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叶燮美学的内在逻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叶燮美学的内在逻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叶燮美学立场中,他的“理”“事”“情”和“才”“胆”“识”“力”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他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唯物主义美学。

问题与缘起:对立统一的“理”“事”“情”和“才”“胆”“识”“力”

叶燮在他的《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和“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因此现实美与客观“理”“事”“情”是统一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理”“事”“情”的反映,艺术境界是在对事实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的。他将审美感兴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将审美意象和艺术的真实性也统一起来。而他的胆识力说,是关于艺术创造力的理论。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包括“才”“胆”“识”“力”四种因素。这四种因素放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把艺术创造力的概念和艺术真实性的概念结合了起来。

理事情说,即唯物主义的艺术本源论, “理”“事”“情”,是审美观照的客体,也是艺术的本源。所谓“理”,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事”,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过程;“情”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感兴情状和“自得之趣”。

审美意象是在创作者对客观景象的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的,而审美感兴能力,实质上就是艺术创造力。1而艺术家的这种创造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因而,叶燮认为艺术家的创造力可以分析为“才”“胆”“识”“力”这样四种因素。“识”是艺术创造力诸因素中的第一因素。在某种层面上,“才”只是“识”的一种表现。一个艺术家如果缺乏分辨是非、可否、黑白、美丑的能力,就不可能如实地反映“理”“事”“情”,那样也就谈不上是有“才”。而这种才归根到底属于认识论的范围,所以就和“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缺乏“识”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 “才”。“胆”是艺术家自由创造的勇气。如果缺乏自由创造的勇气,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力”就是艺术家的生命力,当然不是一般的生命力,而是艺术独创的生命力,而艺术家的才能必须有这种生命力来支撑。

对立统一的来源

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艺术家就应该面向客观现实,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力求把天地自有之美真实而完善地表现出来,而不绝对应该模拟抄袭,抢古人余唾。2艺术的意向和风格不应该单一化、标准化,而应该多样化。只要符合客观的“理”“事”“情”,只要能使人获得美感,就不该因为它不符合某个单一的规格或传统的标准而对其加以排斥。

任何艺术方法,倘若对其绝对化,背离了对于客观“理”“事”“情”的真实反映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变成阻碍他们自身的障碍物 ,大大无益于真正独创性艺术的出现。

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理”“事”“情”,但是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它不如哲学政治著作那样运用概念说理,也不如历史著作那样记录事实。于是这便似乎形成了一个矛盾。很多人认为,既然艺术具有“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等特点,那就不该对他提出真实性的要求,不能要求它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理”只能是抽象逻辑概念的“理”,“事”也只能是普通日常生活中的“实事”,因此要用“理”和“事”来要求艺术,就会有损审美意象。

基于反对者的论据,叶燮指出,艺术虽然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理”“事”“情”,但又并不是“实写理事情”。艺术要写“理”,并不是以抽象概念所把握的“理”,而是通过审美意象反映的“理”;艺术要写“事”,不是像历史实录那样照抄普通生活中的实事,而是通过审美,创造审美意象,从而达到更高一级的真实。

艺术者要有自由创造的勇气,就是为了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艺术家的自由创造的勇气并不是主观的任性,而是以对客观现实的独立思考和正确认识为基础的。艺术家的“才”依赖于“识”“胆”“力”等几种因素。他们的创造力不仅包括审美感兴能力和审美传达能力,而且还包括分辨是非,可否,黑白,美丑的能力,包括自有创造的勇气,包括艺术独创的生命力。只有“才”“胆”“识”“力”四者统一,才能构成艺术创造力的完整概念。

叶燮美学的逻辑结构

叶燮强调艺术的本源是客观的“理”“事”“情”,但并没有忽视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美,这是“造物之文章”,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他们只有对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心胸的人才有意义,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客观的现实美只有通过艺术美才能得到更鲜明,更集中的体现。

在审美领域坚他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处处贯穿着对于艺术上的教条主义、复古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强烈的批判精神,这就决定了他的整个美学体系的唯物主义性质,决定了他的美学是一种同复古主义美学和教条主义美学水火不相容的美学,所以他的“理”“事”“情”是他美学理论的基石。3

他的才胆识力说,都贯穿着对于传统封建诗学那种把艺术创造禁锢在封建礼教、诗教的规范之内的教条主义、蒙昧主义的强烈的批判精神。而“才”“胆”“识”“力”都是要归结到对客观“理”“事”“情”的创造性的真实的反映之上的。艺术上的教条主义和其单一化、标准化、一体化、模式化的要求,把人的心思智慧封闭起来,这必将扼杀艺术的天才。所以艺术意象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才是符合规律、保持艺术的生命力,并使其“日新而不病”的根源所在。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