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而班级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思想及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验式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73-02

高校办学的三大任务分别是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有效开展三大任务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问题日益突出,加之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个性化也逐渐突出,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基础载体,也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都要求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进行思索和探讨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基本为90后,受生活环境影响、现代媒体熏染,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个性心理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多元性、时代性。

(一)个性自我,独立能力差

“90后”学生是在网络媒体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接受的新生事物多且快,社交面广,他们追求个性、强调自主、思维独立,对待人与事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而更愿意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创新能力较强。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90后”学生在生活独立方面的能力较差,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只顾埋头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生活方面对父母依赖较大。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后,自我管理、独立生活的不成熟便慢慢显示出来,在和室友、同学相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矛盾。

(二)勇于承担,吃苦能力差

“90后”学生同样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前途充满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学校,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承担班级干部职务、为老师同学服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热情参与及“5?12”汶川大地震等事故中的积极作为都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与此同时,怕吃苦也是“90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衣服花钱洗,睡觉吹空调、出门就打的等现象常有出现,在就业过程中不愿意去环境艰苦的地方,不愿从事基础的劳动工作,重薪酬、怕吃苦的现象更是广泛存在。

(三)自信自立,受挫能力差

“90后”学生有个性、自信、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我。但是心理承力能力不强,“90后”学生成长的社会大环境较好,家庭生活比较优越,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整个家庭的照顾和爱护,就如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枯萎”了。近年来,大学生自残、自杀、伤人等事件也时有报道。

(四)能力突出,功利意识强

“90后”学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自学能力强,特别是创新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较强,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接受能力较强。表达与交往能力较强,尤其是计算机、英语和艺术表现力方面较强。环境适应能力也比较好。但是在日常思想和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意识也比较强,在参加各项活动时会首先考虑到对自己的好处,具体能得到些什么,目标性清晰,功利色彩较浓。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

(一)班级凝聚力不强

大学生刚入校时,经过入学教育、军训等强化性集体活动,集体意识较强。而随着年级越高,班级集体意识却越来越弱、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视集体活动、规章制度为累赘,追求我行我素、没有羁绊的自由生活,不愿意为班级、为他人作出无利付出。

(二)集体荣誉感缺失

大学生处于从少年走向成年的阶段,自我意识日趋主动和完整,他们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创新、张扬个性的愿望,这种意识的发展,使大学生多以“我要做的事”“我能获得什么”为中心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于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

(三)班干部责任心不够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也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最佳平台。然而高校班级的特点使得班干部多有“吃力不讨好”之嫌,因此很多班干部不拿自己当干部,责任心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三、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积极转变观念,突出服务、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维护学生权益、锻炼学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学术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意识。而班级作为学生教育活动的基础平台,应当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由此提出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荣誉等方方面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一)班级事务人人参与管理,提升个人责任心

在学生入学伊始的军训阶段,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班级事务轮流管理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一次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自身体验认识班级管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将来的班委同学,更好地配合班级事务的开展。在后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同样抓住宿舍的单位力量,成立宿舍长委员会,班级重大事件和活动由班委会和宿舍长委员会共同商议决定,班级账务和推优评先工作由宿舍长委员会监督,以此扩大学生班级事务管理的参与面和参与度,意识到班级事务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满足学生的管理、承担需求,以此提升学生个人责任心。

(二)社会实践人人参与体验,提升集体凝聚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开展班级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则有益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一方面组织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素质拓展活动,例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体验过程中,学会坚强勇敢、学会信任他人、学会为他人奉献;另一方面以活动项目形式,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策划,成立临时活动项目小组,组织开展班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前期策划、活动中组织管理、活动后期总结反馈等各个环节的体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理解团队,以此提升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集体荣誉人人参与分享,提升集体荣誉感

班级中的推优评先、奖助学金分配等荣誉利益的评定,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对于为班级作出贡献、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可以实行优先考虑制度,让付出的同学获得回报,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学习的利己行为予以引导。让每一个同学意识到班级集体的荣誉也是个人的荣誉,班强则己强,以此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园地,是学生学习锻炼的平台,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大环境,创造美好将来。

【参考文献】

[1]龚勋.高校班集体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2]张小花.浅析高校班级管理[J].教育教学研究,2012(1).

[3]廖苏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2).

[4]单祖辉.高校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