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氏手法治疗肘后血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氏手法治疗肘后血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肘后血肿 魏氏 手法治疗 挤散血肿

肘后血肿是一种肘部急性损伤,是由于肘关节损伤后肘后区域的“直线形”肿胀而得名。以往我们在临床上未引起重视,仅用中药治疗,往往因为关节内血肿消散吸比较困难,功能恢复缓慢。在2003年10月在上海参加“魏氏伤科学习班”后。经过3年治疗15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15例做对比,疗效十分显著,有可比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8岁,平均29岁。间接暴力致伤者12例,直接暴力致伤者3例;伤后当天来诊者9例,3天内来诊者4例,1周内来诊者2例,平均2天。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9岁,平均30岁;间接暴力致伤者13例,直接暴力致伤者2例;伤后当天来诊者7例,3天内来诊者5例,1周内来诊者2例,2周后来诊者1例,平均2.5天。

临床表现为:肘部肿胀,压痛,以肘后侧及外侧压痛者居多,被动屈肘位,伸屈活动障碍,活动范围在145°-100°(±15°)(本文均用邻肢夹角法测量),当被动活动超过上述幅度时产生剧烈疼痛。上述病例均常规X线检查,排除骨折及脱位。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魏指薪教授(创有魏氏伤科,是我国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的经验,给予手法治疗,手法一般分为两步进行:

(1)拨直牵引法:患者可坐可卧,术者一手握患肘,另一手握住患肢的桡骨茎突处,做拔直牵引,只要把肘关节拨直达180°后即可。拨直牵引的目的是为下一步屈曲挤压作准备。

(2)屈曲挤压法:在患肘拨直后,迅速再做屈曲挤压,一般当被动屈曲达60°左右时,术者握住患者肘部的手可有明显的血肿挤散后“噗”的感觉,此时应继续将患肘屈曲达25°左右。

在实际操作时,这是一个迅速而连贯的动作,一般在1分钟内即告完成,最好在患者无准备无抵抗下快速进行,这样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手法结束后以颈腕带固定1-2天后,鼓励患肘活动,以加速积血的吸收。并外敷本院的驳骨液或正骨散活血消肿。

对照组:轻手法活动肘关节后外敷驳骨液或正骨散(均为本院制剂,有活血消肿的作用),每天换药一次;肿胀明显者再加上服用消肿一号方加减,药用泽兰15g、当归15g、苏木9g、赤芍15g、川太25g、益母草25g、车前子12g、通草6g、陈皮9g、连翘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3 结果

治疗组手法后即可主动屈伸肘关节。一般均可达160°-70°(本文均用邻肢夹角法),甚者达170°-50°。1周后活动幅度进一步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周内活动功能完全恢复。

对照组:治疗后当天活动度在145°-100°左右,活动幅度无改善,一般在1周后有一定的改善,2周后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4周后活动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严重者2-3月关节活动仍然受限。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28岁,驾驶摩托车跌倒,左手先撑地,致伤左肘肿胀,两次X线摄片均排除骨折与脱位。给予外敷驳骨液、正骨散、跌打散(均为本院制剂)及内服中药等治疗1个月,局部仍明显肿胀及疼痛,活动受限、约130°-90°,活动时牵拉疼痛难以忍受。继续中药内服、外敷、外洗,手法按摩及功能锻炼2个月后,其患肘活动功能才逐渐恢复。总共病程约3个月。

患者李某,男,37岁,驾驶摩托车时被抢金颈链而跌倒。左手先撑地,致伤左肘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幅度130°-110°,动则痛剧,经X线检查证实无骨折及脱位。即给予魏氏手法整复,整复时明显有血肿挤散后“噗”的感觉,手法后疼痛大为减轻,肿胀亦减轻。可主动活动,幅度达160°-70°。颈腕带固定2天后练功,外敷驳骨液,1周后左肘仍轻度肿胀,但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170°-50°,活动时疼痛轻微,2周后来诊,左肘无明显肿胀。活动功能已完全恢复。

5 讨论

肘关节是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与桡尺近侧关节组成,有共同的关节囊包绕。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驰,尤以后壁为甚。肘关节外伤比较常见,以间接暴力致伤较多见,如失足滑倒、高处坠下、驾驶摩托车跌倒等,手掌先着地,肘关节处于过度外展伸直位,迫使肘关节过度扭转,即可致肘关节扭伤。临床上以关节囊、侧副韧带和肌腱等损伤多见。受伤后可因滑膜、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的扭挫或撕裂。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严重者关节内出血、渗出,影响关节的功能。

肘后血肿是由于肘关节损伤后肘后区域的”直线形”肿胀而得名。实际上它只表示一种特殊的体征而已。国内外现代医学教科书中亦未见到有关肘后血肿的描述。只是在某些中医书籍中对其症状及临床表现有所论述,但对其实质尚未做过研究,并且中医伤科专家之说亦不统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骨科学研究所通过病人的血肿区造影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实验研究,证实“肘后血肿是肘关节内血肿的一种特有表现”。

单纯药物治疗关节内血肿,由于关节囊的封闭状态,血肿吸收消散缓慢,功能恢复亦慢。按现代医学的传统治疗是将关节内的积血抽出,外加压力包扎。给以制动。但抽吸往往会反复渗出或出血而需要重复抽吸,使疗程延长,甚至可能发生继发感染或粘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加上肘部是通往前臂血管神经的集中区域,加压包扎过紧则有可能导致远端缺血性坏死,反之由于肘关节前后部分比较松弛,又可能因加压不够而失去意义。

魏氏手法通过挤散血肿,血肿吸收消散加快,且消除机械阻力而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的实验研究证实:(1)手法后关节内的积血被大量挤散到肱三头肌远端,积血被很快吸收;(2)迅速减轻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关节囊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一且关节内压力增高或者关节的扭抟、牵拉都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因此,挤散血肿、解除关节内的压力后,患肘的剧烈疼痛当即得到改善,功能很快恢复。无论是伸、屈,还是整个活动范围,手法前后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3)手法有利于滑膜的功能恢复、有利于恢复滑液对软骨的营养作用。当肘部受到较大的损伤。致使滑膜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使许多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无法进入关节腔的其他大分子蛋白质全部进入关节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同样也进入关节腔,形成血肿,改变了原来的滑液成分。并由于疼痛或是姑息疗法给以制动,使血肿的吸收大为减慢,这样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与动力全遭破坏。并由于积血而使所有的滑膜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结果使血浆蛋白渗出进一步加重。关节腔内葡萄糖减少、乳酸增加、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使积血难以很快地吸收。软骨边缘与滑膜交接处形成肉芽组织,并向软骨表面延伸覆盖于软骨,使软骨的营养受到障碍、变性、坏死。用手法挤散血肿,使机体的炎性防御反应提前产生,从术后第1日的组织学观察中就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参与对红细胞的清除工作。以利于尽快地对积血的吸收,同时减少了在关节腔内纤维素的沉着,使滑膜层的炎性反应大为减轻,这些对于加快滑膜的功能恢复都是有利的。而对照组完全依靠滑膜来吸收,速度当然缓慢。另外,手法治疗肘关节血肿还具有操作简便,不会造成感染,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本人经过3年以来的临床实践,见证了该手法的神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