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V来V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及语义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V来V去”格式对动词的选择及语义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料的研究,运用资料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比较等方法对现代汉语常用动词性结构“V来V去”中的动词V进行分类,同时对“V来V去”的整体语法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V来V去;动词形式;客观叙述;主观态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14—01

一、“V来V去”格式动词选择

单纯就“V来V去”格式而言,其对进入格式当中的动词有怎样的选择呢?从语义的层面对V进行过探讨,得出的结论概括为:‘V’是可以反复或持续的动词。我们考察了大量的语料,按照学术界较为普遍使用的现代汉语构词法将“V来V去”格式当中的动词作出分类,再从语义的角度说明这一范围内的哪些词可以进入此结构。

(一)单音节动词,这一类是最常见的,例如:打来打去、跑来跑去、扭来扭去、看来看去、走来走去。这些词当中表示可以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的可以进入“V来V去”结构。相反,那些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或存在的动词就不会被“V来V去”使用。例如:像来像去、死来死去、渴来渴去、姓来姓去、病来病去。

(二)多音节单纯动词,如:、罗嗦、吩咐、唠叨、徘徊、折腾等可以进入“V来V去”结构,其语义条件与单音节单纯词相似,然而多音节单纯词有音节限制,确切地说是双音节单纯词,我们称之为多音节单纯词是因为汉语的多音节单纯动词很难找到三音节及其以上的。

(三)复合式的双音节动词,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进入“V来V去”的复合式的双音节动词只有联合式,例如:调查、商量、分析、研究、访问、安排”等。我们认为其它的复合词形式很难进入“V来V去”这个格式的原因,要从语义上来分析,动宾式动词与相应的单音节简单动词对比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结点,而“V来V去”格式所需要的动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动作的可反复或可持续性,所以是不符合“V来V去”格式要求的。

二、“V来V去”结构的语法意义分析

根据语法意义可将“V来V去”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V”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是否持续,此类“V来V去”的语法意义可详细分为以下两类:

(一)表示具有向度差异的动作“V”的持续地进行,“V”由向度义或可产生向度义的持续动词充当。如:走来走去。

(二)表示体现向度差异的瞬间动作“V”的反复发生,“V”由向度义或可产生向度义的瞬间动词充当。例如:踢来踢去。

第二类:与第一类分类标准相同,第二类“V来V去”的语法意义也可详细划分为以下两类:

(一)表示动作“V”的不间断进行,“V”由持续动词充当。例如:商讨来商讨去。

(二)表示瞬间动作“V”的重复发生,“V”由瞬间动词充当。例如:嗅来嗅去。

第三类: “V来V去”的语义内容已经逐渐虚化,所以它的概念功能已经丧失,这种语法意义体现在它的篇章功能上。这种“V来V去”一般在语篇的末尾,具有承接上下文和归总的意义。

三、“V来V去”表达的意义

我们按照“V来V去”整体所要表达的意义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V来V去”表达纯客观的叙述。因为“V来V去”是对动作在短期内反复或持续发生进行描述,而且汉语的四字格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表现客观存在的动作时言者采用的动词多为单音节动词,这样组成的“V来V去”结构不但和语音习惯而且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当用“V来V去”表示客观存在动作时,在“V来V去”后面一般不会有其他叙述成分,表达者只是在叙述客观现实,态度客观,并无其它主观想法。

第二类:“V来V去”与整句话的其他成分一同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物的主观态度。

我们在对语料的考察中发现上面两种“V来V去”的语义类型在使用频率上相比较的话,第二种要远远高于第一种。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言者选择用“V来V去”结构来表达动作总是为了后面对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态度,而这种看法又包含有结果终于怎么样或结果还是怎么样的意思。

另外,我们在分析“V来V去”格式的语义时,由于分析的“V来V去”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致的就没有将其分开来研究。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前后两个动词不一致的现象,我们可以分别称为V1,V2。从结构上来看V1和V2一般是单音节单纯词;从语义上看,V1和V2多为近义词。

四、小结

对于”V来V去”格式对动词V的选择不但可以从词义的角度进行研究,“V来V去”格式整体所表达的意义还可以从虚实和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补充介绍“V来V去”中存在的另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例如:“说来说去”,相对于其他“V来V去”结构来说,“说来说去”好像比较常用。语法构成上并无特殊,而语义上则有着不少争议,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说”的语义是否已经完全虚化,有学者认为例如“说来说去”、“讲来讲去”中的“说”和“讲”已经完全虚化。我们也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说来说去等当中的动词并没有完全虚化,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可以理解为实际意义上的说话。当然我们承认无论是在语料库检索当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说来说去”这类特殊的“V来V去”结构已经有虚化为语法标记的趋势 ,并且虚化的使用范围大于用作实在意义的动词,但也只能说这是一种趋势,而目前只处于虚化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李晋霞.“V来V去”及其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