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音乐课程的整合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乐学善学;整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敢于创新;整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想象;整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胆实践;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情景交融,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音乐教学;运用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传统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只有板书。多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更新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上。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一直担任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不断的寻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下面就谈一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好处

1.激发兴趣,乐学善学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是一切科学活动的起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音乐课中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常规教学中,每遇欣赏课,教师只是播放乐曲,简单讲解,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模糊意识──音乐欣赏课就是听听乐曲而已,过后再问乐曲表达什么情感、各种乐器之间怎样相互配合的,都一概不知,没有多大的兴趣。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线不再单纯地固定在黑底白字的黑板上,让课本知识都动起来,就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即使是板书输入到计算机中配以各种声音、颜色就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新奇。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转变以往欣赏只是过过耳朵的旧观念,可以引申为“心赏”,用心来体会。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2.激活思维,敢于创新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者有机结合构成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主导成分。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思维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让学生融于情。

例如: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3.发挥主体,丰富想象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其结果更会令你惊喜。例如:欣赏戏剧《红灯记》片段时,可以不局限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等用最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而且可以让学生登上了讲台参与模仿演唱,感受和理解戏曲的内在美。

4.丰富情感,情景交融

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地参与,兴趣寡然,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不能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理解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语言、唱奏、表演等方式,一起共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感受,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十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在运用时需要注意几个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一定要用多媒体教学,合理而科学地应用才是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既要注意多媒体素材的积累和整合,也要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媒体的现象,切忌忽视音乐学科的特点,摆“花架子”。

2.重形象、轻想象

电脑能将抽象的音乐通过画面、图片等形象化,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画面的精彩性和可看性,这样以来虽然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能力,却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重程序,轻主体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还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中。教学时,教师只要动动鼠标,不用写也不用多说,完全让课件代替了教师。在这种缺乏师生交流的教学中,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不宜制作那种从头放到尾的课件,而应在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师生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因为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三、结语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合理而科学的整合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广大音乐教师应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真正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音乐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联想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多媒体音乐课与传统音乐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将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这还有待于我们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易山,付妮.《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2月

[2]孙继南 .《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3]洪文峰. 《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5月

作者简介:

习淑颖(1979-),女,新余一中。

马河泉(1981-),男,新余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