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淅川楚墓玉器精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淅川楚墓玉器精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位于鄂、豫、陕三省边陲的河南淅川丹江流域是指淅川境内以及西峡、商南的汉江支流丹江和淅水流域。因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开发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其中楚国便是以丹江流域为起点,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泱泱大国。由于楚人在丹江流域的频繁活动,也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楚遗物和遗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丹江流域的下寺、和尚岭、徐家岭、毛坪、吉岗、太子山等地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楚墓群。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下寺二号墓,该墓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等各类器物6098件,该墓的墓主,据考证为楚庄王的儿子令尹子庚。一座座楚墓葬的发掘,一件件楚文物的出土,使丹江流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已初步认定:丹江流域的龙城遗址极有可能是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所在地。

在淅川楚墓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楚文物中,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其中仅各类玉器就有数千件,除去珠、管、料等小件装饰玉外还有数百件大件玉器。现从中选出10余件精品做一简单介绍:

玉人(图1)通高2.6厘米,淅川下寺8号墓出土。身体为圆形玉管,一侧磨为浮雕人像,头顶扁平,眉目清晰,两臂相交于胸,两腿粗短,跣足,足趾。刀法简洁粗犷,显得古朴典雅,为春秋中期后段的作品,是迄今所见楚国最早的玉人饰品。

玉长方牌饰(图2)长3.5厘米,宽2.5厘米,淅川下寺8号墓出土。该玉牌呈扁平长方体状,正面饰龙纹,周边琢有对称的扉棱,牌饰下端各有两个小圆孔。

玉管状(图3)直径1.75厘米,孔径0.75厘米,高1.25厘米,淅川下寺7号墓出土。为白玉质,上下两端光素,侧面饰两个相叠的简化龙纹,椭圆形目,尖尾。

玉龙(图4)长5.35厘米,直径0.75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躯体呈钩状,断面呈椭圆形。粗端平齐,钻一线孔,表示龙口,口后有一通穿,表示龙眼,口下一斜穿,尾端有浅窝,器表饰陶索纹。

玉虎(图5)长14.6厘米,宽7.35厘米,厚0.4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为青白玉,白色微黄,透明,玉质细润呈片状。正面呈虎形,垂首,弓背,尾下垂而上卷、上下均饰有绞丝纹,口尾各有一穿孔。该佩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体现出楚玉极其高超的雕琢工艺。

玉牌(图6)长7.1厘米,宽7~7.5厘米,厚0.2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器形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玉质为青白玉,质地细腻。正面下部饰兽面纹,两侧饰龙头纹,背面为无纹的素面,玉牌上下各有一个小圆洞。该玉牌做工极精,为罕见的楚玉精品。

玉冲牙(图7)长4.9厘米,宽1.4厘米,厚0.55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体扁平,呈牛角状,一端较粗刻兽首,嘴旁有穿孔;一端尖细,器身饰绞丝纹与素面相间的纹饰。

玉梳(图8)高7.7厘米,宽5.6厘米,厚0.5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体呈长方形,色棕黄,平背,两侧外突,正背面刻变形龙纹,下部有18根齿,梳齿尖锐,其中六根残断,断面作长方形。楚玉中玉梳极为少见,该玉梳为研究春秋时代楚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

玉笄(图9)通长16厘米,直径0.9厘米,幅径1.9厘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通体呈圆柱状,为青玉,色泽透明,有笄帽,帽呈螺钉形,四周刻陶索纹和云雷纹,身刻云纹三周,下部光滑,此玉笄制作精细甚为珍贵。

玉璧(图10)直径6.85厘米,孔径2厘米,厚0.3厘米,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为青白玉,该墓共出土两件大小相同的玉璧,这是其中的一件,该玉璧呈片状,近圆形,两面皆有相同的纹饰,饰有四个首兽纹和变形龙纹。

玉虎(图11)长6.4厘米,宽2.05厘米,厚0.3厘米,淅川下寺3号墓出土。体扁平,色棕红,虎俯首口微张,圆睛,凹背,凸腹,屈肢卷尾作卧俯状,玉虎口、背、尾处各有一穿孔。

玉管(图12)长8.1厘米, 直径0.7厘米,孔径0.4厘米,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为青白玉,颜色浅黄,器身呈细长管体状,中段有一钻孔,器表饰龙头纹和绞丝纹,该器物制作精美。

玉珩(图13)长6.4厘米,宽6.8厘米,厚0.1厘米,淅川和尚岭2 号墓出土。为青玉质,色青灰,半透明,两端有对称的齿脊,两端及弧顶各有一单面圆孔,正面饰云纹和龙头纹,背部为素面。

玉人(图14)通高2.2厘米,宽0.75厘米,厚0.7厘米,淅川徐家岭2号墓出土。为青白玉,色淡黄,平顶,长脸,头顶梳有一小辫,眉目清晰,两臂下垂交于腹前,头顶至脚下有一圆形穿孔。

玉珩(图15)长15.8厘米,宽2.6厘米,厚0.6厘米,淅川徐家岭10号墓出土。为青白玉,半透明,表面受沁,呈深褐色,两端及上下部各有对称的齿脊,背面光滑并有一穿孔。

玉瑗(图16)直径14.1厘米,孔径8.5厘米,厚0.6厘米,淅川徐家岭10 号墓出土。为白玉,表面呈红褐色,有内外廓,两面均饰有隆起的谷纹,此玉瑗做工精细,保存完整。

玉环(图17)直径10厘米,孔径8厘米,厚0.7厘米,淅川徐家岭1号墓出土。为青白玉,呈淡青色,透明部分玉风化为白色,器表刻云纹和网纹。

龙形玉佩(图18)残长16.5厘米,宽7.6厘米,厚0.5厘米,淅川徐家岭10号墓出土。为青玉,已残。器表呈褐色,有廓,透雕龙形,呈俯地状。龙回首躬身,背部有一对圆孔,龙身两面均饰卷云纹和线纹,一面腹部饰有两条蛇,另一面腹部饰有一条蛇和一只鸟。该器物造型生动,如不是残破则更加形象逼真。

淅川楚墓出土玉器种类繁多,有各种祭祀用的礼玉、生活用玉、装饰玉,以及丧葬玉等多种。具体类型有玉璧、玉环、玉瑗、玉牌、玉人、玉珩等数十种,这些种类基本上涵盖了春秋楚玉的全部内容。这批玉器选用的材质大部分是新疆和田玉,少部分是南阳独山玉。它们的制作技术主要采用琢磨、浅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纹饰上主要运用了龙纹、云纹、兽面纹、蚕节纹、蟠螭纹等饰纹。其中下寺1号墓出土的玉牌、玉梳、玉虎、玉笄等玉器均成为这批楚玉中的极品,它们同时也是春秋楚玉的典型代表。总之,淅川楚墓出土的玉器反映出春秋时期楚国制玉工艺的发展水平。它们是楚国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们的无穷魅力也将永远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