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孝午 软暴力警示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孝午 软暴力警示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暴力无所不在

战争、凶杀、抢劫、矿难、黑砖窑、刑讯逼供、强拆强占……每天登录网络,相关内容的新闻隔三差五不断更新,似乎暴力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世界中上演。但是反观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又似乎过于遥远,它们总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仿佛永远不会落在自己头上。那么,暴力果真看似真实、实则与己无关吗?对于艺术家高孝午来说,显然不是这样。

2011年10月8日,高孝午最新个展“软暴力”在林大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名称已经直陈艺术家的意图,即暴力不仅是具有进攻性和强制性的硬暴力,它也会以一种“柔和的、劝诫的、安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习以为常中,悄无声息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以致忽略它潜在的危害。通过5个系列的作品,高孝午想要提醒人们,这种形式的暴力以其不可察觉性,已经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构成了无所不在。

何来软暴力?

在高孝午的新作中,汽车无疑是表现最多的一个主题,其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甚至直接以《软暴力》命名。在这件作品中,高孝午用不锈钢的材质将一辆辆汽车做成瘫软的肉般的质感,然后层层堆积起来,并通过绘画中透视的方式,使之在空中慢慢延伸消失。而在另外一件作品《软暴力1号》中,汽车被赋予同样肉的质感,乃至与驾驶者融为了一体。

那么,汽车所代表的软暴力来自何处?首先,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由此构成的生存压力使得汽车本身便带有硬暴力的性质。而高孝午拥有汽车多年的经验,又使他逐渐意识到它所带来的隐性伤害。一方面,汽车使得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但也相应减少了人们的运动时间,长此以往缺乏锻炼,势必影响人的身体机能。同时,汽车也极大地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作为现代化社会的通病之一,其危害也不言而喻。此外,尤其在发展中的国家,汽车也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由此带来的攀比压力同样不可小视。

表面上看,汽车所带来的高效远远大于上述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面对汽车的软暴力往往没有任何防备性,甚至会以正面的态度去对待和接受它。但是,现实的结果并非优劣双方泾渭分明的角力,正如硬暴力与软暴力往往相生共存,如果任由其慢慢渗透,其危害会愈发明显,直至难以修复。或许将来,人们就像《软暴力》这件作品下面那个被压扁的小人,最终不堪软暴力的重负。

未曾改变的主题

尽管直到本次展览高孝午才提出“软暴力”的概念,但是回顾他以往的作品,这一主题的踪迹似乎从未断绝。同样是汽车,早在2009年的作品《直立行走纪念碑》中,高孝午便塑造了一个软肉质感的汽车形象,只不过是被一只飞扬跋扈的猿猴踩在脚下。回想人类历史,猿猴进化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直立行走,从而解放了双手,但是汽车的发展正在不断剥夺人们的行走空间和时间。当直立行走变得不再可能,双手的功能也日益趋附于机器,人或许就如《软暴力1号》中一样,自此与汽车难分彼此。《直立行走纪念碑》中那只背脊光亮无毛的猿猴,是否也同样代表着人类的退化?

展览中还有另外一件名为《样板》的作品,高孝午提出另一种形式的软暴力。在一个巨大的骷髅里面,高孝午打造了一个个错落有致而且逼真的样板房间,里面的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在这里,艺术家并没有直接追问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房价、房奴等房产问题,而是站在更为原始的角度去回问人的追求。高孝午想要说明的是,人们对这种生存空间的追求已经陷入一种误区,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的本性,尤其是如此样板式的套房当中,自然的元素正在逐渐消逝。

我们也可以由此进一步联想,在某种程度上,“样板”甚至可以解释为“一模一样”和“死板”的结合,对这种无差异化的趋之若鹜同样也在压缩人的自然本性。这就像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日益演进的当前,文化同质化所引起的忧虑一样。而这种形式的软暴力同样可以在高孝午曾经的作品《标准时代》中找到线索,那些卑躬微笑的都市男女无不受制于统一的标准化约束,其性质与《样板》可谓如出一辙。

作品记录生活

无论是早期的《标准时代》,还是现在的《软暴力》,高孝午的创作总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息息相关。在创作《标准时代》之时,高孝午虽然怀有艺术梦想,但同样面临着生存压力。而在他的生活圈子中,看到的无不是人们每天朝九晚五的模式化生活,对此产生的恐惧构成了创作的动因。在此之后,现实与理想依然纠缠不清,《城市梦想》便是这种处境的集中反映。到了《我们这一代》,电脑和网络开始普及,生存的焦虑也让位于电子时代代表性的生活习惯,这同样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软暴力。

待到后来,高孝午恋爱、结婚了,其中的温情在《都睡了》中显露无疑。2008年,这段感情有了结晶,高孝午有了孩子,对于生命的思考开始进入他的视野,并直接体现在这次展览中的新作《染色体》中。高孝午解释说,2008年是社会变化特别大的一年,自然灾害、金融风暴、房价、物价等等问题接连显现,孩子的出生让他开始思考,生命自诞生之初便开始面临复杂的外在环境,其脆弱性可想而知。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高孝午不能不感到忧虑。相比于其他作品将问题指向软暴力本身,《染色体》则将目光转向它的承受方,亦即生命本身。而这个婴儿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孤零零反照着复杂的现实。

出路和责任

诚然,艺术家只需要提出问题,而不用提供解决的方法,但是面对各种形式的软暴力,高孝午仍在展览中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之道。其中,作品《排泄物》更侧重于它的警示意义,高孝午想要表明的是,现代社会存在着太多需要排泄的东西,首先便是诸如工业污染这些可视的问题,但更为根源的危害则来自于人类道德底线的模糊和精神的污染,如果放任自流,甚至会大于可视性的危害。而排泄的前提是消化,经济发展也好、社会生活也罢,如果过于求快,往往会吸收过多不必要的东西,因而更需要及时排泄。

与之相比,另一件作品《出入》的解决方法更为具体。在一个巨大的螺丝钉上,一尊大佛岿然而坐,悠然的身影和紧闭的双眼似乎已拒一切尘嚣于身外。这件作品就是高孝午试图用他的方式和理解生活的某些智慧,告诉大家怎样解决软暴力的问题。在此,高孝午提出了禅修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关照自己的内心,尽可能减少软暴力的干扰。不过,他坦言这只是一种参考,因为软暴力界定模糊,作用对象、时间不同,危害也不一样。应对软暴力,哪怕一笑了之也好,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

反观现实,标语、口号、消费、媒体、互联网、微博刷屏、电子游戏、意识形态……我们每个人都浑然不知地生活在各种软暴力之下。如果任由其慢慢发展,每个人似乎都有成为“温水煮青蛙”的危险。而且软暴力与硬暴力往往相生相伴,界限又非常模糊,加之对现时利大于弊的功利主义的自发认同,在这种软硬兼施之下,人们往往会患上一种现代形式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此,高孝午尤其提到了艺术的“警示牌”意义,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他创作的初衷。他希望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注入到作品中,使人们有所意识,从而构成一种对人性的关怀。