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相学习 加强交流 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相学习 加强交流 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学习借鉴甘肃省内各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好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榆中县农技中心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机制和模式,促进农民教育工作思路的开拓和载体创新,由天水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带队、科教科及全市农广校负责人参加的农民教育培训考察小组,赴榆中县、兰州市、甘南州及陇南市四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

一、榆中县等四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

1. 注重体系建设。陇南市农广校机构建制为副县级,后适应构建大职教格局的要求,整合到陇南农校,保留农广校牌子,继续承担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在工作实践中,陇南市农业局深刻认识到整合培训机构虽能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但农广校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农业推广机构的地方即拥有中专教育,不同于普通中专学校的地方即实行开门办学和灵活办学,必须有其独立性,才能充分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现正在积极争取恢复副县级独立设置。

2. 注重载体打造。4个考察地以“空中讲堂”、“村头教室”、“田间学校”为主要培训载体,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空中讲堂”主要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和“致富早班车”、“农广天地”等栏目,对农民开展广谱性培训;“村头教室”主要是把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近就地接受培训;“田间学校”主要是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同时组织农民到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

3. 注重模式创新。榆中县农技中心于2011年2月开办了甘肃省首家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的全新模式,其成效已初步体现。当地农民在参加田间学校培训后,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标准化生产意识、协作意识和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培训理念新。注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二是培训方法新。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生产实际为重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三是教育方式新。注重引导不同层次的农民组成团队,激发其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自学能力。四是办学流程与内容新。从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课程设置、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专题讨论和经验分享、培训总结等环节入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链条。五是辅导员培养模式新。对辅导员实行渐进式分级培训,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形成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六是组织体系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专家指导小组和技术支撑体系双轨运行机制,形成了“网全、线长、人齐”的培训格局。七是人才资源丰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34名专技人员中副高职称达22人,占到65%,田间学校农民辅导员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八是经费筹集渠道多。整合了农业推广项目中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集中资金,统筹安排,为学校健康有序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对推进天水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设想

1. 在思路创新中求出路,在作风转变中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也是财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必须在思路创新、作风转变中求发展。要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创新点,带动整体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思路、拓展载体,在创新创造中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弘扬“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的农广精神和农广文化,做到多争取、多汇报、胸怀宽、手脚勤,在务实进取、奋发有为中求突破、见实效。

2. 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体系建设。全面领会把握《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和甘肃省农村农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强化农广校职能和作用,争取依托农广校现有资源,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

3. 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培训要素。培训工作格局向上联合向下服务、横向合作转变,加强与中央校、省校和乡镇、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联系,强化与农口各单位的联合,搭建工作互通、载体互融、信息互用、资源共享的平台,形成培训合力,强化办学效果。

4. 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打造亮点工程。在清水县和条件成熟的县区开办两所以上的农民田间学校,在学习借鉴榆中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创造、提速增效,办出亮点,办出特色,力争将田间学校建设成为创新推广机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培养农民土专家的乡村科技要素集聚高地。同时,将田间学校培训成果常态化、基地化,在成果展示中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营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