数字家庭、数字企业、数字移动等五大事业部,并推出了台式机平台化解决方案――欢跃(VIIV)。至此,其重心逐渐向平台化转移,并直接针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将计算、通信等领域内的多项技术和创新设计平台化的产品打包。IDC分析师王吉平就此指出,这项战略性的调整,预示着英特尔不仅仅是一个芯片厂商,也是一家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2006年4月,英特尔又推出了面向商业办公领域的又一平台品牌――“博锐”,该平台的标志着英特尔的平台化策略在笔记本、数字家庭和数字办公领域全面部署完成。

“四核技术促使PC、消费电子、通信领域更进一步的融合。”英特尔首席技术官JustinR・Rattner表示,因为在未来英特尔所有处理器的产品线都将实现多核化。所以,四核技术毫无疑问的已经是英特尔公司平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面对英特尔向平台化战略的挺进,AMD也不甘落后。尤其收购ATI之后,逐渐改变了AMD过去只是芯片制造商的形象。使其拥有一条涵盖处理器、芯片组和图形处理器(前文指出的“4×4”处理器平台既得益于此)的完整产业链,这将极大地提升AMD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以同样的平台化战略来与英特尔面对面地竞争。

IDC分析师Al Gillen表示,目前,英特尔正在乘势新产品,以夺回被对手AMD蚕食的部分市场份额,并通过裁员和出售亏损业务削减成本。尽管如此,今年AMD市场份额将继续增长但其速度将会放慢。所以,英特尔现在不敢有丝毫放松,压力依然存在。

争夺之战远未结束

在处理器的商业竞争中,英特尔和AMD争夺市场之战从未停息。

2003年, 当AMD第一次抢先推出64位处理器后,其由技术追随者变为英特尔的技术挑战者,所以其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后的每一年,都成为英特尔和AMD新品的纷争年,2004年成为处理器发展史上的64位争论年,2005年是真假双核之争年,2006年则演变为多核之争年。随着二者四核的相继出世,多核时代的市场争夺战依然会如火如荼地上演。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两家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而经过价格战后,英特尔在第三财季的毛利率甚至掉到49.1%,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安迪・凯斯勒指出,英特尔如果不参战双核,市场将会被AMD抢占,此时的英特尔再也无瑕顾及如何与整个产业链与时共进。英特尔和AMD两家竞争加剧,致使残酷的价格战过后必然转向技术更新战。英特尔和AMD纷纷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64位、双核、多核等新产品,只是为了在气势上争一个高低而已。AMD频繁引发的处理器之战,本意也是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赢得用户的眼球而已。

但AMD是否能够续写辉煌,还要看该公司对困扰已久的产能问题的重视程度。随着需求量的提高,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由于四核应用对于软件提出很高要求,就意味着推动者需要具有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牵引应用软件商围绕四核硬件环境开发应用程序。而目前,在芯片厂商里,英特尔占据了实力优势,加上首发四核,“四核标准”可能成为英特尔的又一利器。

市场研究机构Insight64的负责人、资深的业界观察员内森・布鲁克伍德指出,历时一年多的双核大战没有结果,未来即将上演的多核大战也不会有一个结果。但从目前来看,AMD在气势上着实胜过了英特尔,可是AMD也别高兴得太早了,至少目前计算机产业链的主导者还是英特尔,AMD还没有实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但无论如何,AMD始终不会放弃对英特尔的“围追堵截”,英特尔也不会停止对AMD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