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日制《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可以这样理解:学生自主学习是核心;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会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要达到这是个目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其成为学习的“会学”者。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而毫无拘束地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爱学生,创设出敢说、敢想、敢问的氛围。创设出有意见可以充分发表的安全感,我们要让学生把意见充分发表完。凡是学生想说、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重点、关键的问题,必须保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走过场。

其次,要欣赏学生。“你表现得真棒,你很出色”等等。从以上老师的用语、做法上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多么地民主、和蔼。用自己的爱营造出了爱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有意见可以充分发挥发表。这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

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师是传导者,引路人;是意见的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是长辈、导师、朋友。要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更要信任学生。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正好一名学生答对了,老师便马上做出总结;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或答错了,教师就喊“停”,同意吗?老师又急忙说出答案。试想:这种效果好吗?这样不就限制学生了吗?应该让学生回答完,让其他学生辩论、质疑,要试着让多些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说不定还有更精彩的;教师要试着先“导”,多给学生时间思考,然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这样让答错的学生从中感悟出怎样做对。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和自行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感到有创造的自由。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把儿童置于有趣味和好奇心的情境中,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正因为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设置悬念等,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学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备课时,就应该去了解学生,探知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活动起来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例如:教学二年级的《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我为学生创设了“逛超市”这一生活情景,学生拿着钱到超市选购商品。第一层次:老师呈现信息“我带了23元钱,想买果奶……”引发学生提问。甲学生:“得先看看一瓶果奶多少钱?”乙学生:“一瓶果奶3元钱,23元钱可以买几瓶果奶?”第二层次:学生拿着钱,互相提供信息发问,解决问题。第三层次:鼓励学生创新。有学生提出买两样或两样以上物品。教师节是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较好的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2、创设操作情境,实现求知过程“自主化”。“动手操作”是课堂标准中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者要认识到操作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要暗示学生的操作的方式、途径,即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明确只要沿平行四边形高剪开,都能见拼成长方形,收到殊途同归之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样类似的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转化的数学思考方试,探究知识。这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合作”情景,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合作是21世纪人的重要素责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交流内容组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交流从而结成学习上的共同体。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互敬互学,交流探索中引导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从一年级起注意指导小学生怎样合作学习,把学生分为4-6人一组指导他们怎样讨论问题,教会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放手不等于甩手;自主不等于自流;个性不能变成任性。自主学习不等于随意,去自由的学习,喜欢怎样就怎样。试想想,在课堂教学中,若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则势必如一盘散沙,学习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如,让学生读文,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低年级的学生心中没有一个读的标准、尺子,这一自由岂不盲目了?会有效果吗?再说,无论读书还是做失踪的有个习惯、方法、规矩。好的习惯、方法是要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提倡资助不等于不教,关键要探讨如何“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当好真正的主体。教师起到支架的作用,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也能有意识的把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新问题获得解决。

要实现自主学习,不能盲目放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逐渐意识到该怎么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程序,知道该干什么?知道让他自主学习时,该怎么办,从哪入手。合作交流时,该怎么倾听、怎么思考、、怎么互助协作等。这些方式方法,必须教给孩子。让他知道该怎么自主学习。例如,教学角的测量时,课始,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线段长短怎样测量?引出“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方法”等。这样,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去自主探索“角的测量”,学生已明确要从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几方面入手去自主学习。这样自主学习有方法,有抓手,就有实现自主学习效果的可能。由此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活跃其创新的思维,是授之以“渔”的方法。总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看、去说、去做、去想,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