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业面临三大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业面临三大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对此,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

便利交通是前提

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关注,近年来呈现一个渐次加强和日益重视的趋势。

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披露,2013年中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0%;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仍存在。

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以及交通有很大的关系。“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比较发达,是因为有资金的投入,同时交通又便利。”吴向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道,“我国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因为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势地形,但是,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却是比较落后的,一是,交通闭塞无形中增加了游客旅游成本,二是,对西部进行投资开发比较困难。所以总体上,虽然资源很赞,但是开发还是很缓慢。”

针对西部旅游资源投资开发困难这一块,经吴向阳介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因为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又受到当地一些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思维观念比较封闭,尽管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投资人需要担的风险比较大,因此投资比较有限。

这些地区的投资主要还是依靠一些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的当地投资商进行开发,或者是政府官方投资开发,如果依靠外商投资,机会则比较少,这就造成了西部资源难以开发,旅游发展较缓慢的局面。

“其实,我个人认为交通的便利程度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旅游开发商主要应考虑的是交通是否便利这一因素,并不是当地的资源状况,因为游客的可进性将会影响到整个景点的发展”,吴向阳表示,“西部自然资源肯定比东部沿海丰富,如果地域风情、旅游资源特别稀缺,这种情况下,再偏僻游客也乐意去;但是如果资源一般化,或者其他地区有类似的,那么投资商会倾向在交通便利、投资环境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找一个类似的资源,从产出比来讲,这样的效益可能更好。因为,我认为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发展,3分靠资源,7分靠‘炒作’”。

创意宣传是关键

国务院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求: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在这情况下,如何使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了关键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的成功度,吴向阳认为,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一个旅游景点或者产品没有好的宣传方式,即使产品再好,也很难迅速地在国内享有知名度,做到独树一帜,这也就涉及到营销技巧的问题。

“当今的营销技巧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并不再是靠砸钱赢取知名度。营销媒介已经遍地开花,比如,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纸媒体以及移动客户端。我个人认为移动客户端对于宣传更有效,更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因为现在人群更依赖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吴向阳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但在做市场宣传之前,首先要进行调研,针对不同终端人群选择相应的媒介。将市场精细化,通过事件本身营销寻找一个卖点,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炒作平台,才能到达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时,他也强调,景区在做宣传时,要有创意性,要想真正做到有市场,就必须找到吸睛点,做到差异化。比如,可以弱化门票,改变盈利模式,通过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等方面盈利。旅游业的新趋势不再是靠门票“吃饭”,而是到了盈利模式竞争的局面。在景区共性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主要还是要通过盈利模式来经营。

转型发展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有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和三高型烙印,资源利用将面临瓶颈,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倒逼经济产业结构寻求突破和转型。

这样的现实境况之下,作为绿色、高效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大多数仍处于初级的门票经济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资源竞争和原始的观光旅游已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旅游产业的发展,则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吴向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据了解,婺源篁岭景区通过科学整合文化及多种资源,将500年历史文化元素融进各项创意项目,将旅游经济由自然资源型向文化产业型转变,实现文化产业打造与保护并举,2013年接待游客1007.5万人次,门票收2.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8%、15.48%、19.08%。

“其实,现在旅游开发已由原来的名山大川转变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吴向阳补充道,“一是因为优质资源几乎已经开发完毕,二是因为乡村旅游范围很广,除了自然风光外,还可以借助田园、村落等其他生产资料,通过塑造主题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这样的开发模式,资源种类丰富,竞争也不会像以往以名山名水为开发主体的模式激烈。”

现今,乡村旅游开发的门槛不高,已形成全民做旅游的局面,那么竞争优势在哪?对此,吴向阳解释道,“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创意性,这包含旅游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宣传方式的创新。例如,现在很多景点开始弱化门票,已经从观光旅游转换到休闲度假这一层面,这其实是业态提升的一种表现。”

同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与国家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相结合,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业中,充当景区维护员、开展农家乐等,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带动当地村落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的城镇,真正地让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一个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