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续建节水配套项目可行性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续建节水配套项目可行性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高密市水库灌区续建节水配套项目为主题,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高密市峡山水库 灌区 续建节水

一、灌区概况

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位于高密市西部和西北部,辖有阚家镇、井沟镇、密水街办、醴泉街办、姜庄镇、大牟家镇和咸家工业园区七处镇街,灌区内总土地面积46万亩,设计引水流量3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33万亩。该工程于1965年10月开工建设,1966年正式通水,共有总干渠一条,长度22.91千米;干渠6条,总长度125.1千米;支渠121条,总长度283.08千米;干支建筑物1527座。开发运行40多年来,灌区内已基本形成了渠、林、路配套,灌排结合的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工程配套不全

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发以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灌排体系,这里的灌溉工程配套不全,主要是指田间工程不配套,渠系建筑物不全,致使从干渠引出的水有时无法控制四处乱流,有的田块沟渠相通,浪费水资源现象相当严重。

2、工程老化失修

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已运行40多年,渠系、建筑物老化非常严重,许多建筑物已损坏,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闸门漏水不能及时修复,启闭设备不全难以控制水量,放水时要现堵现扒,渠道跑水现象时有发生。交通桥、生产桥损坏影响通行。

3、输水损失大

高密市峡山水库灌区除前几年搞的少数支渠渠道衬砌为全断面防渗渠道外,其余均为土渠,一分干部分还利用官河输水,渗漏损失特别巨大。据分析测算目前全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不到0.39。

4、农业用水被挤占

峡山水库向城市和电厂供水的水量是依据农业节水和引黄入峡工程完成后确定的,在目前农业节水和引黄入峡工程没有实施的情况下,只能占用灌溉用水来满足城市和电厂用水。由于灌溉水源不足,有的渠道不能及时足额配水,延长了灌水时间,贻误农时,有的渠道长期供不上水而被废弃,这种状况急待扭转。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缺口更为突出,农业是用水大户,80%的可利用水资源量用于灌溉,节水潜力很大,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在农田灌溉上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十分必要的。

灌区自开发以来,为当地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粮食平均亩产由开发前的3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以上,灌区内配套较好的区域农业产量基本达到高产稳产,灌溉效益十分显著;高密的西北部是全国重点的高氟改造区,灌区运行以来,当地的水质明显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提高;氟斑牙、罗圈腿和各种怪病很少发生,群众身体健康状况明显提高。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工程设计标准低,渠系工程配套差,加之运行四十多年,遗留问题较多。主要是:灌区渠道大多为土渠,冲刷坍塌和淤积严重,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沿途输水损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向下游渠系送水难度大,致使灌区下游地块用水无保证。几乎年年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灌区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灌溉效益急剧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节水改造后,可使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高,减少了引水、输水、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缩短灌溉周期,大大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好用水效率,加大灌区农业发展的后劲,保证当地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节水改造技术的可行性

节水改造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施。

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是现供水整个过程中水量损失最主要的一部分,减小这部分水量损失是实现节水灌溉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措施是:干支渠采用衬砌防渗,斗农渠采用U型薄壳砼防渗渠防渗等。对于衬砌防渗根据峡山水库高密灌区实际选择梯形贴坡的形式。防渗材料根据当地的实际,采用浆砌砼预制块外加土工膜防渗,减小了糙率。

2、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即减少灌溉水在进入田间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同时大力推广人工手掐退管喷管技术,以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

3、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即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增设量水设施,实行定额灌水。

4、推广农业蓄水保墒措施:在灌区下游和提水灌区进行地膜、液膜、秸杆、生物覆盖措施,在灌区内积极推广应用新一代“FA旱地龙”。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在峡山水库高密灌区实行节水灌溉是可行的。

(二)节水改造经济的可行性: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8.3万亩,平均每亩地综合粮食增产100公斤,每亩增产效益150元,同时灌溉条件的改善将极大推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逐渐转向水果、花卉、蔬菜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对灌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工程实施后,对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工程实施后,灌区内缺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对减少灌区水土资源流失和加强水土保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节水改造项目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四、建议

一抓住机遇

党的十七大、中央及省1号文件,都为农村水利事业 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水利工作提出来更新更高要求。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灌区管理单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满足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参入工程的规划、立项工作;依托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水资源开发、保护和优化配置的力度,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狠抓质量

“质量是生命”,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样板工程。为保证达到这一目标,要用制度的建设为抓手,建立从从负责的质量负责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对工程监理工作,要求其独立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包括检测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对工程每一道工序实行“三检制”(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自检、质检组专职质检员和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现场检测验收、工地技术负责人进行终检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测验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取旁站、巡视、检测、实验等手段,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严格执行报验认可手续,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根本保证,建成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

三因地制宜、实用高效

灌区范围大、面积广、地形复杂,灌溉方式的多样性是必然的选择。这就决定在规划设计上要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综合节水、多样并举、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按照“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并重,常规措施和高新技术并重,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突出效益,强化服务,逐步形成一整套比较清晰的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在渠道上游适合自流灌溉的区域,大力发展渠道衬砌。干、支、斗渠采用水泥板和块石衬砌,农、毛渠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渠道衬砌;在渠道下游的区域干、支、斗渠采用水泥板和块石衬砌,农渠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渠道衬砌和沿渠道布设小水池形式,采用“小白龙”的灌溉节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