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能手机OS版图重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能手机OS版图重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已经从昔日的PC热土转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大幕拉开,登场的终端厂商、软件厂商、电信运营商摩拳擦掌,他们挥舞着操作系统的大旗,对抗着,又合作着,围绕智能手机的混战已经展开。

产业链利益各方正试图重划手机操作系统版图,进而驾驭智能手机走向,分羹并掌控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正如微软总裁鲍尔默所言:“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像极了1983年的个人电脑市场。”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

入局者比以往更多,当终端厂商、软件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各显其能,高举手机操作系统的大旗跑马圈地时,智能手机混战的高潮已渐来临。产业链利益各方正试图重划手机操作系统版图,进而驾驭智能手机走向,分羹并掌控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无边界的蓝海?

北京时间8月18日凌晨,国外媒体报道,戴尔正通过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的方式,首次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即将推出定制Ophone手机Mini3i。

智能手机市场,从来不缺少吸引眼球的新产品,也从来不缺少制造轰动的热点话题甚至市场神话,不信的话,你看看iPhone和G1就知道了。如果再加上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犹如救命稻草一般的高额利润,智能手机市场似乎更有理由被认为是无边界的蓝海。

Gartner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销售量为2.86亿部,较去年同期衰退6.1%,但其中智能手机销售量为400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IDC的预测也与此一脉相承,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球手机市场将整体下滑1.9%,但智能手机市场将会逆势增长8.9%。到2010年,智能手机的份额将占全球手机销量的22%;而到2013年,这一份额将提高到31%。

在这块大蛋糕面前,谁能不心动呢?传统智能手机制造商开始为推陈出新忙活着:基于Webos的Palm Pre了,苹果的iPhone 3G S亮相了,基于开源程序Android的HTC的G2(magic)也上市了。在传统手机制造商忙着跑马圈地的同时,智能手机市场却不断出现新面孔:惠普、Acer、戴尔、华硕等PC巨头也闯进来开疆拓土,推出或即将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

跨界冲动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有了诺基亚这样的重量级品牌、超酷的苹果和G1,还有企业主管必备的黑莓,在这种寡头割据的局面下,包括PC生产商在内的诸多厂商为什么甘愿投身其中,并且从战略高度来为此投资?智能手机市场到底有怎样的魔力?毫无疑问的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入局者永恒的动力之一。

除去利润压力外,似乎进军智能手机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玄机。

戴尔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说:“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将3G无线系统整合到笔记本电脑中,与多家移动运营商达成上网本合作协议。因此,我们将来有理由推出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或智能手机。”

Acer董事长王振堂也曾表示:“如果不杀入智能手机市场,那么2~3年后,手机厂商就会杀入PC市场。”这一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时间表提前了。8月25日,诺基亚在芬兰推出自己首款上网本,命名为Booklet 3G。

PC制造商进军移动通信领域归根到底是市场大势使然。

在4C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入局者的跨界与互联网使计算、通信、消费电子、内容服务的界限模糊密切相关。新技术推动消费者借助智能手机或移动PC终端等产品,通过无缝隙的网络接入实现无障碍的沟通和信息处理。如王振堂所言,如果PC厂商不主动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将来有一天,将会被迫面对从智能手机领域冲进PC市场的手机厂商。而且当前的技术和消费者需求,已让两者的边界越发模糊,技术壁垒的厚度也大不如从前。

随着3G技术渐渐成熟和后3G技术LTE的逐步成型,未来3~5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新兴产业,这已成为业界共识,而手机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最主要的承载终端,势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前景。更为重要是,即便智能手机的利润日渐摊薄,但在通过应用和服务获利方面已经有了先行者,那就是苹果。iPhone与AppStore结合之后的盈利模式让所有入局者都艳羡并追赶。为提前布局移动互联网,PC厂商进军智能手机领域也是意料之举。

向软件倾斜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布赖恩•默多夫表示,苹果和RIM(Black Berry)去年发售的智能手机数量只占全球手机总数量的3%,但营业利润却占35%。他预计今年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销量将占全球手机销量5%,但营业利润将占58%。这样的利润比例甚至比“二八原理”集中度更高,这也凸显出智能手机从以硬件和设计为主逐渐向软件倾斜的趋势。

而所有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平台基础就是手机操作系统。在各手机厂商纷纷在智能手机研发上投入重兵的同时,各大操作系统之间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并逐渐以联盟阵营的方式来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除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RIM黑莓之外,代表新势力的iPhone、WebOS、谷歌的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等也开始崛起。

开源是必然?

2007年,苹果凭借iPhone在手机市场实现了华丽转身,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用户数迅速突破1000万;2008年,首款以Android为操作系统的Google手机G1高调上市,一上市便取得了良好的业绩,预售达到150万台。

而基于WebOS的Palm Pre上市首日即卖断货,有部分用户排队数小时后,才发现当地百思买、Sprint商店或零售店Radio Shack的Palm Pre均已售罄。

面对激烈竞争,操作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诺基亚在2008年将精耕细作了十余载的Symbian平台彻底纳入麾下,并通过成立Symbian协会,旨在免费开放Symbian操作系统及其用户界面平台,用以应对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激烈竞争。

基于开放源码的手机操作系统竞争也已经展开,Symbian与谷歌对双方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都表示能开发出更高级的手机操作系统。

尽管谷歌去年公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但Symbian协会主管李•威廉姆斯表示,基于Linux的谷歌Android平台只是穿着“公开”的外衣,而实质上并未公开,“这只是营销手法,Android仍处于谷歌控制之下”。

李•威廉姆斯还表示:“如果你问我Symbian协会未来两年的走向,我将告诉你我不知道,我能告诉你计划,但Symbian协会的走向将由协会会员共同决定。”

谷歌移动平台部门主管里奇•米纳尔则针对“由团队引领开放平台”的说法提出了反对意见。

米纳尔称:“如果你认为谷歌没有完全开放Android平台的源代码,那么这是你对开放源代码的误解。如果你需要通过加入一些组织来获得源代码,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开放源代码,谷歌不是这样的。”

Windows Mobile是专有手机操作系统的首席代表,微软CEO鲍尔默一直坚持其收费模式,他认为:“开源解决方案对手机制造商没有太大吸引力,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微软将继续领先RIM黑莓、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他甚至调侃道,微软将成为“大卫”,迟早要屠杀巨人谷歌。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市场固有秩序的变动甚至瓦解。

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AT&T不久前曾暗示,今后将放弃微软平台,专注Symbian。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手机厂商的利润大幅下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少厂商都在裁减操作平台的数量。如摩托罗拉就决定将之前的9种操作系统裁减到3种――中高端手机使用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 Mobile系统,在中低端产品中使用自己的P2K系统。

以操作系统为维度统计的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显示,Symbian系统智能手机销量为1920万部,虽然同比减少2.1%,但仍占整体智能手机销量的51%以上;RIM操作系统智能手机销量为800万部,同比增长了41.6%;苹果操作系统手机销量为520万部,同比增长626.9%;微软操作系统手机销量为340万部,同比下降28.7%;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销量为110万部。

互补短板

今年6月,诺基亚宣布与英特尔展开合作,联手推出了名为oFono的操作系统平台。据悉,这个命名为oFono的操作系统将以Linux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面向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提供GSM/UMTS网络技术、手机通话、SIM卡访问等非常低端的开源程序应用。诺基亚未来很可能陆续推出采用oFono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上网本。双方结盟,诺基亚要的是进军互联网的经验,而英特尔作为计算厂商,它要的是在放弃Xscale之后重新回到手机市场的机会。

8月12日,诺基亚宣布与微软达成合作协议,将在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上安装微软Office办公软件,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诺基亚商务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建立、编辑和传送Office文档,甚至进入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

借助与微软结盟,诺基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控全球商务智能手机市场。而对于微软而言,此次与诺基亚合作是将Office软件扩展到手机市场的重要一步,用应用来拉动自己的操作系统销售,甚至带来企业级后端产品的销售。而从竞争意义上讲,这也是对谷歌近期进军软件市场作出的反应。

更加能体现竞争中合作状态的,毫无疑问应该属于谷歌与开放手机联盟合作开发的Android,这个联盟由包括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宏达和 T-Mobile 在内的 30 多家技术和无线应用的领军企业组成。摩托罗拉、三星及索尼爱立信等厂商都已确认,准备推出采用Android的手机。三星在美国无线通信协会举办的CTIA大会上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Android的手机。索尼爱立信最近确认已加入开放手机联盟,同时透露要在2010年推出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

激烈的竞争,以及激烈竞争背后的纷杂合作是利益的博弈结果,表现出来现象就是手机操作系统版图上的混战。如果说智能手机市场称得上是新的蓝海,也绝对应该称为是一片“暗流涌动的蓝海”,而且在抢跑的洗牌过程中将日渐成为竞争惨烈的红海。

运营商出手了

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大战中,前期国内运营商的态度始终暧昧,促使他们揭下这一层暧昧面纱的是3G牌照发放。在3G全面启动之后,手机操作系统引起了三大运营商的浓厚兴趣,电信运营商终于决定不再袖手旁观,亲自动手了。一场针对手机终端的争夺战正在上演,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版图将因他们的入局而改变。

早在去年,中国移动就在布局手机操作系统。中国移动和播思通讯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基础上,主导开发了OMS系统,该系统直接内置了中移动的服务菜单、音乐随身听、手机导航、号簿管家、139邮箱、飞信、快讯和移动梦网等特色业务。其目的就是为了突破TD终端的瓶颈,并促进手机终端与中国移动的网络及应用服务进行无缝对接。而基于该系统的OPhone手机将于近日上市,包括戴尔在内的多家厂商将与中国移动合作定制供应OPhone。

中国移动研究院终端所所长于川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解决方案的开发,打造世界一流,具有安全性、开放性、友好界面的终端技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对国外掌握核心技术的依赖,减轻对业务发展的制约,同时增强终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在今年5月17日,中国联通也高调宣布加入谷歌开放手机联盟,公开表示将在谷歌Android的基础上研发手机操作系统“UniPlus”,据业内人士透露,采用该操作系统的联通UPhone预计也将在近期。

尽管还没有实质性,但中国电信也已表示,将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纳入了公司的考虑范围”。

其实,对于手机厂商而言,OMS、UniPlus等平台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运营商主导操作系统意味着其对产业链掌控的更进一步,手机厂商的自主应用开发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可以由此获得运营商的业务平台支持,开发操作系统的成本也得以降低。

从目前来看,尽管手机厂商对于运营商染指操作系统所带来的自身产业链地位有一定担忧,但OMS等平台仍然受到它们的欢迎。电信运营商拥有着强有力的大手。

他们要掌控产业链

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均只负责网络建设和通信服务,并不涉及手机的研发和制造,然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一反常态地加入到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中来,原因何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降低专利成本。国产手机长期采用国外操作系统,并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操作系统的开放和廉价化势必降低智能手机市场的进入门槛,给国产手机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机遇,为3G时代的增值业务和定制业务创造条件。”

也有专家认为,运营商打造手机操作系统,并不是要将触角伸向利润越来越薄的手机制造行业,而是将会以此为核心,强化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管控力度,并最终建立由自己掌控的产业链。

众所周知,3G与2G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手机的销售方式。在2G时代,手机销售主要依靠社会渠道;而在3G时代,手机的销售则主要依赖于运营商定制。目前,中国移动推广TD-SCDMA手机就是完全依靠TD业务,捆绑中国移动定制的TD手机销售。这也给国内厂商带来了商机,随着中国移动OMS操作系统、中国联通UniPlus操作系统的完善和成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企业基于这些系统推出自己的手机产品。

事实上,基于运营商的手机操作系统主推的智能手机的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譬如基于中国移动OMS系统的OPhone手机,其优势在于与中国移动之间的“无缝”关系,不论是最新业务还是优惠资费套餐,都将第一时间出现在OPhone上。而且,OPhone更核心的竞争力不依赖某一款终端,其背后强大的产业链支持是其他厂商难以抗衡和复制的。

中国移动主推自有开源系统,究其根源是要为其3G、4G时代的发展打下铺垫,错失了宽带互联网机会的中国移动,要打造基于OMS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帝国的决心更大。

进军互联网对中国移动来说也并非新鲜事。中国移动CEO王建宙明确表态:“中移动要加大进入互联网的力度,希望在3G时代建立一个统一的移动平台。研发移动互联网技术并进行推广,是中移动今后发展的策略之一。”他向外界呼吁,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从实际行动看,中移动已与沃达丰和日本软银集团各出资500万美元组成了合资公司,从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

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在2006年就提出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2007年~2008年主要侧重在CNGI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研究上,目前在网络技术上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因此在终端方面的扩张将于2009年开始。

OMS平台的打造,将是中国移动对移动互联网的探路之举,通过对智能手机终端的掌控,来争夺移动互联网的话语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手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图谋也与此近似。

软服务之争

从PC的发展来看,它经过了导入期和成长期的硬件主导阶段,在成熟期,软件行业超越硬件成为引导PC发展的主宰,手机亦是如此。

比尔•盖茨在《比尔•盖茨畅想未来技术与创新》中说:“还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个人电脑与电话之间的边界在未来已经不是绝对对立的。比如说手机的使用。开始时,手机不是一个用软件推动的东西,是用通话去推动的,但慢慢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平台,是由软件去主导推动的,就好像电脑一样。比如说它可以看地图、看文件,或者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一些数据。你也可以跟它互动 ……”

如今,手机业的发展正一步一步印证着PC发展史对手机发展的指导意义。与其谈手机软件,不如使用“手机软服务”一说更为贴切。因为任何应用软件最终都是以服务推送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买的不是软件而是服务。

移动MM们很美

经过不到一年的筹备,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终于在8月17日下午正式开通上线。与移动梦网不同,被称为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二次创业”的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将更具开放性。

王建宙说:“由于我国手机应用众多,再加上遍布城乡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手机应用市场将会形成非常巨大的规模,这对于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来讲都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在他看来,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就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提供一系列应用业务,并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全面上线以后,将对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王建宙说:“中国移动有5亿用户,如果有10%的用户使用一项业务,那就是5000万用户,而这5000万用户使用的业务内容足以催生一个新的行业。”

其实,应用程序商场并非新事物。事实上,苹果早已将这种销售模式经营得风声水起,而谷歌、微软、诺基亚、三星、黑莓、Palm等也都开设了自己的应用商店,索尼爱立信也有这样的计划。

我们来看看最为典型,也最为成功的苹果App Store。2008年7月份时,App Store才有500多款软件,当年11月底,即超越1万款,到了2009年1月达已达到1.5万款,4月达到3.5万款,现在更是已经超过6.5万款。而在下载量方面,上线首月为6000万次,去年12月超越3亿次,今年1月达到5亿次,4月则已经突破了惊人的10亿次,上线一周年,今年7月的下载量已经突破了15亿次。这个目前全球最火的手机软件开发、销售平台给苹果带来的财富远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而对于诺基亚而言,尽管在产品制造方面有着规模化的成本优势,但利润日渐变薄已经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从“硬”转“软”,靠软件和服务挣钱这条路迟早要走。

于是,尽管晚于苹果,但诺基亚仍在2007年宣布了互联网转型战略,并于2008年8月正式推出其互联网服务品牌OVI。从目前在中国的运营情况看,OVI网站刚刚登陆中国,诺基亚主要是在手机里面预置一些简单应用。

业界资深分析师付亮认为:“诺基亚缺乏与产业合作的精神和互联网运营经验,归结起来,就是缺乏‘互联网精神’。”的确,既不像Google那般开放和感性,也不像苹果那样个性鲜明,诺基亚给人以相当保守的感觉。

3G门户CEO邓裕强的介绍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观点:“申请Symbian的开发认证证书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重划版图后谁称雄?

融合改变着整个产业规则,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正在打破原有的垂直的通信产业价值链和以水平状服务为基础的IT产业价值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移动产业链上的产业分工顿时开始模糊起来,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软件商、IT厂商、互联网公司,甚至传统意义上毫无话语权的消费者,都开始成为整条产业链上的竞争者。为了争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掌控权,运营商开始推广定制手机,而手机厂商、IT厂商、互联网公司则通过软件平台的搭建,在运营商语音收入日渐下滑的背景下全面进入增值业务市场,并借助智能手机互相捆绑。

一时间,热闹纷呈,但模式似乎依然单一,盈利的压力依然时刻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包括运营商、用户、手机厂商、应用程序开发商、互联网公司和IT厂商等在内的完善的生态系统,绝对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这一生态系统内的各方可以说是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但问题的关键依然是,谁将掌控并引领这一生态系统呢?移动互联网,是不是智能手机的一场狂欢盛宴?是运营商沦为管道还是智能手机厂商沦为工具制造商?

一切不得而知。就看谁能拥有更好的客户体验,看谁能更好地满足、挖掘客户需求,看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融合得淋漓尽致。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必将产生巨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