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岩巷下山快速掘进施工技术的实现

1.1合理规划设置配置以巷道快速掘进的施工要求为依据,开展为期8h的正规掘进循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和MQT-130-A型单体风动锚杆钻机各4台,备用2台,MQB-35型气动手持式煤帮锚杆钻机2台,备用2台,详细的设备技术参数见表1。相对于原来的P-60B耙岩机来讲,履带式装岩机能够在提高岩巷掘进单进水平的同时,实现从两班一炮到三班两炮的转变,进而使得掘进效率提高16.6%。详细来讲,履带式装岩机械作业距离更加短,安全使用系数更加高,而且很容易作,是比较快捷、简单、高效的工具,能够为炮眼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岩巷下山掘进不至于出现留底的问题。因为以前所使用的P-60B耙岩机每30m向前移动一次,就会造成后续工程量的不断增加,两侧浮矸的清理难度比较大。在这方面,履带式装岩机每向前掘进2~3m,相应的胶带会做出延伸,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两侧遗留浮矸等问题。除此之外,刮板输送机更换之后,使得溜子造成的机电事故发生率不断降低,为提高出矸率打下了基础。1.2调整施工工艺方式该巷道工程采用的是全断面一次掘进的工艺方法。从现场条件,设备配置以及施工的水平来看,使用三八制组织生产,在工序安排上需要遵循后放,重视掘进的原则,从而保证工序处于平行作业的状态,实现施工组织以及计分方式的改善和调整,保证掘进速度。详细来讲,所谓三八工作制,是指两个班生产,一个班负责检修,保证两个掘进和一个喷浆工作小组,在开展到四排之后,做好工作面的清理工作,以一次初喷为主要方式,保证其厚度不小于50mm,控制与掌面的距离不超过30m,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喷,保证其厚度控制在100mm以上。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喷浆结束之后,尽量避免出现漏筋、漏网等现象,使得表面处于较好的平整状态。在迎头出矸的时候,需要以平行作业的方式将迎头的矸石耙至迎头外9m处,工作面正常支护或打眼,9m外的地段出矸,从而优化施工组织安排,保证岩巷的掘进速度。1.3科学设计爆破参数从理论上来讲,爆破后的空顶距离会影响打炮眼的深度,相对于深眼爆破中较大的空顶距离,会对临时支护、永久支护产生影响,如果空顶距离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势必形成新的安全隐患。炮孔深度往往需要以试验要求、钻眼机具能力、工人操作水平为依据,该方案在炮孔深度处理上是以现场施工水平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数据显示为1.8~2.0m,循环进尺预计为1.6~1.7m。在实施2m左右的中深孔爆破时,需要注意掏槽方式视岩性、设备配置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循环进度小于2m的软、硬岩破碎岩层中掘进,往往需要使用楔形掏槽,保证布置好两对掏槽眼,其深度应该不同于其他的炮眼,保证其深度超过普通的200~300mm;如出现岩性变硬的情况,应该在掏槽眼中间添加另外一个直眼,从而实现掏槽效果的提高。掏槽眼的深度多为2000mm,同时起爆的过程中辅助眼之间的距离为500mm,应该保证其均匀地分布在槽眼和周边眼之间,方向垂直于工作面,这样做可以使岩石块处于均匀受力的状态,为后期的清理工作创造条件。一般情况下,周边眼口距离巷道轮廓线的距离为200mm,此处的岩石越是坚固,距离周边的距离就越近,周边眼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400mm以内,保证巷道断面轮廓,实现喷浆量的控制。总延时不大于130ms,采用正向起爆。每眼至少使用一袋水炮泥,封泥量一定要满足规定要求,掏槽眼最好用炮泥填满封实。最后,迎头打眼需要制定一套技术管理规范,从而保证其执行效果。打眼工序要充分结合大断面的作业环境,在迎头部位设置4~5部风钻进行打眼,合理规划调配岩机的位置,确定人数和眼位,开展施工。在此过程中要以爆破后的效果为依据,找到打炮眼深度和角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巷道的成型,保证爆破效率的不断提高。

2形成优质高效的岩巷掘进管理体系

以先进的科学施工组织方式,强化巷道施工速度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岩巷掘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对此,需要积极组织循环作业和交叉平行作业,保证各项步骤都依照规章制度来执行,从而实现巷道施工速度的不断提高。另外,劳动组织工作需要遵循施工条件和任务的详细要求,尤其在开展快速施工组织的过程中,以“两班掘进,一班喷浆的平行作业方式”体系去实现掘进速度的提高。同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大断面空间的利用,保证多工序平行作业的实现,需要配置合理的施工工作人员,确定劳动组织关系,重点关注各工种人员的工时分布特点,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光爆锚喷法快速掘进工艺,还是设备配置的基本因素,或者是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都服务于快速掘进工程。在此过程中,以爆破参数为主要方式的掘进方式是最为关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确保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的不断调整和生产组织能力的不断提高。

作者:司晋阳 单位:晋煤集团沁秀公司 坪上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