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对家长和幼儿的有效指导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笔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的方法,对上海市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了调查,涉及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识、指导态度、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内容,通过对教师指导现状的研究,发现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教师有效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亲子活动;指导意识;指导态度;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51-03
【作者简介】王赛(1987-),女,山东青岛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生。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指由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针对3岁~6岁儿童的,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参与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指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使家长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72份,家长问卷87份;访谈教师5人,家长6人;观察4所幼儿园亲子活动共10次。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教师问卷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识、指导态度和指导方式;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
(一)教师的指导意识
心理学中,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并通过主观努力,付诸行动。在调查中,通过向教师和家长提问,发现教师的指导意识。
数据显示,亲子活动中“经常”与家长进行互动和指导的教师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最多,分别是43人(59.7%)和29人(49,3%),“总是”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6人(22.2%)和18人(25%),“有时”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0人(13.9%)和21人(29.2%)。“从不”的人数是0。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比较重视在亲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和指导的。
(二)教师的指导态度
有些教师虽然在意识中已经认识到在亲子活动中应该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互动,但是由于自身的经验、活动的复杂性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够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的教师还比较少,而且教师在指导时的态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指导的态度,有8.33%的教是非常不迫切的,有2.78%的教师是不迫切的,态度不确定的有19.44%,还有47.22%和22.22%教师的态度是迫切和非常迫切。也就是说,有30.55%的教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持有消极态度。
(三)教师的指导内容
根据对4所幼儿园的10次亲子活动的观察,笔者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对幼儿的指导和对家长的指导。
1.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指导、社会交往的指导、游戏规则及纪律的指导。如在“祖国妈妈我爱你”竹竿舞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节奏感不是很强,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喊着节奏“一二三,跳,一二三,跳……脚开的时候开大一点”,指导幼儿如何伴随着竹竿开合的节奏进行游戏。
2.对家长的指导
对家长来说,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指导,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交流时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的指导
在亲子活动前,教师会将家长集中起来,就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流程、游戏的规则等对家长进行说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家长不知道如何推进活动的时候,会使用简短的语言,及时告知家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育观念的指导
家长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有些溺爱型的家长,在活动中会出现包办代替的行为,这时教师会直接或是委婉的告诉家长,让孩子自己尝试。还有些家长是放任型的,他们在活动中旁观孩子游戏或是给孩子拍照,但不会与幼儿发生任何的互动,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或方式有偏差时,会以委婉的语言或行动的示范,告诉家长正确的做法。
(3)家长参与的指导
在有些大型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邀请家长做志愿者,帮助教师一起维持秩序,为小朋友提供服务。教师会提前对参与的家长进行指导,告诉家长何时该做哪些事情,关注哪些方面,注意哪些事项。
(四)教师的指导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对家长和幼儿进行互动指导的方式有:活动前进行整体的说明指导(52.94%),活动中随机进行个别指导(35.29%),活动中针对幼儿进行指导,忽视家长(3.53%),活动后的分享交流(8.24%)。
1.活动前的说明观摩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家长集中性的说明和介绍,体现了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流程。对于某些有难度的活动,教师会以集中观摩的方式,给家长做示范,引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在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有的时候也会邀请比较有经验的家长做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家长通过对比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自身的不足,启发家长在活动中真正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避免出现旁观、包办代替、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
2.活动中的随机点拨
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机对幼儿和家长进行观察,当发现幼儿有操作困难时,及时对幼儿和家长进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支架的作用,将方法告诉幼儿,同时让家长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
3.活动后的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园会让家长填写反馈表,请家长提出对这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活动进行评价。还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一起交流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建议,一方面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家长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为家长之间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彼此分享和学习好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四、研究分析
(一)教师指导意识和态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指导意识比较清楚,大部分教师都明白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对幼儿和家长进行指导和互动,但是仍然有30.55%的教师在指导时持有消极的态度和心情。教师的消极态度会阻碍其在活动中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作用,教师的不作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比于教师,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师积极耐心的点拨有助于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
(二)教师指导内容
在指导内容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涉及认知技能、社会交往、游戏规则和行为纪律等方面,对家长的指导涉及活动内容、教育观念、家长参与等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以知识技能、常规纪律为主,较少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创造能力等综合水平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常以完成活动内容为目的,力求帮助家长完成任务,未能向家长解释行为的原因和策略。这样的指导对于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点状的而不是线型的,无法形成连续发展的共同体。
(三)教师指导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活动前的集体性说明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2.94%;其次是活动中的个别指导,有35.29%;然后是活动后的交流分享,达8.24%,这三种形式基本上涵盖了教师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活动中的随机点拨有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而活动后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急于带着孩子回家,所以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也常常变成了只是少数家长填写活动反馈表。
五、建议与思考
(一)树立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正确态度
教师树立指导的正确态度是亲子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关键,持有积极参与指导的态度和心情,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幼儿和家长,才能发现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参与互动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有针对f生地进行指导。在幼儿园工作中,应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的研讨,在亲子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使教师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发掘活动的价值,提出自己指导中存在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认识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指导态度。
(二)深化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内容
教师的指导内容反映了教师的关注点,如果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认知技能的掌握、活动任务的完成,活动规则和常规纪律的遵守,则会忽略幼儿社会往、创造性表现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内容会对家长起到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教师的指导内容有偏向性,也会使家长过多地去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他们情感、社会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教师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化指导的内容,不但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方式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利用集体性说明的契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并且对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要求。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是单独指导的方式,重点引导家长在观察的基础上与幼儿积极互动,同时要提醒那些急于完成任务、包办代替的家长,预防急躁情绪的产生。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对家长进行解释说明,让家长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指导。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应有重点地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还可以对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去,不断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