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应用原型法,利用计算机、GIS、GPS、数字化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通信站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有效的实施提高了通信站日常通信值勤质量及水平,证明了图形化操作平台所具有的优越性。并且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光通信传输网络两种不同的技术(OTN、RPR),综合比较其优劣及应用,对油气田和长输管线上光通信系统建设传输制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GIS 数字化通信传输资源MSTP多业务传送节点RPR弹性分组环信息管理

前言

通信站作为一个地区的通信任务负责单位,负责管辖该地区的所有通信任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通信保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通信传输网是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学者进行过研究,相关单位也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室外管线、管网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但鲜有对整个通信传输网资源进行管理。应用GIS技术仅研究外线管网资源的较多,研究包括传输机房、设备等信息的较少;管理实体信息应用MIS技术的较多,而应用数字化、GIS技术的较少。

1 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在对通信传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掌握通信传输资源的属性特征及连接规律基础上,本项研究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平面图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矢量机房专题图,从而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基于专题图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应用GPS定位完成了外线人井、光电缆路由的专题图。在弄清系统数据及系统业务逻辑流程之后,利用计算机、GIS等技术,MIS与GIS融合,基于局域网络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的通信机房专题图对通信传输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通信站现有工作管理模式,把数字化工程纳入到日常通信管理中。系统与一般GIS应用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一般GIS系统注重于直接对地图进行读取、查询,所处理的信息大部分是地图本身固有信息;而本系统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一般常见的GIS应用,它更侧重于基于电子地图(专题图)进行通信传输业务的数据处理与维护。

1.1 系统开发方法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是一项典型的复杂工程,系统数据种类繁杂,研制涉及到通信、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领域。在实际研制过程中,由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技术和实际工作业务流程的理解偏差,系统中一些需求以及通信传输资源之间复杂的业务逻辑关系在系统实现之前不能够精确地定义,而且用户对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即系统目标)也不明确,甚至在进行系统研制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仅仅依靠需求分析确定出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也很难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系统实际采用原型法进行研制,其开发过程是一种用户可以完全参与的过程,通过逐步设计的原型进行用户真正需求的开发,同时逐步完善系统功能,最终得到目标系统。

1.2 使用的主要技术

针对系统分析的实际情况,结合用户单位实际状况和用户对系统的需求,系统开发语言使用了Borland Delphi 7.0,采用ADO连接系统数据库,采用MapObjects控件进行嵌入式开发,数据库使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0管理系统。

Borland Delphi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在界面设计、语言书写、代码执行效率等方面,相对其它高级开发语言来说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GIS应用的基础是数据,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就不可能得出丰富的查询分析结果。通信站现存的人井资料只有纸质的位置示意图,而且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等原因造成部分资料丢失,即便现有的资料也无法直接提供系统使用。基于上述分析,采用GPS手持定位的方法,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上的信息进行人井实际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的采集,在得到所有的人井地理位置信息后将其转换到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再次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结合实际情况修正由于测绘而带来的误差,从而得到系统可用的数字化人井专题图层。

1.3 系统实现

系统设计向商业化软件靠近,用户界面设计参考了Windows的界面设计风格,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机房专题图,实现了某通信站在其管辖地区的通信传输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系统图形与窗体结合,可进行地图浏览、空间与属性信息查询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的联合,具有地图管理、系统管理、报表管理、传输业务管理、传输资源数据维护等功能。

2机房设备管理

基于数字化机房专题图设置机房信息,新建、删除机房设备,维护机房内设备(包括光、数字、音频配线架,光端机,PCM等)的属性、设备间的拓扑连接关系以及空间位置信息等。

系统中的地图浏览以多文档方式实现,可对浏览过程跟踪查看;地图数据管理实现了版本管理和差异化传输(比较客户端和服务器上的地图数据,根据客户端上的地图数据是否最新判断是否需要下载服务器端的地图数据),节省了大量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时间,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研制设计同时存在两个地图坐标系统――经纬度坐标系为GPS提供数据导入通道,大地坐标系可改观地图浏览的视觉效果,缓解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测距与经纬度定位不能同时存在的矛盾,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3实际生活中光通信技术应用

3.1业务承载能力

3.1.1 OTN技术

采用基于TDM体制的复用技术,每路信号占用在时间上固定的比特位组,信道通过位置进行标识,有独特的帧结构,可区分不同等级速率,并能在同一网络中综合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实时性业务及非实时性业务都能提供相应承载,实现了从窄带到宽带的综合业务传输。

传输设备可以直接提供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口,而不需借助接入设备。 各种通信业务应用可直接接入OTN,无需接入设备,可以支持语音。图像信号的多点广播,采用数字图像压缩(M-JPEG和H.264)和图像矩阵交换技术。

OTN设备简单、组网灵活、集中维护方便,国内外地铁工程中应用广泛,其不足是设备独家生产,售后服务对原设备厂商依赖大,兼容性差,与非OTN网络连接能力较弱。

3.1.2RPR技术

对于实时性时分复用业务,RPR技术虽然定义了协议,但需在实际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对于数据业务,RPR具备绝对的优势,可根据用户需求分配带宽,支持空间复用技术和统计复用技术,在网络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可使带宽利用率相对SDH网络提高3-4倍。RPR还可对数据业务进行优化,有效支持IP的突发特性。

对于有实时性要求的数据业务,RPR可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和基于不同等级业务的环保护功能来保障数据业务的实时性,在保障实时性方面和故障倒换时间(16ms-50ms)上可与SDH技术媲美,而在带宽利用率上比SDH传输数据业务大大提高。特别是它对视频业务的承载,目前数据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设备提供商,都将其系统构建在基于IP的MPEGZ编码和压缩技术,以及基于IP的视频数据存储、检索和访问控制技术上,这些系统所采用的摄像头基本上都可以直接提供MPEGZ编码及以太网数据端口,因此,由RPR技术来承载视频监控系统,用户数据能继续保持以太网帧格式,省略复杂的映射过程,并对用户分组进行严格的服务质量等级分类;并能提供严格的延时和抖动保障机制,视频图像清晰、画面流畅,完全达到高速铁路/公路监控图像的要求。但业务接口同SDH、MSTP、ATM、IP一样,必须借助于接入设备来提供低速数据接口。

4带宽利用率

OTN:开销

RPR:开销占3.7%,同时采用统计空间复用技术,使带宽利用率大大提高。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真正分布式、互操作的WEB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的发展趋势,它必将推动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实施通信传输资源的科学管理是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的大势所趋,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光通信传输网络在油气田和长输管线上的应用通过其两种技术各有优劣,应用在油气田和长输管道上,应适时考虑工程实际,合理优化,选择适合油气田和长输管道传输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